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牟氏庄园已经很多年了,日前从青岛驱车到栖霞专程游览。几个小时沉浸在传统胶东建筑群里,感受这里的建筑文化,并从中感悟历史沧桑。
民间小故宫:建筑文化冠领胶东
牟氏庄园的大门古朴端庄,既有大家气派又华而不奢,含蓄内敛,没有土豪暴发户通常显现的飞扬外露。庄园大门上书八个字:“耕读世业,勤俭家风”,很符合庄园主人——牟墨林对家族的整个定位。
这个大门值得说说。大门外框高约5米,门扇高达近两米半,宽也有两米多,真正是“大户人家”。再看门槛。过去一般人家的门槛也就10几厘米高,牟氏庄园的大门槛却高达80厘米,我们跨过去都觉得费劲。其实这门槛不是固定的,看门人可以随意因要求打开。
据导游介绍,牟氏庄园现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看整体。走进牟氏庄园,最大的感受就是建筑古朴用文化内涵。六个大院子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成,分别为南群房、堂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房,整个结构为四合院落,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胶东民间建筑群。
再看细节。庄园建筑工艺精美细腻,被誉为传统建筑的瑰宝。多数胶东民居的烟囱都立于屋脊上,直接从屋内穿出,而牟氏庄园的烟囱却立在山墙的外头,也就是说烟囱的独立的。导游介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利于防火。
庄园房屋的部分墙面是用花岗岩堆砌的,岩块与岩块之间的石缝对贴的可谓“天衣无缝”。据说当年建造时,为了让岩块之间严丝合缝,缝隙之间都放上铜钱,合缝后铜钱可让工匠据为己有。
用岩块砌成的墙面还有很多讲究,工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将岩块拼成好多吉祥图案,比如龟、蝙蝠等,用以寄托美好寓意。墙上到底有多少种图案?可谓仁智各见。你不妨到现场亲自看一看吧。
正因如此,牟氏庄园被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小故宫”等。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牟氏发家史:灾年以粮换地
据介绍,牟氏家族从明末清初自湖北公安县迁到栖霞,曾有几代人通过读书敲开仕途之门。牟墨林,他生于1789年,卒于1870年,终年82岁,是栖霞牟氏的第十四代传人,到他这一代,牟氏真正成为了胶东乃至全国知名的大地主。据传,他皮肤有些黑,而名字中带有一个“墨”字,因此,族人昵称之为“牟二黑子”。
1836年(道光十六年),栖霞“岁大歉,人相食”,饥民们纷纷到古镇都牟氏门前借粮。他立下规矩:粮食不借,只能用土地换。饥民只得忍痛用地换粮,据传,当时上门以地换粮的人 "踵门者趾连而肩摩"。待存粮换完,牟墨林又从东北贩回一船高粱,开始用1斗高粱换1亩地,后来换粮的太多,又降至几升高粱换1亩地,饥民迫于生计,仍接连不断地登门换地。1837年,他两囤高粱换了土地67公顷,用此手段吞并了周围18个村子农民的土地, 致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 沦为牟家的佃户。至临终前他已拥有土地达3000多公顷。
除了精明之外,为争取民心,他在灾年还偶有“施舍”之举。他一生不讲穿戴,常扛着铁锨粪篓上山察看庄稼。临终嘱咐诸子继承己志。其子孙效法祖辈,着力经营,至民国初期,其家族土地已达4000公顷,山岚8000公顷,房产5500余间,成为胶东乃至北方最大的地主之一。
如果从牟氏庄园的第一座建筑祭祀大厅算起,整个庄园的营建前后达200多年。到1947年土改复查时,牟氏家族共有6万多亩的土地和12万亩的山林。
附后:拉也拉在咱的地里
——老辈青岛人听说的牟二黑子的故事
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栖霞的牟二黑子是个大地主,家里的土地多得不得了。有个传说称,当年有个叫化子去他家讨饭,门人不给,此时牟二黑子正好路过,便对门人讲:打发一下这要饭的吧,他拉也得拉到咱的地里。
叫化子感到受了不公正待遇,吃完讨得的饭后愤然离去。在路上叫化子心有余恨,听说附近的农田都是牟二黑子一家所有,于是内急时坚决不大小便,不想让自己的粪肥了牟二黑子家的土地。
从白天走到晚已经远离牟家几十公里,问路上行人此地主人是谁?答曰:牟二黑子。叫化子内急实在憋不住,只好将肥料贡献给牟家的土地。
补白:庄园里的百年“紫薇”庄园中有一古树,学名"紫薇",又称"百日红",当地叫"痒痒树"。在这旺气与灵气的关照作用下,这棵古树历经了两个多世纪,至今枝繁叶茂,红花簇簇。
我国著名旅游专家、建筑专家杨乃济教授称这是"六百年旺气之所在"的象征。因此,当地人非常看重这棵古树,以至于崇拜。"摸摸痒痒树,浑身有灵气"、"树上抓一抓,旺气带回家"之说,在胶东广为流传。
以往从青岛去栖霞,要走青银高速,行驶到平度境内后转同三高速到栖霞,走的是弓背形,颇有些绕路。时下再从青岛去就不再绕这么远了,走青银后再转青龙高速,基本是直线行驶,不到两个小时就来到栖霞。牟氏庄园很好找,路标指示清楚,下高速进栖霞,庄园就在城北。
策划○编辑○排版
青岛晚报 青岛生活港
小编qdwbshb
青岛晚报生活服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