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绝世名画鹊华秋色图(名画记05鹊华秋色图)(1)

绝世名画鹊华秋色图(名画记05鹊华秋色图)(2)

开栏语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正在嘉兴文化艺术中心展出。

千余绘画,踏破时空而来,打开一个穿越千年的艺术通道,中国历代绘画盛宴开启。

读嘉人文频道推出“大系追光图鉴·名画记”,语出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或为传世名画,或为天籁旧藏,每日一幅画作,带你走进名画的场域,听一幅幅名画讲述的千年回响。

请横屏手机,观看画作

绝世名画鹊华秋色图(名画记05鹊华秋色图)(3)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在宋元之交有一位书画家非常有名,他是赵氏宗室,却选择投降元朝,做了大官,备受重用,“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但也因而被士大夫诟病。

他就是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鸥波、水精宫道人,斋名松雪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书画大家。

在艺术上,赵孟頫却是一个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能诗擅文,懂经济,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工书法,精绘艺。

于书法,他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于绘画,人物、鞍马、山水、花鸟、工笔、写意、水墨、设色无所不能,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在书画理论上,他是复古理论的提倡者,强调“画贵有古意”,提倡简率蕴藉、典雅文静的中和画风,以矫正南宋以来纤靡柔弱和粗野奔肆的艺术格局。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迹。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山水画的一件传世作品。

据中国美协会员、嘉兴市美协主席孙海峰介绍,此画是1295年为好友周密所绘。

周密祖上随北宋南渡居吴兴,“他因从未到过故土济南,心中颇念,赵孟頫便作《鹊华秋色图》以解好友周密的思乡之情。”

这幅画是从董巨画派中变化而来的一种典范图式,绘制的是济南郊区平川洲渚,红树芦荻的烂漫秋色,纸本设色,左边鹊山和右边华不住山遥相对应,刚柔对照。

画中农舍隐约,轻舟数叶,林木茂杂,草卉繁多,皆有农人渔牧其间,牛羊散放啮草……

华不注山用荷叶皴,主脉分明,形势峭拔,设石绿色,山顶微染赭石,鹊山用披麻皴,山峦浑厚,深静而凝重,设花青色。

孙海峰觉得,赵孟頫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将隔黄河南北相望的两座山,在秋树丛的直线和沼泽横线的互相平衡下,通过芦草疏林,弥漫全景的古意秋韵,点缀其间的渔人牧童,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田园牧歌般的恬静惬意,给思乡日久,暗自伤神的周密烘托出遥远又真实的诗和远方的乡国梦境”。

更重要的是,此画用笔落墨,极其沉着,笔路清晰,笔笔送到,具有浓郁的书法韵味,实开黄公望、王蒙风格的先声。

“书画同源”说法至少在唐代张彦远就开始了,但他们所谓的“同源”意味不同,赵孟頫以为“书画本来同”,用书法的方法绘画,把二者结合起来,中国艺术从此走上了水墨写意的道路。

《鹊华秋色图》曾为项元汴“天籁阁”旧藏,有项元汴印约六十方,并有千字文编号“其”字,有董其昌题跋:“余二十年前见此图于嘉兴项氏……项晦伯以扁舟访余,携此卷示余……遂嘱余藏之戏鸿堂”,记述了这幅画如何从项氏收藏转为董氏收藏的经过,董其昌收藏之后曾五次题跋。

画上名人题跋众多,画入藏清宫后,乾隆八次题跋,可见他们对“鹊华秋色图”的喜爱程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参考资料:

盛世修典——数字绘画大系

《中国美术史》徐建融

《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第四讲:宋画——从“绘画”到“写画” 朱青生

《项元汴书画典籍收藏研究》沈红梅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