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以下,就是李玫瑾教授从屡上报端的罪案中,总结出的关键观点: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心理学家李玫瑾)(1)

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


我们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但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问我:我现在的工作很好,挣钱也多,但我的孩子还很小,我该怎么办?

我说:挣钱啊,你挣多少年都是挣,孩子呢,就那几年关键期,过了这几年就是一生的问题,你自己来权衡孰大孰小。


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是全力以赴来照顾他,做爸爸的可以偶尔抱一会儿,哄一下。但爸爸们一定要做到在孩子六岁之前,当着孩子的面好好爱妈妈!不要两个人都集中对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我是家庭的重点,家里应该形成链接的一个关系,而不是形成一个中心的关系。

当他产生亲情之后,会走出家门,很快跟小朋友融在一起,把身边的小朋友发展起来,就是从同伴儿、伙伴儿到他的朋友,这个过程一直从小学到中学,建立起友情——这时候的友情往往是一生中最稳固的,因为他对朋友的情感依恋恰好到了这个高峰的程度。

再晚些时候,恋爱的时候就又变成一对一的情感关系了。当一对一的情感稳定,就要组建家庭,这个家庭一形成,他就会有孩子。

有上下关系叫父母跟我,有横向关系叫朋友和爱人,然后还有向下的关系叫父母和孩子,所以这个人的情感已经是立体的了,处于我们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

为人父母的时候,才知道父母不容易,当你这个有爱的关系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责任和约束。


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心理学家李玫瑾)(2)


人的心理有发展顺序


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通俗点表达,即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

有一个老总,通过记者找到我,他说:“李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我跟他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


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心理学家李玫瑾)(3)


停下来,或许孩子还有救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

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心理学家李玫瑾)(4)


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


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大家肯定会说:什么叫人性?人性这词太大,太复杂。最基础的人性,也就是情感。

马加爵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真的很感慨,真的为他惋惜。他极其聪明,悟性很好。在逃亡期间,他在海边录了一些话:


“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不愿跟你说真心话,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但现在我告诉你,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我知道我错了。”

整个社会的支撑就是一份情。人这一生没有情的话,不就成为一个纯粹的动物了吗?马加爵这番话,是到了绝境后的体悟!


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心理学家李玫瑾)(5)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所有家长总挂在嘴边的无非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我孩子上什么学校...其实这些问题没有意义,因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那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就是性格。

很多人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分数,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


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心理学家李玫瑾)(6)


不被尊重的孩子,也不会尊重别人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很多家长从小在被管制的环境中长大,不懂孩子也有权利,等到孩子慢慢变得叛逆后又非常后悔,父母的失误一定是独裁。

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没有感受快乐的人,他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没有被亲人善待过的人,怎么会去善待别人?同样他不被尊重,他怎么会自尊?怎么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