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是乾隆王朝的一个奇人,出生于苏州文化圣地的他年轻时候郁郁不得志,六十多岁白胡子一大把的时候,突然开始走上了阳关大道,得以高中进士,入朝为官,而且跟的还是五千年历史上都数得上的附庸风雅之皇帝——乾隆。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1)

乾隆皇帝确实长得帅,看着照片的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虽然前面六十多年都考不上进士,但沈德潜据说还是很有些才华的,在诗词歌赋的见解方面颇有造诣。所以,乾隆皇帝经常会找沈德潜畅谈诗词歌赋,尤其是自己新出了某一个作品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把沈德潜叫过来参谋参谋。沈德潜是个人精,知道怎么讨皇帝欢心,他经常与皇帝往来唱和,也写下了不少为皇帝歌功颂德的诗。

有时候,沈德潜看着乾隆皇帝的诗,也有实在憋不住的时候,毕竟这是个写了四万多首却没有一首好作品的皇帝诗人,水平可见一斑,因此,他偶尔也会帮乾隆润色润色,以便这首诗起码还能看得过去,不至于太丢脸。当然,大改特改他也是不敢的,除非不要命了。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2)

沈德潜画像。(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乾隆对这位和他一起探讨诗词、时常帮他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老搭档”还是很看重的,有一次,年轻的皇帝还当众表扬沈德潜是“江南老名士”。乾隆皇帝对沈德潜的恩宠还远不止于此,史载:

乾隆十七年(1752年)正月,乾隆召赐曲宴,恰逢德潜八十大寿,遂题赐匾额曰“鹤性松身”。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加礼部尚书衔。其间曾为父母乞诰命,乾隆给三代封典,并赐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皇帝南巡,沈德潜及钱陈群迎驾于常州,乾隆赐诗,并称二人为“大老”。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再度南巡,沈德潜仍迎驾常州,加太子太傅,赐其孙沈维熙举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九月七日,沈德潜去世,终年九十七岁。追封太子太师,赐谥文悫,入贤良祠祭祀。乾隆还为其写了挽诗,可谓是无上荣光。

这样的万千宠爱,在六十年的乾隆王朝,估计也就和珅、刘墉等寥寥数人可以与之媲美了吧。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3)

乾隆、刘墉、和珅在一起。(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虽然这个沈德潜诗才确实还可以,否则也不可能在这么大年纪还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但是,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瞎嘚瑟,哪怕是七八十岁了,他也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躁动的小心脏。

事情是这样的。

乾隆皇帝的四万多首作品,有些是乾隆皇帝自己写的,但有一些作品的版权就不那么好说了,沈德潜在其中也有很大的贡献,具体来说,就是乾隆的四万首诗有些其实是沈德潜写的,但署名权交给了爱新觉罗·弘历同志。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4)

乾隆的诗歌排面,你服不服。(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这个事情嘛,皇帝能征用你的作品,那可是你的莫大荣耀,他也不会白征用你的,再怎么样,人家不也给了你一个“江南老名士”的万千宠爱吗?但沈德潜不是这么想的,他不知道是恃宠而骄,还是人太过于固执的缘故,这位老先生编了一本诗集,其中就有自己替乾隆爷写的诗,不过作者已经替换成自己了。

沈德潜活了很久,作为乾隆的老搭档,他九十七岁高龄才过世(充分说明了混得好不如活得久,只要活着就有机会)。乾隆对他很有感情啊,听说他过世,很是悲伤,为了凭吊故人,乾隆皇帝还颇具深情地将沈德潜生前编纂的诗集调入宫中,以便自己时不时拿出来缅怀一下老朋友。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5)

沈德潜还是有些诗才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乾隆皇帝差点要气炸了。怎么回事呢?明明都说了这些是我的作品,这个老东西怎么写成自己的作品啦?仗着我的宠幸,他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来跟我抢诗作的版权,实在是“叔可忍婶不可忍”!

于是,乾隆龙颜大怒了。天子之怒会怎么样?流血漂杵!

于是,尽管沈德潜死了,乾隆还是不能放过他这种目无君上的僭越行为,必须要严厉惩处他,怎么处罚呢?乾隆的措施很暴力,他借着江苏台东徐述夔诗案(沈德潜曾为这个人的诗集写序言),挖开沈德潜的坟,推倒他的墓碑,把他从棺材里拖出来鞭尸(也可能只是毁坏棺椁),褫夺他亲自赏赐的各种爵位、名誉和物件,把他直接从地狱打入更深的地域(没办法,沈德潜已经入了地狱了)。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6)

鞭尸这事情有点太残暴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由是,乾隆王朝文化史上好不容易才出现的一段佳话最终演变成了一部恐怖剧,让人不甚唏嘘、不寒而栗。

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古代的“诗王之王”,一生之中有四万多首诗流传下来,比第二名的陆游整整多出了三万多首。可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数量如此之多,乾隆的诗居然没有一首能够登堂入室,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沈德潜作为乾隆的御用文人,辅佐乾隆皇帝写诗没有四万首,也有个大几百上千首吧,但依然没有一首能够登入中国古代诗歌殿堂,说实话,其水平可能也比乾隆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他马屁还是拍得好,乾隆也喜欢他,所以才有了他在乾隆王朝高高在上的诗坛地位和“江南老名士”的荣耀。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7)

诗歌流传数量排名第二的是陆游。(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在我看来,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其实也不怎么样,他的诗歌多为歌功颂德的马屁作品,绝少有关注民生疾苦的篇幅。侍奉皇帝方面,他也是时刻投皇帝之所好,完全不会顾及起码的文化道德标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乾隆皇帝本人的第一文化笑谈就是在他的辅佐下完成的。

当年,乾隆皇帝曾意外得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赝品,乾隆那水平大家都知道,他可不知道真假,问到沈德潜跟前,这老小子一看皇帝这么喜欢这个赝品,就什么话也不说,直接帮助皇帝将这个认证成了黄公望的真迹,进而使得乾隆成为了文化鉴赏史上的最大笑话,很有可能没有之一。乾隆在沈德潜死后都下那么重的狠手,估计跟这个事情也有那么一点关系。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8)

这也是赝品啊。(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现在,《富春山居图》一部分收藏在浙江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另一部分则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沟通台海两边、充分证明台海不可分割的文化纽带之一(具体情况请看本人前些天的文章,我把链接放在评论区置顶,欢迎大家观摩指导批评)。

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为这么大的领导做的事情,无论你付出了多大的精力,特别是不太好公之于众的那些事情,你最好还是自己担着点的好,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跟领导的关系而去瞎或者穷嘚瑟。否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甚至,死了你也得被刨出来鞭尸。

以史为鉴,不仅可以知兴替,其实还关联着个人荣辱,望诸位引以为鉴!

乾隆帝皇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9)

朋友们,历史是最高的智慧。(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