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禹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鲜美香醇的滋味让火腿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其中不乏有些名人,也成了火腿的忠实粉丝。历史上留下的那些名人与火腿的故事,在让人津津乐道之余,也使作为美食的火腿被笼罩上了一层“阳春白雪”的气息,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名人与火腿结下了不解之缘吧!
李渔的“火腿理论”明末清初时期的戏曲家李渔,在品尝火腿方面有独到的心得体会。爱吃火腿的他甚至还提出了“自然、本色、天成”这六字理论,作为自己烹饪和食用火腿的理论依据。李渔提出的六字理论,说白了就是主张在烹饪火腿时不要加其他配料,而是要单独蒸煮火腿,这样才能品尝出火腿的真滋味。
金华火腿
金圣叹的“火腿滋味”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都有精彩的评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661年,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清廷逮捕,后被处死。临刑前,金圣叹曾用“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的遗言,来表达自己对暴政的蔑视和面对死亡时的坦然。
曹雪芹的“火腿情结”曹雪芹是火腿的忠实粉丝,在他的巨著《红楼梦》中,曾多次提到过用火腿烹饪的菜肴,例如火腿炖肘子、火腿鲜笋汤、火肉白菜汤(火肉就是火腿)等。其中,火肉白菜汤还是给林妹妹补身子的滋补佳品。
火腿白菜汤
鲁迅的“火腿情缘”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一生都对火腿情有独钟,他本人擅长做“清炖火腿”“干贝炖火肉”等菜。在北平(今北京)工作期间,鲁迅曾经常向没有吃火腿传统的北京人介绍火腿的做法。曾经学医的经历让鲁迅不只关注火腿的味道,同时也在意火腿的营养,他曾说过“炖火腿的汤,撇去浮油,功用与鱼肝油相仿”,鲁迅在火腿身上下的功夫之深,由此可见一斑。鲁迅还曾将火腿作为礼物,赠送给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
郁达夫的“火腿之喻”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世人留下了《故都的秋》《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郁达夫在饮食上也是火腿的拥趸,他非常爱吃的一道菜就是火腿蒸豆腐。
1933年11月,郁达夫来到金华山游览观光,游完金华山过后,当地人宴请郁达夫,菜肴中就有金华火腿。郁达夫遂借此做了一个打趣的比喻,他说整个金华山就是一只天赐的“大火腿”,够享用几辈子了。
如皋火腿
梁实秋的“火腿记忆”梁实秋是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对火腿情有独钟的美食家。梁实秋在其《雅舍谈吃》一书中,曾对金华火腿有过专门的追忆,他在书中写道:“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华火腿,瘦小坚硬,大概是收藏有年。
菁清(梁实秋妻子)持往熟识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声,劈成两截。他怔住了,惊叫‘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释手,要求把爪尖送给他。结果连蹄带爪都送给他了。他说回家去要好好炖一锅汤吃。”这段让人垂涎欲滴的描述,正是梁实秋心中火腿情结的热烈释放。
金庸小说里的火腿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对火腿这种美食也是深有研究。在他的传世名著《射雕英雄传》中曾有这样的情节,即黄蓉为了能让洪七公收郭靖为徒,便用火腿和豆腐为洪七公做了一道菜。其做法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二十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二十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金庸还借黄蓉之口为这道菜取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明月夜
火腿大王的女婿——邓小平人们都知道邓小平的夫人是卓琳,但对卓琳的身世,人们知道的却并不多。卓琳原名浦琼英,其父是云南赫赫有名的火腿大王浦在廷。浦在廷于1909年8月同其合作伙伴一道创办了“宣威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此后,为了延长宣威火腿的保质期,解决长距离运输的难题,浦在廷引进西方先进工艺,成功地将宣威火腿加工成了罐头。
火腿大王浦在廷
经过不断的努力,浦在廷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声望卓著的“火腿大王”。浦在廷心向革命,积极赞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曾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烟酒公卖局局长。
浦在廷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将其3子3女都送进新式学校接受教育。浦琼英便是在北平读书期间,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并于1937年秋末离开北平赴延安参加了革命。此后因工作需要,浦琼英改名为卓琳,并与邓小平结成了终身伴侣。
邓小平与卓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