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毒品之害,祸国殃民。

暴利驱使之下,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制贩毒品,不断涌现的新型毒品,甚至将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不少家庭因此陷于水火;而吸食者难以自控,吸毒诱发的盗抢骗等恶性犯罪屡有发生。为堵住毒品之源,无数奋战在禁毒一线的民警向制贩毒不法分子狭路亮剑。

岁月静好,只因为有他们负重前行。6月26日是第33个国际禁毒日,澎湃新闻将持续推出“扫毒者”系列报道,向禁毒一线的民警致以敬意。

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嘉奖3次,获昆明市“禁毒能手”2次、昆明市“优秀缉毒民警”1次……

这组数据,不足以刻画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曾峥22年的缉毒历程,他根据经验还总结出“望、闻、问、切”缉毒法。

“发现毒品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曾峥说,他没有英雄情结,缉毒仅仅是因为有成就感。

缉毒英雄最后时刻曝光(扫毒者①啰嗦)(1)

曾峥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澎湃新闻(thepaper)从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办了解到,2015年以来,曾峥带领和参与查破获毒品案件281起,其中公安部目标案件2起、省级目标案件1起、万克大案24起,缴获毒品1197千克,抓获嫌疑人533名,缴获毒资614万元。

但曾峥最在乎的“不是缴获了多少毒品,而是有民警因为工作受伤”。

巧借交通事故擒获毒贩

“唠叨个没完”是平时相处中其他队员给曾峥的评价。

缉毒英雄最后时刻曝光(扫毒者①啰嗦)(2)

曾峥和队员们分析研判案情

每次行动前,曾峥给队员们事无巨细的交代安排,平常工作中的矛盾困难和队员的生活也无一例外,队员们嫌他“啰嗦”,但他自己觉得“只怕我说少了,做少了,关心不到位”。

但曾峥并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在《云南法制报》的报道中,曾峥干脆利落,“采访我,真没有必要,这会对我的工作造成困扰!”面对记者的采访诉求,忙完办公室的清洁工作后,曾峥表现出了满脸的不情愿。

报道称,他们此前约好的两次采访,记者都被曾峥放了“鸽子”:第一次和他约好时间,却被他以临时要开会没时间为由推迟;第二次碰了面,却被他带到支队一大队办公室,安排采访他以前的几名同事,交代几句话后便匆匆离去。

“号不准他的脉搏”,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大队民警赵丰说,2012年曾峥调任一大队大队长时,大家对曾峥的情况不太了解。

上任两个月后的一次经历,曾峥给民警留下了“胆大心细有本事”的印象。2012年担任一大队大队长后,曾峥带领民警赵丰他们到昆明市西山区一家酒店调查一桩接报涉毒的案子,通过现场勘查,他们并没有发现异常,于是开车回大队。

当车辆驶到一红绿灯路口时,曾峥突然叫赵丰把车开过去,撞击前面正在等候绿灯的一辆车。当双方把车停到路边,下车处理该起交通事故时,曾峥立即暗示4名队员把对方控制住。带回大队一查,缴获毒品10多克。

“当曾峥叫我撞车时,我和其他队员都蒙了,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他是领导,我们只好服从,没想到抓了条‘小鱼’。”赵丰说。

对此,曾峥介绍,当时酒店不远处是一菜市场,在酒店做现场调查时,他发现菜市场门口停着一辆轿车,通过暗中观察车主的活动,凭借多年的缉毒经验判断,车主并非是前往买菜,而是在进行毒品交易,“当我们返程时,该车已经离开了,本打算以后再进行调查,没想到在路上碰到了,就果断出击。”

队员受伤是他最为愧疚的事

尽管事无巨细的交代,但仍有队员负伤,这是曾峥最为愧疚的事情。

“从警22年来,记忆最深刻的不是我缴获了多少毒品,而是有民警因为工作受伤。”曾峥说。

缉毒英雄最后时刻曝光(扫毒者①啰嗦)(3)

查获的毒品

据《云南法制报》报道,2019年3月15日,曾峥获得线索:一伙省外贩毒团伙即将从临沧边境走私大宗毒品入境运输到内地贩卖。

据曾峥回忆,当时通过分析研判后,他带领3名民警连夜赶赴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开展侦查。

2019年3月16日,经过一天的侦查,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孟定镇租了一家仓库,并利用4辆电单车,分两组一进一出把毒品运到该镇的电影院门口之后便离去,再由另外一组人员把毒品运到仓库,与编织袋内的中草药一起混装打包。整个过程分工十分明确,运输的只管运输,打包的只管打包。

曾峥说,当最后一批毒品运到,犯罪嫌疑人将所有毒品打包后,就立即装车上路。

第二天一早,抓捕行动开始,民警在运输路上、仓库和犯罪嫌疑人的出租房内,缴获毒品1800余块,共336千克。该案缴毒量再次刷新了2018年的记录,成为目前昆明禁毒支队历史上一案缴毒数量最多的案件。

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民警管卫红的大腿腕骨骨折。对管卫红受伤一事,曾峥至今充满自责,他认为是自己考虑不缜密,导致抓捕中警力不足而造成的。

管卫红却不这么认为。这位在禁毒一线工作了30余年的老民警说,在禁毒一线本就充满凶险,受伤难以避免,“怎么可能是曾峥的责任,我上个月取了钢针,腿伤已经基本恢复,走路没有多少障碍。”

缉毒英雄最后时刻曝光(扫毒者①啰嗦)(4)

缴获的毒品和枪支弹药

“有趣的事情”

曾峥没有英雄情结,觉得“发现毒品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解释说,因为发现毒品的过程是检验前期是否精心准备的一个过程,“这样的成就感不亚于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他对“发现毒品的过程”有着更深的理解,这个过程就是一一“排疑”,像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

望,民警通过观察可疑人员的言行举止,感知对方心理变化,判断对方是否有吸毒、贩毒嫌疑;闻,民警经过长时间的查缉训练,通过闻味道的方式,推测查缉对象携带的物品是否藏有毒品;问,民警对可疑车辆及人员进行盘查询问,以此发现毒品或循线追踪,深挖幕后,端掉窝点;切,民警对可疑物品仔细观察,对比查看是否有改装痕迹、物品与实际重量不符等异常情况。

2019年,曾峥在工作中发现,有一伙境外人员勾结湖北籍毒贩准备在云南境内交接一批毒品。

为此,他带领民警连续3次悄悄进入玉溪峨山一带开展侦察,但始终收获有限。等他们第4次再入峨山时,发现了一些端倪,经过不断剥离主要嫌疑人及其在团伙里发挥的作用等,终于找到该团伙在玉溪和昆明的落脚点,收网行动才得以顺利展开。

“最初,我们判断这个团伙应该会在峨山交易”,曾峥介绍,考虑到峨山地势复杂,抓捕过程中容易暴露身份,所以曾峥在沿路布控了几个关键点实施抓捕,但对主要犯罪嫌疑人乘坐的车辆进行检查后,却没有发现毒品。

曾峥意识到,嫌疑人反侦察意识较强,不断更换落脚点。随即,他再次分析犯罪团伙的特点,安排沿线警力密切注视其余可疑车辆,最终在同一地点抓获6名嫌疑人、缴获22公斤毒品……历时1个多月,成功侦破该起境内外毒贩相互勾结贩卖毒品案。

据了解,曾峥的妻子也是警察,因为两人都穿着制服,分担家庭责任的时间有限。也只有在提及家中的老人、孩子和妻子,这个硬汉缉毒警的脸上才会起变化,角色立马转换到丈夫、父亲的身份,也会“唠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