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琴历史
浪琴始于1832年的瑞士索伊米亚,有近200年的历史和精湛工艺,在没被斯沃琪收购之前是个独立品牌,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而且还能独立生产机芯。在那个时候浪琴有很多高端复杂的腕表款式,特别是在传统计时领域浪琴的造诣相当高。在以前的技术研发能力甚至跟江诗丹顿、百达翡丽齐名,因为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诗丹顿和百达翡丽还都只能使用勒曼尼亚(Lemania)等机芯厂所提供的成品机芯
浪琴logo的演变
浪琴13ZN机芯
随便举几个例子,看下浪琴的历史底蕴:
20A型机芯是浪琴表工厂于1867年生产的第一枚机芯。该20线机芯在当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奖项。它的特色是锚点擒纵机构和悬垂式上链与下摆装置:
1916年, 浪琴表打破圆形机芯,推出一系列椭圆形或方形机芯:
1945年,推出 L22A机芯,是世界首枚全自动运行的男装机芯:
1947年推出手动计时机芯30CH:
1969年推出世界首枚腕表专用控制石英机芯表:
1977 浪琴表工厂推出机械机芯 L990,这款机芯可自动上链并在同一平面上装有两个发条盒。该产品仅厚2.95毫米,是同类产品中全球最薄的自动机芯:
这是浪琴辉煌时期研发的最后一个自产机芯。之后,Lemania公司收购了L990的设计及生产权,推出Lemania 8810及改良版8815、8881、8840、8860等超薄自动机械机芯,在今天,顶级品牌中的宝玑、帕玛强尼部分表款都在基于此款基础机芯上改良。
1979年造出世界上最薄腕表,厚度1.98mm:
浪琴的衰落:不仅仅是石英危机
1960年代末,日本企业生产的石英表在当时展现了它卓越的性能、便利性与性价比,这让瑞士钟表界对这个不速之客的打击显得毫无招架之力,全球出口量下跌到曾经的一半,从1970年到1984年,瑞士的制表品牌数量从1600家下跌到632家,享誉盛名的钟表王国的工人们,有三分之二在这场打击中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石英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制表企业濒临破产,浪琴也不例外。
讽刺的是,石英表是由瑞士人发明的,浪琴在1950年代就在石英表上颇有建树。在1954年,浪琴研发出了品牌首款石英钟,并借此产品在纳沙泰尔天文台的天文竞赛上,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全新精准纪录:
其实除了石英危机以外,浪琴自身管理也出了问题。品牌的定位模糊,而且产品线过于宽泛:无论腕表、怀表,还是船钟,甚至是一些高精度的计时仪器等,浪琴来者不拒,基本啥都做。入不敷出、内忧外患的浪琴面对的只能是被收购的命运。
被斯沃琪收购:降级
被收购之后,浪琴的技术研发团队就被拆散了,而机芯的生产任务也交由同属斯沃琪集团的ETA。浪琴由此成为了空壳公司,失去了机芯研发生产能力。其次,浪琴的品牌地位也遭遇到了降级:被收购之前,浪琴和欧米伽几乎是一个档次的。被斯沃琪收购以后,根据企业的战略需要,就把浪琴降级了。这种降级主要是基于商业上的考量,使得从顶级到低端都有品牌覆盖,而且避免内部品牌竞争。考虑到欧米伽比浪琴稍微高一点,如此一来,浪琴不幸的沦为斯沃琪填补万元级入门品牌的“棋子。”
目前Swatch Group斯沃琪集团是全球最大钟表制造商,旗下有19个手表品牌,斯沃琪将它们由上到下依次分为了3个级别:
高端品牌: 宝玑(Breguet) 、海温斯顿(Harry Winston) 、宝珀( Blancpain) 、格拉苏蒂(Glashütte Original) 、雅克德罗( Jaquet Droz) 、欧米茄( Omega)
中端品牌: 浪琴( Longines) 、雷达( Rado) 、Union Glashütte;
低端品牌:天梭( Tissot) 、Calvin Klein 腕表与首饰 ( Calvin Klein watches jewelry ) 、宝曼 ( Balmain) 、雪铁纳( Certina) 、美度( Mido) 、汉米尔顿( Hamilton)
现在的浪琴定位在二等二类表,与雷达、摩凡陀等品牌同档次,浪琴的主要定价是在7000到30000之间,主要价格是在10000到30000,
参考:
https://www.longines.com/company/history/19th/1889
https://wornandwound.com/182-years-long-meadows-history-long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