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宗龙

小时候的冬天,可以在河冰上嬉闹、在雪地里疯玩、在暖阳下静卧,让人感觉那时的冬天有雪花、有炊烟、有冰挂、有浪漫、有休闲,象世界桃源般美不胜收。但在我们老家鲁南地区,小时候的冬天可没这么怡人,那时给人最深切的体验就一个字:冷!那种冷浸入肌骨、透入灵魂,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想象的。

农村冬日的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1)

乡情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

儿时的冬天感觉来的比现在要早的多,秋天的尾巴还在田地里晃荡,人们甚至还来不及收起田里翠绿的白菜、储藏好刚辫好的大蒜、掩埋起已丰收的萝卜,冬天就被呼呼号叫的西北风撵到了鲁南大平原。地里还在盎然的小草一夜被霜打黑、河里正在欢跳的小鱼瞬间被冰封藏,田里一片肃静、村庄一片寂廖,只剩下北风吹动电线的鸣咽声揪着人们的心,让人一下感受到冬天的威力。

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落下,村庄、田野、河流、池塘,都一下进入了冷冻模式。那时的冬天,雪一旦落下,久久不会融化;河一旦结冰,日日只会增厚。温阳阳的太阳象村里的老汉,变得毫无生机,一个冬天都软绵绵的,在冰雪面前失去了威力。那时家家也没有温度计,天冷天暖全凭人的感觉,更没有天气预报能准确给出进入冬季的时间表,但村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知道要进入猫冬的季节了。

农村冬日的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2)

乡情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

现在的孩子,天天象长在温室里,手脚都是红润的、脸蛋都是粉嘟的,就连西北地区孩子脸上典型的高原红,现在也很少见了。但我们小时候,人人的手都先是被皴的裂口子、流血水,继而被冻的肿胀、发亮。有讲究的人家,会给孩子准备一付半截的的线手套,但仍无法抵御刺骨的寒气。脚都早早有了痒的感觉,先是脚趾头,晚上洗脚的时候发现红肿起来;接着是脚后跟,张开了一个个难看的小嘴。白天满地疯跑,倒没啥感觉,到了晚上钻进被窝,冰冷的双脚被暖热乎,才能感受到那难忍的刺痛,有一种钻心的感觉。当然不能幸免的还有耳朵,一到冬天,尽管人们想办法保护耳朵,有人戴上套脖、有人箍上耳套、有人佩上棉帽,但还是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的红肿起来,有些冻的严重,仿佛用手一弹就会掉似的。

那时不光天异常寒冷,农村还没有取暖设施,我们老家也不兴烧炕,老式房子也不保温,那种湿冷的感觉无处不在。但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人一冬只有一套棉衣,老人们用自家地里的棉花自己缝套,他们只会缝大档的棉裤、对襟的棉袄,穿上又肥又大,风直往身子里灌。没有几人穿得起秋衣秋裤,好多孩子光身子穿着棉衣,那棉衣一受潮就会变硬,时间一长保暖效果大打折扣。那时棉衣只要上身,要等到来年春天才能换下来拆洗,一冬天热了汗浸、冷了冰敷,还有那恼人的虱子如影随形,穿上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农村冬日的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3)

乡情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

儿时冬天天冷还好抗,最让人无奈的是无法洗澡。当冰封了村前的小河,孩子们夹袄上了身,我们就再也不能下河洗澡了。那时界河镇上好象也没有澡堂,也许有吧,只是我们没听说过。一个冬天无处洗澡,在家里也不敢烧了开水擦身子,那种汗渍味、尿骚味就在棉衣的脱穿之际涌入人们的鼻子,酸臭酸臭的。好在大家都一样,闻惯了,谁也不笑话谁。有时临到年跟,大人会领着孩子到滕县县城的大澡堂里洗一次澡。我清楚地记得一次我爸领我到澡堂洗澡,澡堂内热气腾腾、雾气缭绕、人声沸腾,脱了捆在身上一冬的厚棉衣,让光溜溜的身子在温暖的澡堂尽情舒展,那是相当惬意的。只是让我自己都感到难为情的是,脱掉棉衣,才发现自己的膝盖上、腿窝里、屁股上、肘弯里,到处都是结了痂的黑灰,抠也抠不掉,又怕人家笑话,便用毛巾捂着,快速进入水池,要泡好久才能搓掉。

冬天由于天冷,到处结冰,在农村吃水也是不易的。那时一个村里只有一口水井,我们村的水井在村子东南方向,一口深不可测的水井周围用大青石垫了台面,还有几个台阶连接路面。那井水刚打上来的时候,还冒着热乎气,可用勾担担起,一摇一晃就会有水洒出来,那洒出来的水一旦和青石亲吻,便再也分不开了,被牢牢冻住了。在结了冰的石头上担水,那是需要技巧和体力都好的,不少人都会呲溜滑倒,摔个人仰桶翻。

农村冬日的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4)

乡情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

那时的冬天实在太冷了,老年人大都在有太阳的时候,蹲在低矮的南墙跟晒太阳。有的老汉没有腰带,就用芋头秧子把宽大的棉袄捆紧,仰卧在太阳下眯着眼睛,一呆就是半天。有的孩子会被冻的哇哇大哭,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大人就会抱起孩子,到生产队的牛圈中取暖。牛圈中有牛哈出的热气、有饲养员给牛取暖点的火堆、还有牛的粪便冒出的热气,虽然味道不咋的,但比家里暖和多了。孩子们到了牛圈就会止住哭声,被冻的发青的小脸开始转红,鼻子也会吸溜吸溜的流下来。晚上睡觉人们无可取暖,便会到村里的诊所要两个输液的玻璃瓶,灌上滚烫的开水,临睡前寒入冰冷的被窝。也有的大人提前到床上给孩子暖窝子,待被窝暖热才让孩子脱衣钻进去,待孩子睡着,大人还要起来忙活。男人们扎筐编篓,女人们纳鞋底缝衣服,窗外仍旧寒风呼号,室内也是冷如冰窖,老人们的手都会被冻的骨结突出,变形走样。

儿时冬天的冷,是彻骨的,也是难忘的。现在,老家农村大都安装了土暖气、电暖气,还有的用上了电热宝,老天好象也没有从前那么冷了,人们感觉现在的冬天好过多了。

农村冬日的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5)

乡情散文:儿时冷彻骨的冬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