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悍的部族,一群任性的人。它的崛起只需要一代。它的兴衰也只在一战之间。它就是赵国

它本可以与秦国一争高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的强盛与衰败都如此迅速。

赵国后期和秦国的战役(烈乱之国赵国因一人强大)(1)

周穆王时期,造父助其平徐偃王谋反叛乱有功,周穆王赐其赵城,赵氏由此开端。造父之后七世至叔带,因周幽王宠爱褒姒,荒淫无道,叔带转投晋文侯,从此开始,扎根于晋国。

叔带之后七世,赵衰助重耳复国并且称霸列国,赵氏由此在晋国越来越兴盛,成为晋国贵族。又二世,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想要灭亡赵氏,在韩人韩厥和门客公孙杵臼、程婴的周旋下,赵氏孤儿幸免于难,赵氏幸免于难。经过此事之后,赵氏人开始变得无情,暴烈,任性。

公元前475年的一天,赵氏第七代家主(赵衰为第一代)赵襄子赵无恤宴请代国国君,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赵无恤借饮宴之机,杀死了代国国君,灭了代国,赵氏土地,大大增加。

时代在裂变,旧有的制度被抛弃,弱肉强食大行其道。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国君形如傀儡,土地被国内六卿及豪族瓜分,他们之间攻伐不断。

公元前453年,势力最大的智氏,联合韩魏企图灭亡赵氏。赵氏命运多舛,几度濒临灭族。暴烈的性格,很容易制造敌人,而有些敌人是致命的。这一次赵无恤危如累卵。然而,赵氏几乎崩溃的时候,韩魏两家倒戈,赵氏又一次幸免于难,不仅如此,赵魏韩三家联合灭亡了智氏,瓜分了晋国。强悍的赵无恤成为赵国的奠基人。

上古时代,各国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赵氏不同,他们任性作为,没有规矩。喜欢谁就立谁。任性和暴烈是孪生兄弟,一言不合一气之下,赵氏就怒发冲冠,斗殴杀伐。在赵无恤之前,六代赵氏,至少有四次兵变残杀发生。赵无恤将君位传给了侄子,儿子因此怨恨,内乱不可避免。因为内乱频繁,赵国一直实力有限,经常被大国欺凌,直到赵雍继位。

赵国后期和秦国的战役(烈乱之国赵国因一人强大)(2)

赵雍就是赵武灵王。他拥有惊人的创造力,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改变了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服饰制度,采用胡服骑射,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赵雍要锻造一个强大的赵国,一个可以争霸天下的赵国。仅仅十年时间,赵雍征服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赵国的疆土延伸到了草原深处。连续不断的攻打中山国。直到这个心腹之患被彻底包围,赵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

赵雍做君王的第十六年,一个叫娃赢的女人成为赵国的王后。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女人不仅改变了赵雍,也改变了赵国的命运。

赵雍的任性远远超过了祖先,吴娃(娃赢)死后两年,他不仅废了太子赵章,还放弃了王位,直接将王位让给吴娃的儿子,年仅十岁的赵何,而他自己号称主父。熟悉的一幕又开始上演,不同的是,多了一个主父。年富力强的赵雍为何会放弃至高无上的权力呢?赵雍缔造了战国时代最强大的骑兵,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骑兵军团,没有人知道,赵雍心中有一个大愿。让位于幼子是其实现大愿的第一步。

在赵雍眼里,只有秦国才是赵国的对手,打败甚至灭亡秦国这是赵雍的大愿。他有一个胆大的设想,从赵国的云中、九原南下,骑兵直接攻击秦国的都城咸阳,这是一个天才般的计划,但是在此之前,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赵雍决定微服乔装扮做赵使来到秦国,他想亲自了解对手。如果在邯郸做王,他既没有时间,也很难如此冒险。从秦国归来之后,赵雍迅速灭亡中山国,解决后顾之忧。如今还剩下唯一一件事,办完这件事,他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大愿。

一百多年来,邯郸和代地因文化差异一直矛盾重重,赵国因此内乱不断。赵雍不仅是改革的领袖,杰出的指挥官,成功的冒险家,他还是一位天才的制度设计师。他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将赵国一分为二,两个儿子分而治之,而他以主父的身份统领 整个赵国。

沙丘宫位于邯郸和代地之间,赵雍希望父子三人在此地达成共识。他没有想到,两个儿子及其背后的两股力量势如水火。他们只想杀死对方,并不想共存。相邦肥义曾经是赵雍最坚定的支持者,从胡服骑射开始,他支持赵雍的一切想法,但这一次他以生命为代价反对赵雍,无论如何,国家不能分裂。智慧如肥义,也不能理解赵雍。

赵国后期和秦国的战役(烈乱之国赵国因一人强大)(3)

代地的大儿子赵章设计圈套想要杀死邯郸的小儿子赵何。但是,计划泄露,赵章仅仅杀死了肥义,实力雄厚的王室成员赵成支持邯郸的小儿子赵何。赵成不但杀死了赵章,而且趁乱囚禁了赵雍。

王室之间的残杀就这样阻断了赵国的崛起之路。赵雍失败了。分而治之不是分裂赵国,而是为了聚拢双方的力量。这也许是一个天才的设计,但过于理想,赵雍低估了人性的复杂,人心是很难设计的。一代枭雄,饿死在沙丘宫。他那奇袭秦国都城咸阳的计划,无疾而终。

赵雍死后十多年,秦国一家独大。唯有赵国能够与其抗衡。战国后期,面对强秦,当其他国家都苟且偷生的时候,赵人一直在反抗。

公元前262年,赵国接受了韩国的上党,虽然知道韩国这是祸水东引,但是赵人并不担心,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愤怒的秦国,大举攻赵。在长平一线,秦赵两国各自屯兵数十万。双方僵持不下,持续两年之久。廉颇出身于代地,邯郸的赵王和贵族一直不信任代地的将领,于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取代了擅长防御的统帅廉颇。结果,40多万赵国士兵被坑杀,这是上古时代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它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赵国从此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秦人一统天下已成定局。

赵国后期和秦国的战役(烈乱之国赵国因一人强大)(4)

长平之战后,秦国一直围攻邯郸,企图一举灭亡赵国。刚直暴烈,这是典型的赵人性格,赵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征服。当国家面临灭顶之灾时,疲惫而虚弱的赵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邯郸久攻不下,秦军被迫撤军。

上将军廉颇是赵国后期的栋梁,但终因其是代地之人,不得赵王信任。赶走廉颇的是赵武灵王的重孙赵堰,与其先祖相比,赵堰的任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爱上一个倡优。赵国的男人慷慨悲歌,赵国的女人也非泛泛之辈。奔富贵,入后宫,遍及诸侯,六国之中,能歌善舞,妩媚迷人者,大多都是赵女。赵堰一意孤行,立倡优为后。又是女人,改变了赵国的命运。

也许上天也不忍赵氏就此走向灭亡。廉颇之后,赵国迎来了李牧,这是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李牧也出自代地,他威震匈奴,数次打败秦军,以一己之力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赵国。秦国发动统一战争的时候,李牧是秦人唯一忌惮的将领。

赵国后期和秦国的战役(烈乱之国赵国因一人强大)(5)

赵堰废太子赵嘉,立倡优的儿子赵迁为太子。赵迁听信郭开谗言,公元前229年,设圈套杀了李牧。一年之后,赵国灭亡。

史记记载,赵人和秦人同根同祖,周武王灭商之后,去了北方的弟弟成为赵人,去了西方的哥哥成为秦人,赵人和秦人本是兄弟。他们的气质和秉性一直非常相像。是商鞅变法改变了秦人,但赵人一直是赵人。好勇而气躁,任性而胡作非为,他们性情暴烈,无视法度,破坏力十足,民间惯于死斗,庙堂网住乱杀,十二代赵王,竟然发生十一次大规模兵变和内乱,如此赵国不可能不亡国。

赵人将亡国的责任推到郭开身上,他们杀死了这个罪大恶极的人。但,亡赵者,实为赵人。

它历史悠久,土地广袤,它就是楚国,但为何它从未真正强大过?

出身高贵,仁义道德的燕国,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中的?

它是忠义之邦,因何舍弃忠义之名,又为何最先灭亡?

开创变法先河,任用士人,又是什么原因让它摆脱不了士人的魔咒

它是天下文化中心,经济繁荣,当敌人兵临城下却为何敞开大门?

被华夏正统视为蛮夷,却最终成了六国的掘墓人,秦国凭借的是什么

烈乱之国赵国,因一人强大,又因一战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