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9点,我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

最近有关黑洞照片的消息越来越多;

连很少关心天文消息的小编都被其刷屏;

其原因是由于2019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发布了一则简短的通知。

通知上是这样说的:

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简称EHT)将和中国科学院一道,发布一项“来自于EHT的最新重大成果。

4月5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最新消息:首张黑洞照片目前正在最后”冲洗“阶段,其问世已经入倒计时。

据介绍,北京时间4月10日21点整,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将同步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EHT将宣布一项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了广大吃瓜群众的围观,激起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

近距离看黑洞会有恐惧感(我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1)

什么是黑洞?

在我们一直的宇宙中,黑洞毫无疑问是最神秘最吸引人关注的天体之一。

相比较起太阳的明亮,木星,土星的绚丽,黑洞就显得那么纯粹,就一个字:黑!

而这里的黑,不是指它长的黑,而是由于其密度极大,光线无法逃逸,人类的肉眼根本无法捕获到它的面孔。

如果一个黑洞在你面前,你看到的可能是这样:

近距离看黑洞会有恐惧感(我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2)

当了,不少科幻电影中都有对黑洞的描述,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星际穿越》中设计的黑洞形象:“卡冈图雅”。

近距离看黑洞会有恐惧感(我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3)

据说这是所有科幻片中对黑洞还原最真实的一张,但是,这依然不是黑洞的真实面貌。

黑洞一词是在1968年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在现代广义相对论中,黑洞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体积极小,密度极大。

爱因斯坦将其定义为:“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如何拍摄?

既然光都无法逃逸,那么我们又如何捕捉到它的照片呢?

这就要归功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事件视界望远镜”。

虽然黑洞不发光,但是被他吸引的东西却是发光的,黑洞的引力虽然极大,但是终归是有一个界限的(否则地球早就完蛋了),在引力边界外的天体就会遵循万有引力定律,围着黑洞不停的旋转。

因此,我们机智的天文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但凡一些天体围着一个空无一物的东西旋转,那么有很大可能存在黑洞。

近距离看黑洞会有恐惧感(我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4)

接下来,我们说回为什么要归功于“事件视界望远镜”。

要想拍到黑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就拿最容易观测到的黑洞人马A*

这家伙离地球的距离是2万5千光年,大概是24亿亿公里。

拍摄它比在地球上用眼镜看月亮上的一粒沙还困难。

人类目前最厉害的望远镜“哈勃”,分辨率还差了2000多倍。

然而,哈勃有一个十分牛逼的特性:直径越大,分辨率越高,于是我们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整个地球都变成望远镜。

这个设想听上去有些玄幻,其实远离很简单,就是让许多个望远镜在同一事件联合观测,然后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合并成一个图像。

近距离看黑洞会有恐惧感(我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5)

据说,此次光是一晚上拍摄到的数据就有200万GB。

光冲洗此次的照片就花了两年,可想而知其中的海量数据。

不过,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时间,但是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因为人类终于能够一睹黑洞的真貌,在漫长的宇宙探索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或许此次黑洞照片并不能给人类带来任何的好处,但是它却向世人展现出了科技的力量,我相信,拍摄黑洞只是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一个环节,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可能。

今晚9点,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黑洞神秘的面纱吧。

近距离看黑洞会有恐惧感(我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6)

职狐使命

提升家居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优化家居单组织的人力资源竞争系统

提升家居HR岗位的个人成长共创平台

图文 ▏职狐小新

关注职狐,了解一手家居建材行业人力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