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非遗文化:人文台州上盘(1)

2017年10月,王吕寿老师在上盘镇外岙村文化礼堂指导孩子们下象棋。 周凤女摄

傍晚,闲暇,找个地方下盘棋,到广场上跳个舞,或去文化礼堂听一堂课……这是临海市上盘镇不少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在上盘镇外岙村村民周凤女的手机里,记录下不少活动场景:午后的文化长廊有人乘凉、有人读书、有人对弈;傍晚的文化广场,几十位阿姨伴着音乐翩翩起舞;村里来客时,小小舞龙队的表演惹人喜爱……

在当地,老百姓沉浸于参与文化活动的乐趣之中。

普及非遗教育,让文化传承活起来

说起上盘,不得不提当地的象棋。去年3月,浙江省女子象棋队与临海上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正式签约,全省“巾帼杯”女子象棋锦标赛落户上盘,为当地象棋“走出去”再添助力。

据了解,中国象棋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上盘,象棋有着很深的根基,当地党委政府多年来大力推进象棋普及教育,让这项非遗活动不断展现新活力。

上盘镇的象棋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王吕寿老师就开始在上盘镇中心校推广象棋教学。1985年,他退休之后被学校聘为象棋专职教师,正式把这项非遗活动带入学生课堂。2000年,其徒弟王贤章来到上盘镇中心校担任象棋专职教师,象棋课进入每个班级。此后,在王吕寿的带领下,上盘镇象棋协会自编小学教材,改变了当地象棋教学有教无本的现象。

久而久之,在上盘,象棋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为学生所热爱。“为更好地普及这一特色教育,学校以象棋文化为依托,筹划建设艺术中心,计划于4月底施工。”上盘镇中心校校长朱小洪介绍,明年,学校还将围绕象棋文化进行校园改造,促使象棋特色教育全面发展。

“如今,象棋教育已经不限于小学,上盘镇各所幼儿园的中班、大班也在开展象棋课程。”记者见到上盘镇象棋总教练王贤章时,他正在给上盘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他说,去年,镇里的专职象棋老师还给幼儿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再由他们在各所幼儿园开展象棋基础教育。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盘的象棋事业取得了骄人业绩,共有7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前3名,其中获全国比赛前3名有20人。并相继培养出象棋国际特级大师金海英,象棋国家大师王定,象棋棋协大师王利红,象棋一级棋士王莹莹、王贤章等棋手,以及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象棋选手。

“全省象棋赛事落户上盘是一个新的契机,我们要在全镇进一步营造学校象棋文化,为非遗的传承注入新活力。”上盘镇党委书记周先忠说。

走进群众生活,让传统文化“续”下去

除了象棋,上盘花鼓是上盘镇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表演。明清时期,沿海一带的演唱艺人受安徽凤阳花鼓的启发,创作了二人舞《上盘花鼓》,并编写了《寄生草》《姑嫂看灯》《上方山》《送情郎》等10多个传统曲目。

“在过去,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民俗活动,花鼓队的表演都很常见。”在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内,记者见到了87岁的上盘花鼓传承人王吕员。他精气神十足,也有些着急,“这些年来,我利用寒暑假义务传授了很多徒弟,但如今,只有五六对传人在坚持。”

去年年初,在临海市非遗中心的支持下,上盘镇在王氏民居修缮了上盘花鼓传习所,设有上盘花鼓历史展示中心、花鼓培训教室、老艺人工作室、实习基地等。期盼通过展示、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村民了解和感受这一传统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加入。

“上盘镇党委政府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实施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将通过组织开展‘国粹进文化礼堂’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生活。”上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金晓峰说,文化礼堂集合了村民休闲、生活、集会、学习、交流等重要功能,是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集聚地。该镇的文化礼堂建设在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非遗文化结合,不仅能够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将助推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

来源:中国台州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