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国新

关于主力之争,主要的对象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了解历史的同志都知道,我们党早有定论,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是两个战场协同作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谁在指挥(谁是抗日战争的主力)(1)

国民党主要是在正面战场抗战,打了许多大战、会战。比如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国共两党有很好的合作,八路军还取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胜利 ;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就是指台儿庄大捷,李宗仁将军指挥的 ;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行到相持阶段。还有国际战场的开拓,派出远征军,远征缅甸,这也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共产党主要是在敌后战场抗战,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扰敌后方,牵制了大量日军。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后,党中央就决定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1940 年下半年还发动百团大战,进行大规模的扰敌、歼敌,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如回民支队、蒙古抗日游击队等,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真正做到了全民族抗战。

但是,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低,那么我要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回顾历史,我们在比较中可以发现几个不同 :

一是态度不同。在整个抗战中,共产党是积极主动的,最早提出抗日,深入敌后,主动出击,而国民党是消极被动的,先是消极退却,后是被动挨打,经常是几万人被几千人追着打,几十万被几万人拧着打。

二是观点不同。国民党一开始没有观点,不想抗日,后来开始抗战,又主张片面抗战。片面抗战就是单纯依赖国军力量抗战,事实证明这是不行的。而共产党一开始观点就非常鲜明,坚决主张抗日,而且提出要建立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显然,这是正确的观点。

抗日战争是谁在指挥(谁是抗日战争的主力)(2)

三是经历不同。抗日战争中,国军是由强变弱,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到抗战胜利时,只有近350万人,除了大量牺牲外,有近 200 万国军成了伪军。实际控制区几乎失去一半。共产党则不同,八路军、新四军是由弱到强,抗战之初八路军只有4万多人,新四军只有几千人,但到抗战胜利之日,八路军、新四军已经拥有正规军130万人,民兵200万人,根据地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要知道,这都是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是虎口夺食。

四是战果不同。国军抗击日军只有40%,而八路军、新四军抗击了60%的日军和95%的伪军。国军与日军共有正面战场会战22次,1117次大型战斗,小战斗及游击战3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28万人(其中包括1945年8月15日后国民党军受降的日军108万人,收编的伪军78万人),其中歼灭日军42万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消灭的日军比国军多了10万多。

这样一比较,大家就很清楚了。这些数据可信吗?一般而言是可信的。因为国军的数据是用了何应钦向国民党六大的军事报告统计数据,自己说自己,数据应该不会少的。八路军、新四军是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的记载,八路军、新四军战报相对是比较准确的。至于为什么不用日本的数据,是因为当年的日军战报并不准确,尤其是为了宣扬军国主义,标榜“皇军是不可战胜的”,往往在战报上弄虚作假。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相对而言,用这两个渠道的数据进行比较,是有可信度的。有位学者,把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总结为“五个战”,我觉得总结得很好。

一是最早抗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九一八事变后的 9 月 19 日,中共就提出抗日主张。1932 年 4 月 15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至1933 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已经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

抗日战争是谁在指挥(谁是抗日战争的主力)(3)

二是组织抗战。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抗战力量的核心。193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人民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 ;12 月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7 年 7 月 7 日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三是领导抗战。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全面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有力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使人们对战争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主力。八路军、新四军在参加正面战场防御作战的同时,在敌后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特别是从1941年起,日军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抗日根据地作为主要进攻对象。到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减为约40万人,抗日根据地总人口由1亿人减少到5000万人以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承担着对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从1945年8月11日到9月2日,收复县以上城市150座。

五是胜利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取得辉煌战果,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有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所以说,共产党是伟大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伟大的。我们可不能忘记。

抗日战争是谁在指挥(谁是抗日战争的主力)(4)

为什么抗日战争能取得胜利?我总结的几点理由,一共三条。一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正方一定最终战 胜邪方。二是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胜利起了决定作用。三是兵民是胜利之本。这句话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的,任何侵略者都将葬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事实上,关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否,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已经讲得很明白。早在1938年5月,抗日战争刚开始一年不到,毛泽东对胜负已有定论 :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 ;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 ;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

抗日战争是谁在指挥(谁是抗日战争的主力)(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