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1)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佛家称盂兰节。它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腊八、祭灶)。

中元节这天,太平、襄陵两地祭奠麻谷,装以果品。太平县先一日挂纸马于田间,以迎秋收。襄陵人祭于寝屋。中元节原为宗教节日。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以此日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地官要定人间善恶。所以此日道观做斋蘸荐福,求地官免罪。

一说始于佛教,僧家以此日为“法岁周园之日”。佛经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曾设百味果,从此日起,九九八十一天和尚可度做行脚僧,四海云游,各寺院均设斋解制,救母子倒悬之中,大兴盂兰盆会。

因此;民间开展迷信活动,烧纸钱,以给亡人钱花,并逐渐成为祭祖之日,家家追祭亡灵。有河流的地方放河灯,意为超度孤魂野鬼,南朝时开始流行,唐宋盛行。

清代中元节祭扫,比清明更盛。庵观寺院,设盂兰盆会,街巷搭起高台、鬼王座棚,和尚诵念经文,演出《目连救母》剧,做水陆道场,施放焰火,俗称“济孤魂”。还有纸扎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并点燃河灯,谓:“慈航普渡”,并有娱乐活动。

当今虽无什么重大活动,但烧送纸钱,牌位、神主前祭祀饭菜仍然三顿不误,甚至有个别伤心者,路旁送纸时大放悲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