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罗琳第一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20周年纪念日,这系列魔法故事在读者眼中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出版20年来,它累计在世界各地卖出5亿本,并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距这一系列的最后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已经有10年之久,但在哈迷心中,哈利·波特还远未过时。
在6月26日这一天,关于“哈利·波特”出生20年的新闻在各大外媒刷屏,大家至今还在关注着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卫报》发表了文章回顾这二十年来,围绕哈利·波特的20件趣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这部最熟悉的小说,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往事。
6月26日,英国伦敦,哈利·波特迷参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20周年纪念日相关活动。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1.有些最初的版本升值非常快!
1997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轮印刷时,只有500本精装版,其中300本流向了图书馆。如果你找到了其中一本,那可值不小一笔钱——你至少可以期待用它换回30000英镑。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每日电讯》的书架上,曾经多年来都躺着这样一本精装版,但在21世纪初,它神秘地失踪了。如果你是那个偷了书的小混蛋,请与报社原文学编辑Kate Summersacale女士联系。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哈利·波特最终与伏地魔决斗时,他用了一个闪回咒,这个咒语可以让魔杖逐个回现之前施过的咒语,死于伏地魔魔杖之下人的幻影一个个从魔杖之中出现。哈利的父亲詹姆斯在他妈妈莉莉之前出现。但根据“哈利·波特”系列此前的故事,詹姆斯是在保护哈利和莉莉逃脱的过程中死去,按道理应该比莉莉出现得晚。粉丝们猜测罗琳在这里埋下了值得大书特书的伏笔,但罗琳最终承认这是一个笔误,并在之后的版本中修正了这个情节。
3.后见之明很宝贵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发行时,几乎完全没被人关注到。那一天,人们显然对爱尔兰共和国选出Bertie Ahern(还记得他吗?)为新总理的新闻更感兴趣。他们还在为了新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吵吵闹闹,并且好奇戴安娜王妃的感情生活究竟是怎么回事。剩下的人则在为辣妹组合(Spice Girls)疯疯癫癫。对了,那一年最畅销的小说属于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
4.儿童书也可以很政治
罗琳最聪明的决定之一,就是让她的角色们和读者以同样速度一起成长。每本书都被设定在一个学年内,随后在主题上逐渐变得悠长、黑暗和成人化。在第四本书《哈利·波特和火焰杯》中,赫敏成立了家养小精灵促进协会,为这些被当做天生奴隶对待的小精灵争取自身权益,罗琳还让喜欢颠倒黑白的记者丽塔·斯基特在这本书中出现。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本书中纯血统巫师对混血“泥巴种”的灭绝战影射的是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
5.学者一思考,我们就发笑
哈利波特学术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热门。快看看这些论文题目:“论《哈利波特》中鹰头马身有翼兽作为互文性的最佳案例”;“哈利波特与密室:一个精神分析的观点”;“从大屠杀到9·11:从哈利波特看当代世界与邪恶实力的斗争。”
6.有些人跟树桩一样蠢
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大量焚烧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书在鼓励孩子们从事巫术。“在那些无辜的脸庞背后,是撒旦之力。”来自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基督社区教会的杰克·布罗克(Jack Brock)牧师2001年说,“哈利·波特是魔鬼,他正在摧毁人民。”
7.早在星巴克之前,小咖啡馆就是个写小说的好地方
众所周知,写出第一本《哈利·波特》时,罗琳还是个单身妈妈,靠着爱丁堡城里尼古尔森咖啡厅和大象咖啡厅的一杯杯咖啡完成了这部杰作。20年后,前者已经变成了一家中餐馆,后者每天被游客挤爆,你估计得花好大劲才能在那儿写完一本书。
大象咖啡厅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哈利·波特迷的留言。
9.你可以把儿童书卖给成年人
《哈利·波特》大热,为了让大人们也能参与、享受他的冒险,但又避免在公共场合被看到读儿童书籍,书商们开始想办法。1998 年,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发布第一波所谓的“成人版”——其实内容上啥都没加,只是加了个看起来更严肃的封皮。
10.书可以神秘到连译者都搞不到
在最疯狂的时候——大致来说,是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开始——午夜里的新书发布被严密警戒,在英文原版被放进书店之前,连译者都拿不到他们的拷贝。这种感觉可能会很煎熬,比如,法文版的译者们尽管以团队方式协作,一刻不停地翻,却还是不断看到英文版的销量正在一次次冲击新高。
11.有些人永远不会喜欢它
Byatt当时被《纽约时报》委托写书评评价“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罗琳创造的哈利·波特中的世界是一个‘二手世界’,她从各种儿童读物中寻找灵感拼凑出了这个故事。” 看过小说后,她语带困惑,“这本小说写给那些想象力局限于电视卡通的人。” 她怀着非常严谨的态度写下这些文字,但这使她在忠实书迷眼中成了故意诋毁小说的毒瘤。
12.靠版权赚钱的办法可不止一种
依靠着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罗琳和她的出版商看到了在线粉丝创作小说中的巨大可能性,让狂热的哈利·波特迷们参与到故事中来的同时,也延续了这份狂热。她给出了“官方祝福”,当然也包含了两条警告:别拿来出版卖钱;别涉及淫秽内容。
13.出版社比超市有权势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发行当天的一片混乱中,超市零售巨头阿斯达(Asda)指责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把书定价为17.99欧元是“明目张胆的暴利”和“试图绑架孩子”。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威胁说要提起诽谤诉讼——但更关键的是,取消给阿斯达的50万本精装本图书。“如果他们想要回自己的50万本书,他们会来跟我们和平谈判的,”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说。“对于所有阿斯达的失望的客户来说,这或许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们不需要再去一个没有灵魂的阿斯达书架上去买他们的书了。“阿斯达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用一次低声下气的回应为他们没有灵魂的书架找回了书。
14.只要跟哈利·波特有关,什么都能卖
有一回,一家企业卖起了“哈利·波特避孕套”,惹了点官司,但这毕竟只是偶然事件,也许,霍格沃茨周边产品中最热门的还要数那款震动塑料扫帚——“我今年32岁了,但和我12岁和7岁的孩子们一样喜欢骑这把扫帚”,亚马逊上一条典型的读者留言如是说。
15.作家也能品尝暴力的滋味
那些不了解小说的人也许会以为作者们都是多愁善感的。但是现实没那么简单。根据哈利·波特粉丝们统计的相关信息,“至今已有158位有名有姓的小说人物死亡”。在最后那几本书里,主要的角色一个个地离去——我不能剧透,但反正大部分都没了。
16.书卖得火了,图书零售商却没赚啥钱
超市可能是损失最大的。他们甚至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清仓甩卖。独立书店从乐购进货甚至比从出版商那边进货还便宜。想想吧,如果网络图书协定还生效的话,会是什么样?
作者罗琳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的手绘图。
17.寄宿制学校也可以很有趣!
在连续数十年生源下降后,寄宿制学校突然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迎来了一波申请狂潮,班主任们将之归功于“哈利·波特效应”。有些甚至还计划多建一些宿舍,以应对需求。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反对者,评论作家Alex Renton咬紧牙关、沉着冷静地指出:和大部分寄宿制学校故事的作者一样,罗琳上的也是走读学校。
哈利·波特迷在罗琳的手印旁留下自己的。
18.好作家都有好几把刷子
罗琳的第一部小说是写给大人们的——《偶发空缺》——关注阶级、政治和信仰,讨论药物滥用和强奸,其中还写了一场床戏,差点就入选了《文学评论》杂志的“最差床戏描写奖”,然而最终还是落选,评委认为,它虽然很糟糕,但却又还没达到奖项所要求的标准。
19.你不可能保持匿名
和史蒂芬·金一样,罗琳也想试试畅销小说作家用笔名写作的滋味。最初的尝试是“科莫兰探案系列”,随后是2013年的《布谷鸟的呼唤》,都以“Robert Galbraith”(所谓的“前皇家军事警察便衣侦探”)为作者名字出现在书架上,卖得都还不错。《星期日泰晤士报》花了整整三个月才挖出原来罗琳就是作者。
20.总还会有更多
虽然罗琳结束了哈利·波特系列,但她并没有把这些角色都丢在一边。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舞台剧以及“更多波特”网站上的18000字额外内容中,罗琳以原著的内容为依托,衍生了一系列故事。对出版商来说,罗琳2008年写的一张明信片无疑堪称他们的“圣杯”,上边有800字写作梗概。在一场慈善拍卖上,这张明信片卖了25000英镑,但谁也不知道它现在去哪了,因为今年早些时候,它被悄无声息地偷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