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1)

本文字数2046,阅读完毕需要7分钟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2)

如本文的题目:

关于读书,纸质书和电子书究竟该如何选择?

我今年32岁,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突然决定,要把「读书」这个习惯持续下去。到现在为止,刚好3个月。我读了20余本书,其中大部分是电子书。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3)

在我32岁以前,我对电子书不屑一顾,对纸质书有着特殊的情节。

所以,家里面买了很多书,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将阅读的习惯保持下去。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4)

△家里书柜部分书

那时候的我,一直执着于买书来看,是因为我觉得:阅读必须要有仪式感,纸质书无论是在形式还是质感方面,都优于电子书。

我的观念在这10天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起因,是我读完了这两本书:

《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5)

自此,我对阅读时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选择,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

需要经常翻阅的书籍,一定要买纸质书。比如,个人成长类、工具书类。

小说、故事、以及其它以故事情节为主的书籍,可以选择电子书。

请注意,我在第一条里面,用了“一定”,在电子书前面用了“可以”,言外之意是要告诉大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指的是,如果你不受阅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那绝对是首选纸质书。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我的答案。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6)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7)

我在3月份决定持续读书的时候,就决定:不再拘泥于形式,看电子书。

我当时用的是“微信读书”的app。

它非常好用,而且没有广告,做笔记查看笔记也很方便。

最关键的是:我的可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适合电子书。

我每天能够阅读的时间有两个时间段:中午午休可以抽空40分钟,另外是晚上临睡前,晚上的时间要取决于孩子的入睡时间,一般的话,我会晚上再阅读40分钟左右,11点半之前睡觉。

可以看到,我的可阅读的时间非常碎片化,而电子书可以让我利用好我的碎片化时间。所以,我的看书速度也非常快。

但是,在我的心里,我是非常,非常,渴望能够阅读纸质书的。

直到在上周,我读到了《认知觉醒》,里面的一些观念直接刷新我的认知和观念。

就像是,昏昏欲睡的瞬间,被人猛然惊醒。

我觉得,这本书是我读到的,关于个人成长类书籍中最好的、可操作性最强的一本书。

它真的是一本好书。

所以,我当时做了非常多的笔记——在app上划了非常多的线条。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8)

然后在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想回头再去看需要的重点的笔记的时候,这时候,我非常恼火。

因为笔记太多,而手机屏幕非常小,所有的字看起来都一样,没有什么不同,非常难找,除非,从头再看一遍笔记。

然而,我不想浪费这个时间,我只想看我需要的那部分笔记。

这时候,我就想:要是当时读的是纸质书就好了!

所以,我果断地把周岭老师这两本书都买了回来。

当我想从头再读一遍《认知觉醒》纸质书的时候,仍然有一种走回头路的感觉。

所以,我暂时放弃了。

我开始阅读第二本《认知驱动》,这本书也非常好。很幸运的是,我读的是纸质书,所以,我划到的重点显而易见。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9)

从我阅读这本书的经历来看,如果是阅读需要经常翻阅的书,就要看纸质书。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10)

从3月份决定读书以来,我看了十几部小说,都是在app上完成的。

我不仅看完了小说,而且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还输出了读书笔记。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11)

如果换成纸质书,我就只能在晚上的时间看,那么,读完一本书可能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另外,电子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线查阅。

比如,遇到一个陌生的字,或者成语,直接搜索,就可以看到其意义,可以更加快速地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比如纸质书来说,去用手机或者字典查询,就有可能被另外的东西吸引掉读书的注意力。

如果是晚上睡前阅读的话,电子书其实也是非常适合的。

孩子睡了,台灯开到最小,此时拿出手机来,注意力非常容易集中。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一口气看完了自己阅读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三体》,记得当时看完已经凌晨2点了,而我全然不知。

如果是纸质书呢,在阅读姿势和灯光上,可能要求更高一些。

纸质书和电子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纸质书和电子书)(12)

当然,有一些人读书就是为了消磨时间。

对于这类人而言呢,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可以。因为,无论看哪一种书,内容都是一样的,时间也是一样流逝的。

我还想强调一点:如果是选择纸质书的人,一定不要因为阅读的仪式感,而是因为完全必要,需要——经常翻阅这本书。

在前几年呢,到处都可以看到这句话:生活需要仪式感。

后来,在阅读之风形成之后,很多人去买书,觉得一定要读纸质书,还美其名曰:阅读需要仪式感。

在我看来,这种仪式感的表现方式无外乎:发朋友圈,阅读打卡等。

我认为,阅读,就是为了改变自己,而不是为了知道一些知识。

这句话,来自于这本《认知觉醒》,原话是: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改变。

我当时就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好了!

所以,对于阅读而言,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无论选择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从每一本书中收益,才是终极目的。

尽管我持续阅读只有3个月,但是受益匪浅。

✅ 我每天都会利用午休和睡前时间,来读书。目前已经读了20余本。

✅ 我阅读的目的不管发生了变化:最开始只是想养成阅读的习惯,接着开始输出书评,然后就觉得只总结书中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改变自己才是终极目的,所以以后会转变文章的方向——用所学的知识改变自己,然后输出对他人有价值的文章。

✅ 不管是阅读过的小说还是方法论书籍,都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我本身的工作是文案编辑,目前工作重心在于运营抖音号、公众号。对于运营而言,想创意想的头秃是经常的事情,我甚至很多次都想要辞职。

但是持续读书以来,那些书中历尽艰难最终涅槃重生的主人公,那些起点比我还要低后来却一跃而上的作家,都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自身,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目前,公司在上个月定的涨粉目标已经提前一个月完成。这,跟运气无关。跟读书有关。跟我自己愿意去改变,去实践,有关。

最后,还是想给大家推荐这本书,非常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