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物形象的巧妙安排(赋予人物独特的说话方式)(1)

赋予人物某种特定的说话方式,对刻画人物形象大有裨益。采用特定的说话方式,可以使人物一登场,就让读者认出他,发现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特点,很快地将他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

一、道歉者

道歉者活着就是为了感到抱歉,不论交谈什么主题,都会感到很抱歉。他们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总希望自己藏在别人身后,是隐身的。

他们说话声音很低,喜欢喃喃自语,谈话时很容易被别人操控,认为自己应该为所有事情负责。

在写这类对话时,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插入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也可以通过叙述将这一点表现出来。

二、自我保护者

对于自我保护者,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不自觉地进行辩解。他仿佛浑身带刺,喜欢严阵以待,发现自己被攻击时,会迅速启动自我保护模式。

想要了解自我保护者的心态,就必须想象每个人都与他为敌,并把责任都归罪于他,不停地寻找他的弱点,并迅速出击,将他制服。找到这种感觉,就能理解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和说话方式。

他们一般反应很快,在言语进攻上经验丰富,习惯于唇枪舌剑,他们随时准备着下一轮的进攻,虽然有时会愁容满面。

当他意识到攻击即将来临时,就会迅速转换话题,将人拒于千里之外。而一旦开始受到攻击,就会迅速做出反应,让其他人远离他们。

塑造人物形象的巧妙安排(赋予人物独特的说话方式)(2)

三、频繁转换话题者

一个频繁转换话题的人,思维会比较混乱,说话时喜欢使用支离破碎的句子。

他们讲话时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根本没有思考他正在进行的谈话。他们喜欢兜圈子,说话没有重点,说话时思路跳来跳去,缺乏注意力,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必须开动脑筋以弄清楚他们到底想说什么。

他们说话毫无逻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个话题没有说完就会转移到另一个话题,根本不给别人回应的机会。他们说话通常与思维脱节,无法理解周围的人,我们也无法用理性的方式去理解和对待他们。

在写作中,你应该用支离破碎的言语去展现他混乱的思维。

四、喜欢说方言或行话的人

在小说中,有一些人物经常会说一些方言或行话,如果处理得好,会给小说增添一些亮丽的色彩。但如果处理不好,导致方言或行话使用过多,会让读者感觉晦涩难懂,无法坚持读完整个故事。

处理方言或行话的最好方式是,不时地将方言或行话插入到人物的对话中,以体现说话者的特征,并使这些话语听起来更加真实。但如果一味地去展现这些方言和行话,会让人读起来感觉乏味,让人烦恼不堪。

在写作中,为了显示人物的背景,可能需要对说话内容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以提醒读者这个人物的背景。

塑造人物形象的巧妙安排(赋予人物独特的说话方式)(3)

五、话里藏刀的人

有的人说话喜欢话里藏刀,尽管说起话来毫不起眼,但却充满了攻击性。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种话听起来会非常刺耳。

他与其他人交谈时,言语犀利,而且总希望自己成为掌控者。他会发出很多指令,告诉其他人要做什么、该怎样做。这就是他的目标,在与其他人交往时,他也会尽力达成自己的目的。有时,话里藏刀的形象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去表达,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把自相矛盾的对话当作建构场景的手段,有时对话冲突并不十分明显,但人物要么不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么只是一味地与其他人交谈,故意不做出任何回应。在这种状况下,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挫败感,因而会努力抗争。如果对方不做直接回应,叙述者会努力去争取。

这种自相矛盾的对话和不做回应的行为,在主人公和读者看来,都是包含冲突的。

另外,有的人说话声音很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嗓门,在写作时可以对这些话进行特殊标注,比如用黑体字标出来,这样让人知道说这话时用的是大嗓门。这种刻画人物的方式,可以让读者明白这是用大嗓门说的话。

除了以上这些说话方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对话方式。作为写作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更加有效的说话方式去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使读者不会感到难以接受或显得老套。

如果你想让人物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需要让他与众不同,那就尝试着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