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则前阵子很有感的一段话,也来聊聊所谓理想与现实。
那时,公司针对台湾中高阶领导者,在W 酒店租了一间独立会议室,举办了一整天的会议研讨会,讨论数个关于台湾市场未来发展的议题。把一整群人关在饭店一整天讨论!高强度、收获也很多,我们亚太区的总监T也全程一同参与,深深感受到公司重视人才,也重视由下而上的意见沟通,觉得很受到激励。
在会议的最后,是对T自由发问的时间,有人问了一个我觉得很棒的问题。他问:
你认为,一个初级的管理者和一个进阶的管理者,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但T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说,在他看来,初级的管理人才与进阶的管理人才最大的不同,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也就是“面对现实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什么意思呢?
他说,初级的管理人才,会希望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开始做事。他们会希望流程要建好,系统要弄好,其他部门要好好配合,他和团队不要有太多杂事干扰,若是平台还缺少了什么功能、系统有不稳的状况、其他部门无法配合,他们就变得负面,认为时不我予,公司制度不佳,甚至开始“等待”一切变得完善的一天,不愿意先投入额外的资源做一些线下的处理,若事情无法完成,就会开始责怪流程不完善,人员不配合。
追求流程、系统的稳定无可厚非,但全然完善的制度与设想周到的系统,对一家才创立两年多,还飞速成长的新创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总之初级管理者常见的通病,是“太过理想化”,无法与现实妥协。
而进阶的管理人才,看到事情的不完美,看到系统的缺陷,他会提出改善建议,想办法推动优化,但是在自己心中“理想”的状况成真之前,他依然会尽自己所能,在当下的资源与状况下,做出优先次序与取舍,带着团队一起想办法做到“当下状况下的最好”。
短短一段话让我心中浮现出好多画面。
我深深记得第一份工作时,两句至今影响我很大的话。
第一句话是:“推到坠远”,第二句话是“一边叫一边做”。
“推到坠远”的“坠”没有打错,那时是大家开玩笑的故意误用,但那画面因此很清晰地留在了我脑海里——
那就好像你在一个悬崖峭壁上攀岩,环境非常严峻,你能控制的事情不多,你只能尽你的所能往上、再往上,再多抓一块石头,用力把自己往上拉,否则即使是停留在原地,也会力竭而下坠到深渊,那大概就是当时新创公司的情况。也是这句话,让我面对许多难关,总是一咬牙、一口气,硬是扛了过去。
而“一边叫一边做”,是指在那样的状况下,公司一定会有制度尚不完善的地方,有一种人只会叫,就是前文提到的“太过理想化”,无法真正适应组织与环境,现实就是那样,只能想办法,不要就要掉下去了啊!
但另一种人“只会做”,不会去思考是否还有能够优化的地方,这样的结果,就只能一直救火,一直停在原地转圈。
只有一边叫一边做的人,才能先把事情做完,然后把事情做好。
做产品经理也是如此
如果你以为产品经理或专案经理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完善的“规划”,然后客户都很愿意跟你分享他们使用的心得与想法,老板或业务最尊重团队与专业,给你最大的自主权,工程师个个又专业又配合,每个Bug都能被抓出来且妥善处理,那还是醒醒吧!
如果是这样,其实不太需要产品经理。(做产品经理的好好想想自己80%以上的时间都在做什么)
实际的情况,产品经理大部分都在处理一些鸟事,或是其他部门没人愿意处理的事,总是在面对一堆突发状况、难搞的人或老板,如果你觉得这些事不该你做,或是这应该流程化、follow SOP,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想法,但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你要怎么推动流程化呢?还没流程化之前的事情,要怎么往前推进呢?
更不用说,SOP顶多只能涵盖80%的正常事项,剩下的20%,才是考验你手腕与能力的“能成为转机的危机”。
这就叫做“怀抱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吧!
但是什么时候该理想,什么时候该现实,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又是一门艺术了,而这中间的拿捏,也是“初级的管理人才”与“进阶的管理人才”之间的差别吧!
我也还在学习,与大家共勉之。也想知道--
你心中初级的管理者,和一个进阶的管理者,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Evonne Ts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