甲骨文表示祭祀先祖神灵的卜词,有不少“酉彡”的字,多数是用在某位神灵祖先之前,构成动宾性质的短语,如“酉王亥”“酉太甲”。可是翻遍甲骨文金文字书,不见有译文出现。只有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释为“饮”,又不见其它甲骨文金文著作引用和承认。又比如权威的《金文编》未译,属于未识字。多数研究甲骨文金文的作者,如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将其保留字形,写为“酉彡”,此字尚属未破译的古文字。

从字形看,酉与酒有关,要破译它,我们可以从我国的酿酒历史说起。我国原始的酒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仰韶遗址就有若干小酒器出现。又有龙山文化遗址墓葬中出土了几种酒器,如尊,斝,盉,说明我们酒文化由来已久。研究表明,最早的酒有两类,①是糖化酿制的“果酒”,由于受原料,天气温度等限制,产量受限制。②是“酿制酒”就是粮食酒。③是晚出的“蒸馏酒”,度数高,酒性烈,大概在元代才逐渐传入,不属于今天探讨的范围。

酒在青铜时代,很风行。尤其是殷商人,制造了很多的青铜吉金酒器,如爵,斝,尊,盉,觥,角,觯等,说明酿酒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贵族除了经常酗酒,也用作祭祀祖先,招待宾客,婚媾,举行盟会等庄重场合。

夏商周时代一般的酒,由于酿制工艺的限制,其酒精含量不会有多高。通过后人的实验研究和生活经验得知,和我们平常饮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也就是“水酒”至于喝多了也会醉,是另外一回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天子,他们喝的酒,那就不一般了。

根据记载,天子喝的酒叫“酎酒”。《礼记.月令》“孟秋,天子饮酎”注云“酎之言醇也”。那么酎酒是什么呢?《说文》云“酎,三重醇酒也”我曾请教过酿酒专家,他告诉我,酎酒是上古时代就有的高级酒。做法是,精选谷物,酒曲,经过第一次发酵,产生的是“水酒”,因为度数相对低,需要再将“水酒”做原料,把“浆水”重新投入酒料谷物中,发酵造成。如是者三,得到的酒就是酎酒。它的原料贵,选料精,物力多,周期长,要求高,产出低,但酒的度数高,酒味酽,质量好!上古时代不要说一般人家,包括贵族也没资格用的起。想喝到它,除非帝王的赏赐。周代,贵族喝的珍酒有香酒“鬯酒”,有甜酒“醴酒”,也见于金文“赐鬯一卣”等记载。周代也不缺少“酎酒”,见于金文和先秦文献。

那么,按照如此酿酒法,进行“四重酿”可不可以呢?是不是能够得到更高度数的酎酒呢?答案是不可以。原始酿酒实验显示,三重酿酒,它的度数大概在二十度左右,因为再超过这个极限,发酵用的酒曲(酵母菌)就会被酒精杀死。所以,只有酎酒是那个年代营养最丰富,品位最佳,酒味最浓烈的好酒。真的是“透瓶香”“出门倒”,由此产生出它的引申义“醇”或者“纯”。天子除了自己饮酎,还用于赏赐,更用于祭祖这等大事。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看看甲骨卜词里的“酉彡”,它的出现总是和祭祖有关。它无疑就是“酎”字。这样一个困扰我们百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图示如下:

象形字历史的天空(字源新探酉彡从历史上消失了没有)(1)

甲骨文西彡与饮(繁体,酉,今,欠)二者差别很大。

象形字历史的天空(字源新探酉彡从历史上消失了没有)(2)

《金文编》里的“酉彡'”卜甲院人把它定为“酎”字。

这个字形,是表示酒的“酉”加三个放射线构成,表示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酒气浓烈,芳香四溢,是当时版的“透瓶香”!

象形字历史的天空(字源新探酉彡从历史上消失了没有)(3)

①丁未贞,唯今夕酎,御,在父丁宗。②癸丑贞,其大御,唯甲子酎。(安中科重译)

象形字历史的天空(字源新探酉彡从历史上消失了没有)(4)

丙申卜,殼贞,来巳酎下乙。王占曰,酎唯有祟,其有设。乙日酎,明雨。伐既雨,咸伐亦雨。施(也攴)卯鸟星。(卜甲院人安中科重译)

“酉彡”为会意字,它的读音是“酎”(zhou宙),酎是由“酉寸”构成的。和“寸”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不是向壁虚造,妄自穿凿?且看,发音为“zhou”而又带“寸”字的还有几个如“纣,肘,疛”。原来,这个“寸”和尺寸之寸有区别。这里的寸,就是肘部的肘,读音也是“肘”,甲骨文字形如图所示。在人的前肢与上肢连接处。对八戒而言就是躯体与腿连接处的“肘子”。甲骨文肘,是指事字,小篆为形声字。

象形字历史的天空(字源新探酉彡从历史上消失了没有)(5)

“肘”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演变图。

尺寸的寸,与“肘部”的“寸”二者由小篆合并统一为“寸”,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酎”是形声字,它是由甲骨文金文的会意字“酉彡”演变来的。用于祭祖,就是用酎酒祭祀,名词变为动词。甲骨文“酎太甲”就是对太甲进行酎祭。这样说,甲骨文之“酎王亥”“酎太甲”等等卜词,可以迎刃而解!

“酎”字困惑我多年,十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它在卜文中的存在。这是我近年来研究甲骨文金文的重要收获。今天公开发表,感到如释重负,也不胜欣喜!

探究不易,码字也难。雕虫虽小技,壮夫且不为。灯下人白头,自珍还自爱。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关注我,今后再谈甲骨文的新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