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存在这样的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演义话本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式描写的。哪怕是鲁迅先生,也在评论《三国演义》时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太实而近腐,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在笔者看来,鲁迅先生说的的确没有啥错,但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后汉三国,那个群雄并起,星光璀璨的时代,不是人物过于脸谱化,而是他们的特点太过闪耀,以至于掩盖了其他。
在真实的汉末三国,历史的真相要比小说话本描绘得更加传奇。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三个典型人物,诸葛亮、刘备和曹操。
诸葛之“智”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先主三顾茅庐得孔明,《隆中对》一出,天下三分。
网上有很多言论,说诸葛亮被罗贯中先生神话了,被过誉了。他们的理由是,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都是罗贯中帮着诸葛亮烧的,所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没那么高。
在笔者看来,他们的例子,恰恰证明了,诸葛亮的恐怖之处。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准确地说,在汉末时期,他只是刘备的“萧何”,负责后勤和集团战略的把控。只是在三国时期,才开始涉足军事领域。
这时候有的“诸葛黑”就要跳起来了,说诸葛亮是外行指挥内行,如果换个人,可能蜀汉就赢了。
夷陵之战后,蜀国中生代力量几乎全军覆没,死的死,逃的逃。
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关张马黄赵”,仅剩下赵云一人。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白眉马良,身死战中。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廖元俭,假降东吴,诈死西归。
刘璋旧臣黄权,无可奈何之下逃往魏国,被曹丕礼遇,待之如国士。
剩下的还有蛮王沙摩柯、冯习、傅彤、张南阵亡。
偌大的蜀汉集团,剩下的人,老的老,小的小。这时候,41岁的诸葛亮,承担起了蜀汉的战后恢复工作,处理朝政,挖掘新的人才,还要培养刘禅。
可国家还是要打仗的,军队怎么办。此时的赵云(生年不详)怎么也有五十岁左右的,如果让老将军统兵,万一病死阵前引起哗变怎么办。
真的觉得诸葛亮愿意领兵打仗吗?诸葛亮巴不得有能人统领蜀汉军队,诸葛亮巴不得有谋士能坐镇中军,诸葛亮巴不得有大才可以分管国政。可蜀汉没有啊!
诸葛亮只能再次开始学习模式,41岁,开始学兵法,拿南蛮练手,练出来了个“七擒孟获”,然后“六出祁山”,打下了大半个凉州,直逼长安。
列位,大家想想,到底是41岁开始涉足军事领域取得如此成就恐怖,还是从小就读兵书,在前期就有辉煌战绩恐怖。笔者看来,诸葛亮的多智近乎妖正是体现在,一个中年人重新学习,战果赫赫,被后世敬仰,以文人之躯配享武庙。
刘备之“伪”如果在三国时代能够查看人物的属性值,那刘备的魅力肯定是100。当然曹操的魅力也是100。
但曹操魅力100是因为他的魅力的确这么高,而刘备的魅力100是因为满分只有100。
“织席贩履之辈”、“市井游侠”在一个阶级固化的年代,做到了和他先祖刘邦一样的事情。要知道,刘邦的时代是战乱刚歇,百废待兴的时代,而刘备的汉末,是大汉四百年国祚,阶级已经固化,刚刚要步入乱世的时代。
刘备的一生,直到入蜀,才开始成功,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一个loser。给各位看看刘备的逃跑路线图。
如果把刘备放到现在,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刘备就好比是一个创业的互联网工作者,开公司,倒闭了快十次,结果越倒闭,核心团队的人越多,最后发现,他们核心团队不论从质量还是数量能和头条这种大公司打个平手。好多大公司去刘备团队挖人,怎么开高薪,都挖不动,这些精英倾家荡产也要陪着刘备东山再起。
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唯一遗憾的就是,在《三国演义》中,鞭挞督邮的不是刘备,刘备攻打东吴被描绘成了一种不理智。
如果大家看看《三国志》就会发现,这不是不理智,而是当初的那个游侠刘备回来了。不大东吴,就不是那个大家死心塌地跟着的刘备了,也不是那个谥号昭烈的蜀汉皇帝了!
于笔者而言,正是刘备孤注一掷,要为关张兄弟复仇,才打动了笔者本人。在那个“宁我负人”的年代,刘备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仁义”二字。
曹操之“奸”很多人说《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但在笔者看来,《三国演义》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后汉三国。与其说尊刘贬曹,倒不如说,我们都喜欢刘备,而不喜欢曹操。
枭雄和英雄的区别在于,史诗背后的到底是肮脏还是光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贯中先生对曹操算客气的了。至少有很多曹操的肮脏,在书中只字未提。
最典型的就是人肉做干粮了。根据郭颁《魏晋世语》中记载:
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这样的军粮,程昱怎么敢直接给士兵吃。曹操知道了也只能当作不知道。有的曹操粉丝可能会说,《魏晋世语》不是正史,都是编的。《魏晋世语》的确不是二十四史之一,但裴松之在注《三国志》的时候,《魏晋世语》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除此之外,曹操曾经多次屠城,某种意义上,曹操作为汉人,知礼义廉耻,这种行为比元人,清人更加不能容忍。光是在《三国志·魏武帝本纪》中,就有多次屠城的记载:
(建安三年)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建安十九年)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建安二十年)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打徐州的屠城,在《后汉书·陶谦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盗墓的祖师爷,还是曹操。盗取陪葬宝物,以为军资。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中描述了曹操盗墓的经过,而曹操并未予以否认。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而这些,在《三国演义》中,一笔带过。
且说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
除此之外,曹操的另一恶行就是“征生人妇”。
曹操制定了“士家制”,就是只要被征入士家,就要去当兵,而且士家的后代不得与外人通婚。换句话说就是,盯着老百姓薅羊毛,不怕薅秃了,因为这算是可再生资源。
之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就是因为有“生人妇”。
魏略曰:初畿在郡,被书录寡妇。是时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书皆录夺,啼哭道路。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及赵俨代畿而所送多。文帝问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对曰:"臣前所录皆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帝及左右顾而失色。
曹魏有这样的一个战时政策,就是寡妇再分配,官府包办婚姻,抓紧生孩子。但曹军里寡妇的定义是,只要老公当兵打仗,那就是个寡妇。这件事本来是曹魏集团的潜规则,但碰到了杜畿,这才被抖搂出来。
杜畿当过河东太守,是个体面人,他只征真寡妇。后来换人了,送上来的“寡妇”又变多了,曹丕就问,为啥你送来的这么少,杜畿很正直地回答道,我送来的都是亡人妻。曹丕和周围人脸色大变,这破事藏不住了,起居注肯定要记下来了,还好倒霉的只是赵俨。
但真的只有赵俨一个人这么做吗?答案只有创立者曹操知道了。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没有写,而历史书上真实记载的关于诸葛亮、刘备、曹操的一切。
讲句真心话,《三国志》比《三国演义》刺激多了。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有相左的想法可以直接评论,只要不带戾气,笔者认真回答,虚心接受。觉得笔者写得还可以,也劳烦大家点个赞,点点关注,谢谢大家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魏略》,《魏晋世语》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