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亭殿阁
走进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年风云里,刘邦和刘备的名字熠熠生辉。
按照辈分,刘备是刘邦嫡孙中山靖王刘胜后代,刘邦算是刘备爷爷的爷爷了,刘家骨子里流淌着不服输的血,哪怕两个人相隔了四百岁,但是都想一统天下,当然,历史告诉我们,逐鹿中原的群雄争霸赛,刘邦是胜利者,开创了汉朝,而刘备空留遗憾,他是个英雄,但他失败了。
如果说性格,我想翻来史书,能找出比刘邦和刘备更欢脱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大抵在正常剧本里,英雄在扬名天下之前,必须先被折磨的死去活来,然后奋发图强——但是!对于刘邦和刘备来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刘邦小时候,别说磨难,没把他爹他哥哥磨死就很好了,放着农活不做,天天在外面晃悠,一言不合行至大梁,挖空心思想到信陵君门下做门客,奈何信陵君在他赶到的时候已经坟头绿草莹了,之后他就转投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门下,不幸的是,这位仁兄很快就因为魏国灭亡做了逃犯,一番折腾之后,刘邦老老实实回了沛县,做了亭长。而刘备呢?除去少年丧父以外,他过得十分洒脱,纳着草鞋和草席,整天吆喝着一帮小弟一起打打闹闹,他不爱读圣贤书,就爱舞枪弄棒。总之,无论是刘邦还是刘备,打小都是两个熊孩子,而且在他们的性格里,有让人不可思议的乐观,仿佛无论是什么样的境遇,都阻止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两个熊孩子慢慢长大,几乎都是在十几岁的时候,他们的内心,突然完成了一次蜕变——好比,从初中生,一下子变成了大学生。刘邦的蜕变来自于亲眼看见秦始皇出游的威风八面,那一刻,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大丈夫就该如此!"而刘备的蜕变,是他自发的,每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他总是要扮演皇帝的色,在他心里,他就该是个英雄。
论性格,这两个人不分彼此,论人际,他们也都拥有一大批自己的死忠粉,刘邦不用说,他的号召力在历史上人人有目共睹,江湖上走的开,刘备有关羽有张飞,又有诸葛亮,刘邦有萧何,又有韩信。
那么,为什么他们之间的结局相差如此大呢?
刘邦和刘备就像两根相交的平行线,重合着相似的早期经历,部分性格,但是最终渐行渐远,刘邦和刘备两个极端的反面就是,一个薄情寡义,厚脸皮,一个重情重义,太慈悲。
刘邦是个混混,天下男人都有的劣根在他身上无限放大——好色,老婆关在敌营,他美人在怀;无耻,项羽威胁说煮了他父亲老婆吃,他还嬉皮笑脸的要分一杯羹;自私,在逃跑的旅途中,他一次又一次把亲生孩子踢下车,就为了减轻重量,如此薄情寡义,前无来者。这样的人,不是好人,但是他能成大事,因为他压根不在乎名誉,在乱世之中,太过于重视自己的身份的人,往往被束缚,当然,他也没有身份可以计较,索性放开拳脚。
刘邦的一生大起大落的时候多了去了,当年在沛县,他只是个小小的亭长,吕雉都看不上,每天面对着妻子一张苦瓜脸依然整日嘻嘻哈哈;入关灭秦,鸿门宴上他隐忍至极,最后还逃跑了,换做一般人,肯定躲起来不见人了,可是他不一样,他忍着旁人不能忍。刘邦是赌徒心理的,他豁出去了,他通透,如果做的了皇帝最好,做不成大不了一条命,反正他先在汉中好好的做着汉王,统领着巴蜀地带,伺机而动。
而刘备呢?他显然不是这样的,作为汉室后代,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复兴家族曾经的荣耀,走着依附路线,一路走来,袁绍,刘表等人他都曾经追随,终于在赤壁之战中挫败曹操,公元221年,他夺取汉中,成为了巴蜀地区的统治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同的是,巴蜀这个地方,成全了刘邦,摧毁了刘备。
同在巴蜀,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果史学家们不用结果衡量历史,刘邦的做法多少有点不厚道,项羽如果真的想要他的命,他哪里来的机会在关中好好当王?他这样终究还是小人了。
这大概也是刘备和刘邦的不同吧,他们都把巴蜀作为起点去进军关中,本来按照计划,刘备可以直接灭魏,然后收服吴国。
但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出现了,刘备先去伐吴了!吴国毁约在前,杀他兄弟关羽在后,他重情义,所以一定要伐吴,在伐吴的过程里,又失去了兄弟张飞,一战下来,元气大伤,没有了对抗魏国的实力。而以后的历史,就是大家所见所闻的了,壮志未酬,英雄死去。
如果换做了刘邦,当时他的兄弟死去,他至多就是哭泣伤感,绝对不会像刘备一样改变战略。
千年过后,刘邦和刘备都已经成了历史人物,关于他们的功过是非,无法明确下定义,只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无论如何,他们在乱世都曾经用一己之力,力挽狂澜,都值得人去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