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一场不愿与人言说的爱。有的是偷偷的暗恋、有的是告白后被拒绝的单相思、还有的是两情相悦在一起,后来却痛苦分手的失恋。不管结局是好是坏,这都成了我们人生一份宝贵的回忆,被我们悄悄埋藏在了心底。
这些爱虽然都有遗憾,却不是最让人难过的,因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你无法决定对方的想法。真正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的爱,是明明互相喜欢,却知道无法在一起的,无疾而终的爱。
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的舞女》,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男主川岛在伊豆散心的时候,和舞女薰子一行人相遇。他对薰子一见钟情,借口和她们同行。通过路上的相处,川岛对薰子的感情越来越深,薰子也喜欢上了川岛。他们互相喜欢,最后却因为各自的阶层不同,无法表露心声,只能让这场爱,随着泪水流走。
这篇小说是川端康成根据自己,19岁去伊豆旅行的经历写成的,是他的成名作。不过,这并不是他在文学上的巅峰之作。川端康成的一生写了100多篇小说,都非常的好。其中《雪国》、《古都》、《千只鹤》更是让他成为了,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伊豆的舞女》之所以能从这位文学泰斗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自有它的独到之处。它不仅写出了相爱时的真实情感,让人读完感同身受,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不同阶层之间的人能够结合吗?
爱的产生是不受控制的,发生在何时何地何人身上都有可能。但是当这份爱不被社会所接纳,注定被人唾弃的时候。你是会选择义无反顾的把对方揽入怀中,还是无可奈何的转身离去?
一、川岛的爱:想要一直看着你,又不想主动打扰你,这是很多人的爱情缩影
故事发生在1918年,川岛在伊豆旅行的途中,遇到了一行卖艺的人,他对其中的一名舞女一见钟情。川岛想接近她们,又不好意思主动开口,只能多次假装“偶遇”。通过和她们一行中唯一的汉子闲聊,拉近了和她们的距离,开始同行。
川岛的这种心理很多人都会有,在当时的日本男性身上更为常见。日本是男权社会,很多男性都有大男子主义。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害怕开口后被拒绝,川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可避免受了一些影响。
所以他会反复的计算时间,会刻意的让自己多次和舞女一行“偶遇”,让她们对自己产生兴趣,然后主动开口。
川岛的行为虽然看上去很幼稚,但其实还是有些科学依据的。心理学中有个心理现象,叫曝光效应,是指我们会更喜欢多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熟悉的事物。可以说,川岛的行为歪打正着,的确成功的引起了她们的兴趣。
到了汤野,川岛住在了和她们不同的旅馆,一直等着她们的动静,只有听到了他才能安心。可是在他听到舞女们演出的声音,和男人的叫喊声时,又想起了途中一个茶馆掌柜的话,哪里有男人,她们就在哪里过夜。这让他心如刀绞,一直担心女主被玷污,没有睡好,只能通过反复洗澡缓解烦躁。
第二天,川岛和汉子在温泉洗澡,看着舞女在另一边开心的向他们挥手,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原来自己想多了,她还是个孩子呢,川岛终于又露出了笑脸。
爱情就是这样,明明以前毫不相干,但一旦喜欢上了对方,就会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的,所有人都是潜在的情敌。看到她和别人在一起,会心情烦躁,坐立不安。但是只要对方给自己一个微笑,就像是春风拂面,将所有的阴霾都一扫而空了。
通过和汉子的交谈川岛知道,原来舞女是他的妹妹,叫薰子。他们一行中年纪最大的女性,是他的岳母。他们赶去下田,是要给他早产死去的孩子过头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川岛和她们下棋,还给识字不多的薰子读书。期间,薰子的一举一动,都让他的心随之浮动。艺人们也渐渐对川岛生出了好感,邀请他去她们家玩。
可是到了下田,川岛却把仅剩的钱给了汉子,让他买鲜花给孩子上供。而他啊自己,却只能返回东京了。
面对薰子凄苦的眼神,川岛还是没有向她袒露心声。他独自一人走上了船,全神贯注的看着大岛上挥手的薰子。直至大岛消失,才返回船舱躺到书包上,默默地流泪。
川岛在这段感情里,一直默默的注视着薰子,他被薰子的天真可爱所吸引。可是到最后也没有把喜欢说出口,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明白,他们的阶层不同,不可能在一起。
只有在这几天的旅程里,他可以只是一个来放松的旅人,而她也可以只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只有这样,他才能喜欢她。可一旦回到了生活中,他就变回了大学生,而她也变回了舞女,他就不得不面对阶层差异,不得不面对社会上的流言蜚语。他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只能把这个秘密一起带走。
因为不知道结果,所以才会退缩,这是很多人的爱情缩影。只能在背后默默注视着喜欢的那个人,看着他渐行渐远。
二、薰子的爱:你不经意说口的每句话,都要记在心里,永远把你放在第一位
在这段感情中,川岛始终是理智的,而薰子,则恰恰相反。她的感情世界犹如一张白纸,所以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她在很多事情上更天真,更主动。
在刚开始认识川岛的时候虽然很害羞,但她还是主动帮他倒茶。她喜欢川岛,所以在浴场出来看到他时,会忘了害羞,在远处开心的向他挥手。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川岛去客店找她们,看到她睡觉的样子时,她会觉得自己刚睡醒的样子不好看,会猛地用双手捂住脸。但是为了不给川岛留下坏印象,她会从被子里滑出来,给他施礼。
她会主动请求川岛给他读书,带她去看电影。在爬山时,川岛一个人走在最前面,她会累的气喘吁吁的跟在后面。在川岛说口渴的时候,她会四处找水,找不到会非常失望。下山时找到水了,会第一时间跑上来告诉川岛,让他去喝。
川岛说要找竹子做登山杖的时候,薰子会立刻去找,会因为想要快点交给川岛,累的险些跌倒。
薰子在这段感情中一直都在付出,因为在当时,艺人算是低等职业,人人都看不起,并且有的村子甚至在村口还写着“乞丐和艺人不得入内”。所以有一个有文化的大学生和她们同行,让薰子很好奇,会想要接近他。
随着和他的相处,她发现,川岛和那些只会盯着她身体的粗俗男人不一样,所以她慢慢的对川岛产生了好感。在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以后,薰子会把川岛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找机会帮助他,满足他的愿望。在这场爱情中,薰子变成了利他型人格。
爱情的利他型人格是指,在爱情中,无私的关怀和爱对方,做事情把会先考虑对方的想法,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对方吃苦。
很多人在恋爱初期都会变成这种人格,这是为了讨好对方,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薰子的行为在这本书中是成功的,让川岛越来越喜欢她,但到了现实中,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好的。
不求回报的单方面付出,会让对方觉得廉价,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心里不平衡。好的爱情,应该是双方共同付出,一起经营,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
薰子在这段感情中也在一点一点成长,她起初知道自己身份低微,但是并没有觉得和川岛的差距有多大。但当川岛要走了的时候,她才猛然醒悟,她们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所以在在川岛要走的时候,她变得沉默了。她偷偷的出来给男主送别,却始终低着头,不敢再看男主,她怕自己的心思被男主看出来,更怕自己哭出来。
三、相爱却不能在一起,阶层矛盾下的爱情悲剧
对这段感情看的最明白的,就是薰子的伯母。她也是一名舞女,知道薰子的这段恋爱注定没有结果。所以在一开始薰子害羞的时候,她会紧蹙双眉说:“哟,讨厌。这孩子有恋情呢。”
不过在途中她并没有过多的限制薰子,因为她也抱着一丝希望,万一川岛看上了薰子呢。她不想让薰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她们的身世就像一个诅咒,如果没人拯救她们,她们就只能一直这样,以后薰子有了孩子,还是会被别人看不起,可能还是会成为一名舞女。
所以她们邀请川岛给孩子过头七,和去家里做客。都是想拉近和川岛的距离,给他留一个好印象。但当男主提前要走的时候,她就明白了,她们必须回到现实。所以,她把薰子叫走说了一番话,没有让薰子跟川岛去看电影。
川岛走的那天,她们借口没有去送川岛,却没有阻止薰子,也是她不忍心让薰子太过难过,给他们最后的独处机会。
他们爱情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那时候,能跨越阶层的,并且生活幸福的爱情太过少见。除了社会环境外,川岛还是个父母双亡的大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经济能力,养活自己还是问题,加上薰子就更难了。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100年后的今天,也许可以有另一个结局。普通艺人的地位没有那么低微,不会被人瞧不起,而且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川岛也有能力打工挣钱。
这本《伊豆的舞女》反映的虽然是过去的阶层问题,但现在也有。因为很少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所以很多家庭会要求,自己孩子找的另一半门当户对,这其实有些道理。
现在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或是不愿意和父母一起住,所以就要买房。而房价已经久居高位不下,让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没日没夜的挣钱攒首付,付了首付,又变成了房奴,活的并不快乐。这只是其中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医疗、教育等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自己努力外,只能靠调控政策。
不过经济原因只是一方面,仔细想想会发现,其实真正的门当户对要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两个人的思想层面相似,价值观相似,遇到困难了能耐着性子一起解决,关系才能更亲密,才能让苦难也变成一种乐趣。
在爱情中出现矛盾,很大部分原因是心理问题。双方的思想层面相似,分析问题的方式才不会差的太远,才不会一个说西边,一个说东边,互相不理解,最后不欢而散。
如果你和另一半现在正在因为某件事争吵,不妨想一想是不是这个原因。如果是,可以一起看一本书,或是一部经典电影,然后讨论一下各自的理解。时间久了,双方的思想层面就能越来越相似,变得越来越适合对方。
好的感情是用心经营出来的,愿你也能让自己的感情之树硕果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