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到上海来的客人,会被安利去外滩看看!感觉没有去过外滩,就没有来过上海一样!

明嘉靖三十二年,为了防范倭寇筑城墙,上海人从此生活在老城厢里面,外滩就是老城厢外沿黄埔江的一片滩地,所以叫“外滩”。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

外滩的变迁

江海关的历史演变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颁“弛海禁”令,结束了中国约三百年的近海禁运政策。清政府分别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设立粤、闽、浙、江“四大海关”。这就是近代中国有“海关”的肇始。

江海关最早设于江南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所以称:江海关)。后移至上海,设在上海县城大东门外黄浦江边称为“关桥”的地方,不过还是隶属苏松太道管理。(管辖苏州、松江、太仓的道台)

1843年开埠以后,为了更好地对外轮进行征税及管理,江海关监督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设置了“西洋商船盘验所”,专门负责对外轮的贸易实务。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撤销了“盘验所”,在租界内设置了新关,区别原来的江海关,将新关命名为“江海北关”,并增设了两个稽查关卡,办理新式轮船征收关税等事务。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起义,占领江海关大楼,清朝海关官员仓皇逃往租界,关印失落,江海关停止运转。次年7月4日,英、美、法领事各推荐一人为司税,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美其名曰,帮助清朝政府处理关务。

此后,近百年,上海的中国海关先后经历英国人李泰国、赫德、安格联、梅乐和、美国人李度主政,以及汪伪海关时期。

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长期由外国人领导管理,除江海关之外绝无仅有,江海关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国弱民穷的缩影。

海关大楼的建筑演变

第一代的江海北关

建于1845年,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海北关”4个字,据说是当时的两江总督怡良的手笔。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2)

第一代江海北关

第二代江海北关

建于1891年,江海北关已由英国人赫德掌权,所以请英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由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承建,于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时落成。新江海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被认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以中间6层高的方形钟楼为中轴线,钟楼南北两边各有假4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办公房设在三层以下,假四层为员工宿舍。这也是上海第一次在公共建筑上设计建造的钟楼。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3)

第二代江海北关

第三代江海北关

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海关大楼,建于1925年,是由公和洋行的老板兼设计师威尔逊设计,他也是汇丰银行大楼的设计师。由上海新仁记营造厂负责施工,当年12月奠基,1927年12月9日落成。

大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黄浦江,高11层,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西部直达四川中路,高5层,钢框架结构。

底层外墙用花岗石宽缝砌就,其它各层用金山石贴面。大门的设计为古希腊神庙形式,4根经典的希腊多立克柱支撑起庞大的建筑,柱子上端为方形,雕刻花纹,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阳刚之美,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楼齐肩并列,相得益彰,被称为汇丰银行的"姊妹楼"。(这是设计师威尔逊的创作意图)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4)

威尔逊设计的姊妹楼

大楼三到七层为垂直的竖线条,立面装饰非常简洁。顶部钟楼为整幢大楼的中轴线,顶部层层收紧的钟塔楼,表现的是立方体的体积感和高耸感,流露出装饰艺术风格。两边门窗及雕刻图案对称和谐,钟楼和外立面强调垂直线条,具有新哥特式风格,上面有水平檐部,檐下有齿形装饰,具有文艺复兴风格。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5)

第三代江海北关(海关大楼)

大楼的内部装饰之美

大楼正门底层大厅,有巨大的天然大理石柱,上有贴金花纹。天花板上有8幅中国历代帆船战舰的“帆影海事图”壁画,由彩色马赛克镶拼而成,中间地上原来安装水晶灯喷水装置,灯开时银白色灯光折射到上面彩色油画。外沿对角还有国际通行的海关标识,带翅膀的双蛇环绕商神权杖。而我们的中国海关的标识则是再加上了一把钥匙。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6)

帆影海事图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7)

国际通用的海关标识(商神兼信使赫尔墨斯手上的商神杖)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8)

中国海关的标志(商神杖加一把钥匙)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9)

水晶灯喷水装置

大楼一至六层有大小不同的门厅,厅门为铜框花格玻璃制成。大厅、门厅的地坪、楼梯、走廊都以彩色马赛克铺砌而成。房间都铺柚木拼花地板,天花板则以石膏塌花涂金而成。整栋建筑共有10台电梯,6个楼梯,大楼内合计有392个房间,自流井一座,大楼新建时还安装暖气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楼的401室,原为海关关长办公室,英国人梅乐和在窗户玻璃上刻有记号!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0)

1927年梅乐和(F﹒W﹒Maze)在玻璃上刻的字

大楼顶部的东方“大本钟”

从一楼门厅乘电梯直达九楼,穿过楼道再往上走一层楼梯,就来到钟楼房。钟楼高43米,比主楼还要高出7米,它由机芯房、铜钟座、旗杆台三层组成,而机芯房是大钟的心脏部位。

进入钟楼房,踏上宽度只能一人通过、角度接近90度的铁质旋转阶梯,一步步向上爬60多级台阶,终于到达了机芯房。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1)

超级迷你的楼梯

在轿车车厢大小的机芯里,几百个齿轮相互咬合,直径超过12毫米的钢丝绳连接着三根粗壮的发条,三根发条又分别连接着“走时”、“报刻”、“敲整点”的钟摆,最重一根发条有1吨重。海关大钟是机械钟,分秒不停地运转着,为了减少机芯磨损,大钟每发出一声“嘀嗒”是两秒,而普通钟“嘀嗒”一声是一秒,这一秒之差关乎大钟寿命的延长,反映了设计者的深谋远虑和别具匠心,为世人所叹服!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2)

机芯房的齿轮

机芯房上方四周镶着四个钟面,每个钟面用100多块12角棱形图案的乳白色特制钢化玻璃拼成,直径达5.4米,内装72盏自动开关灯。钟面上的紫铜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紫铜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黑夜里四个钟面格外明亮,方圆数十里均可看见大钟时刻,仿佛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市民们看到了时间前进的脚步。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3)

钟面的内部

沿着机芯房旋转阶梯继续往上走,就到达铜钟所在的平台。这里有一口大钟、4口小钟,每隔一刻钟,小钟就响起“叮咚”之声;每隔1小时,重达135公斤的铜锤就敲击着大钟,发出浑厚的整点钟声,持续10秒左右,铜钟声音洪亮,可传数里之外。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4)

钟面的外部

现在4口小钟已退休,报“刻”时响起的《东方红》乐曲,是从扩音器播放的。一首《东方红》乐曲分节奏响:一刻钟时响一节,半点钟时响两节,三刻钟时响三节,整点钟时奏响一首完整的《东方红》乐曲,雄浑的钟声和激扬的乐曲响彻天宇,也回荡在人们心里。

从铜钟平台再往上就是钟楼顶端的旗杆台,一根粗壮的乳白色圆形铁柱子从钟楼里拔天而出,成为海关大楼楼顶的旗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在这里迎风飘扬。旗杆位置的地理坐标是北纬31°14’,东经121°29’,这里曾经是上海地理位置原点标志。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5)

海关大楼的中心旗杆

沪城八景——外滩晨钟

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就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海关大钟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座“大本钟”之一,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最大的一座是生产于1859年的英国伦敦大本钟,其次是莫斯科红场大本钟,上海大钟为第三,然而,上海海关大本钟和伦敦大本钟是在英国同一家公司定制生产的,属于“同母所生”。

海关大楼安装大钟有其历史原因和业务需要。首先,1893年建造的哥特式海关大楼就是当时外滩最高建筑物,进入吴淞口、黄浦江的外国商船,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海关大楼并听到了钟声,便于外轮提前做好进港靠泊、办理入境手续及装卸货物的准备工作,大钟起到了灯塔导航作用。

其次,由于进出港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上自备时钟误差较大,经常引起争议;因此,为了统一报关时间,就以海关大钟时间为准,而建于1893年的江海关大楼就已经安装时钟。1925年重建新大楼时,海关出资5000多两白银,在英国定制一座“大本钟”,于1927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然后把6吨多重的大钟吊到70多米高的钟楼上安装,从此奠定了亚洲第一大钟的位置。

其三,高耸的海关钟楼和悠扬的钟声也给城市营造出美妙的生活节奏感,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旅游景观。

其四,也是海关自身业务需要,十九世纪中叶上海港对外开放,参照欧美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办法,船舶在港口停泊时间超过晚上12点钟就要多收一天的吨税。

九十年来,海关钟声经历了4次变化,1928年元旦开始,每隔15分钟就响起英国古典名曲《威斯敏斯特》;从1966年起,海关钟声由《东方红》乐曲替代;19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时,钟声恢复了《威斯敏斯特》的乐曲;到了1997年,为迎接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刻到来,从当年6月30日零时起,海关大钟停奏《威斯敏斯特》乐曲,只敲响整点钟声;从2003年开始,海关大钟又重新奏响《东方红》乐曲。

海关大钟安装以后,就一直由专职工匠精心维护、检修保养,现在承担护钟任务的已经是第四代工匠了。工匠师傅每周三次要给大钟几百个齿轮加注专用机油,上紧发条,检查运转情况,确保大钟分秒不差。原先给大钟上发条时,要靠四五个人扛起发条器,用人力来转动,每次上发条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安装了电动机,只需工匠师傅按动电钮操作,既省时又省力。每年12月最后一天晚上,护钟工匠仍需要守候在钟楼里,聚精会神地观察大钟运转情况,保证新年元旦第一秒同“北京时间”一致。

海关大楼的传奇人物

第一位:罗伯特·赫德与48年的掌权史

1869年,满清朝廷宣布把一顶二品布政使的顶戴赏给一个大胡子的英国人,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在他去世后,他更是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这是为人臣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这个人叫罗伯特·赫德,在中国当了48年海关总署署长。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时年28岁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1835-1911)因有领馆和海关工作的经历,以及通晓中文的优势,遂受聘于清朝政府,后来成为海关总税务司。他在任职的48年间,引入高效的海关管理制度,极大地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他凭借长袖善舞的处事风格,深得清政府的信任。在管理海关的同时,也承担起了中国外交甚至是近代化的顾问角色。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6)

罗伯特.赫德

第二位:丁贵堂与护关运动

丁贵堂,字荣阶,1891年生人,辽宁海城人氏。1927年,他奉令调至上海江海关任汉文秘书课秘书,次年又升任代理副税务司。

1938年5月初,由于英、美、法和国民政府的默认,日本汪伪政府要求全面接管江海关。

江海关爱国华员愤慨异常,在丁贵堂和中共江海关支部的联合指挥下,5月7日上午9时,从汇山码头到十六铺,海关各部门相继罢工,大部分华员聚集到江海关饭厅开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传单到处飘扬,整个海关沸腾了。

大会发表《抗日护关宣言》,疾呼:“同人等身为公务人员,素沐政府优遇。际此伟大时期,对于违反国家民族利益之伪组织,誓承以往光荣奋斗历史,决不合作。而于国家税款存于正金银行,尤所反对!”成立全体华员护关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护关运动。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7)

海关副总税务司、代理总税务司丁贵堂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8)

丁贵堂的任命书

难忘的一抹红色

1936年7月,任铁峰、胡实声、彭瑞复、朱人秀等人秘密成立了中共江海关地下党支部,这是党在海关建立的第一个地下组织。江海关党支部受中共北方局领导,胡实声任书记,彭瑞复任组织委员,朱人秀任宣传委员。

1949年5月19日,根据中共上海市地下市委指示,江海关人民纠察队改编成上海人民保安队。正式成立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部,指挥部就设在海关大楼410室、412室和413室三个房间,由林培森任队长,张承宗、刘长胜等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人亲临指挥。

人民保安队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完成了消灭敌人、保全城市建筑的艰巨任务,打了一个里应外合的漂亮仗。

为了迎接胜利,海关女职员也行动起来,她们把洪宝仪不久前结婚用的红喜幛接起来,组成一面“红旗”,在“红旗”的左上角缝上镰刀和锤子。同时还秘密缝制了“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的条幅,还做了一面写着“献给人民解放军”的锦旗。

5月25日凌晨4时半,江海关大楼正面6楼往下挂出一条长达30米的巨幅标语——“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同时,在江海关钟楼顶上,升起了外滩第一面红旗。关员们点燃了一挂长长的鞭炮,清脆的声音划破了外滩的天空,打破了晨曦的寂静。

巨幅的标语、鲜艳的红旗和响亮的鞭炮声,不仅宣告着海关近百年屈辱历史的结束,而且预告着上海即将获得新生。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

5月30日上海市军管会代表受命接管“江海关”,象征国家主权的国门钥匙———海关控制管理权,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民手里。1950年2月16日,江海关正式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

现在海关大楼正门花岗岩石墙上镶嵌着一幅巨大的雕塑,画面反映的是解放军战士和上海工人及市民喜庆相拥、热烈庆祝上海解放的场景,雕塑上还有原中共上海地下党市委书记、解放后历任上海市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张承宗亲笔题写的“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部旧址”手迹。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19)

上海海关大门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20)

张承宗市长书写

走进老上海看尽外滩繁华与沧桑(悦读外滩惊世晨钟)(21)

庆祝上海解放

今天海关大楼雄踞在黄浦江畔,那雄伟的钟楼和激昂的钟声,象征着我们上海: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开明睿智、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