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短评项羽(他人称小项羽)(1)

说起两晋南北朝那段三百余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风云际会,中国的北方毫无疑问是胡人主宰的舞台。不论是率先拉起反旗的刘渊,傲视群雄的苻坚,“乱世魔王”尔朱荣,还是东西对峙的宇文泰与高欢(当然,高欢是鲜卑化汉人。不过笔者估计如果让高欢填写户籍,在民族那栏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写上鲜卑族),都是清一色杰出的胡人英杰。然而,有两个汉人,他们曾经以自己的勇武、胆气和血性,在胡人的天地中为汉人赢得了尊严与荣誉。这两位,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而另一个,则是本文的主人公、在今天几乎无人知晓的一代猛将、高昂高敖曹。

历史人物短评项羽(他人称小项羽)(2)

然而,局势实在是变化得太快。还没等高氏筹到兵马,洛阳就被叛军攻占,孝庄帝也身首异处。紧接着,叛军又前来攻打高氏所在的信都(今河北邢台)。听闻皇帝罹难,高敖曹真是气炸连肝肺、咬碎口中牙,连盔甲都顾不上穿,骑上马带着十几个汉家勇士冲着五千叛军就杀了过去。十几人打五千人,一般而言,这十几人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高敖曹可不是一般人。他挥舞着一条大马槊,在敌阵中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其所过之处,叛军连人带马倒下一大片。待到高乾率军赶来支援弟弟时,高敖曹这十余人竟把五千叛军击退了!此战过后,高敖曹名声鹊起,史籍记载:“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北史·高敖曹传》),大家都把他和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名籍,字羽)相提并论。

投奔高欢

然而,高氏兄弟毕竟兵微将寡,要想对抗尔朱氏,他们必须找一个“大公司”入伙,以壮大力量。那么,加入谁的阵营好呢?选来选去,最后他们选中了在当时威名远扬、兵强马壮的高欢。

后来高欢与尔朱氏决裂,双方在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展开决战。面对二十万尔朱氏大军,高欢手中仅有三万两千人。而尤其令他担心的,便是高敖曹所部的汉军。高欢觉得汉人文弱,勇武不及鲜卑人,便想分出一部分鲜卑军给高敖曹,以提升汉军的战斗力。熟料,高敖曹厉声道,我们汉军训练已久,前后历次战斗证明,大家不弱于鲜卑军。如果加入鲜卑军,恐怕两军无法协调配合,胜了就会争功,败了就会推罪。我愿自领汉军,不需要鲜卑军的配合。

历史人物短评项羽(他人称小项羽)(3)

面对这样一位执拗的猛人,高欢只好作罢。开战后,高欢才发现,原来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一开始,高欢部作战不利,官兵纷纷后撤,尔朱军趁胜追击。危急时刻,高敖曹带领一千汉军铁骑从中军杀出,将尔朱军拦腰截断。汉军反复冲杀,把尔朱军阵势搅得大乱。斛律敦、蔡俊等将领见状,遂挥军杀回。高欢军三面夹攻,大败尔朱军。此役过后,高欢则确立了自己在北中国无上的权威与地位。高敖曹则因为其力挽狂澜的杰出表现,成为了当时威震天下的一员名将。

兄长蒙难

高欢夺取大权后,开始担心起高家兄弟和自己不是一条心。毕竟高家历代在北魏为官,不是他高欢的私人部曲。正好高欢拥立的孝武帝不甘心做傀儡,便想拉拢高乾对抗高欢。高乾出于对北魏的感情,跟孝武帝走得比较近,但却不愿与高欢为敌。当得知孝武帝准备跟高欢摊牌时,高乾鉴于孝武帝毫无胜算,为了整个家族考虑,他不得不倒向高欢,还劝高欢接受北魏的禅让。

孝武帝得知高乾不愿帮助自己,便把他跟自己亲密的事情透给高欢。高欢为消除高乾这个隐患,遂将计就计,把高乾和自己往来的密信转手给了孝武帝。孝武帝勃然大怒,居然杀了高乾。他不知道,自己为逞一时之快,不仅被高欢“借刀杀人”,帮自己的劲敌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还把高家兄弟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对高欢的阴谋,高敖曹并不知情。所以,听闻兄长蒙难后,他便马不停蹄找到高欢,哭诉皇帝的无情,发誓愿为丞相(指高欢)赴汤蹈火。高敖曹勇则勇矣,头脑却很是简单,没有察觉出高欢的险恶,更不知道他发誓效忠的对象,其实正是自己的杀兄仇人。高欢出于笼络高氏兄弟对抗孝武帝的考虑,便对高敖曹倍加器重。

历史人物短评项羽(他人称小项羽)(4)

起死回生

从此以后,高敖曹就成为了高欢的“金牌打手”,跟着高欢南征北战。不久后,孝武帝与高欢决裂,跑到长安投奔了割据关中的宇文泰,北魏也由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掌握东魏实权的高欢为消灭西魏,统一北方,便于537年正月调集大军三十万,兵分三路大举西征。此时身为司徒、豫州刺史的高敖曹被任命为西南道大都督,率南路军从荆州出发,向北进攻长安。在攻打上洛(今陕西商洛)的战斗中,高敖曹亲自上阵,却不幸连中数箭,其中光是贯穿伤就有三处,导致他因流血过多而昏死过去。不过,猛人就是猛人。没过多久,高敖曹就苏醒了过来。听闻上洛仍未攻克,他顾不上伤痛,甚至连盔甲都没披,就再度来到城下指挥攻城。见到主帅无恙,东魏军士气大振,而西魏军则被吓得没了魂——中了三处贯通伤还能指挥作战,这还是人吗?于是,西魏军顿时斗志全无,上洛被顺利攻占。

但是,高敖曹毕竟是血肉之躯,伤势重了自然难以支撑。他觉得自己恐怕不久于世人,便在病榻上对左右说,我死而无憾,唯独就是看不见四弟官居州刺史了。有人把这话报告了高欢,高欢闻讯,马上封高敖曹的四弟高季式为济州刺史。这个任命似乎成了一针强心剂,听闻弟弟高升,高敖曹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不过这时,高欢的退军令也来了——由于此次西征的主力、由高欢的连襟窦泰率领的中路军在小关之战中全军覆没,高欢只能忍痛下令退军。高敖曹舍命取得的战果,瞬间成了过眼云烟。

霸气汉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凶悍善战的胡人一直是北方大地的霸主。他们看不起汉人,视之为奴仆。然而,高敖曹的存在,却让那些自以为英勇无敌的胡人不得不畏惧三分。

一次,东魏军诸将聚会,期间谈到治理黄河的民工被淹死很多。匈奴大将刘贵素来嫉妒高敖曹,于是便含沙射影地说,一钱汉(当时胡人对汉人的蔑称),死就死吧!高敖曹听罢,也不回嘴,拔刀就向刘贵砍去。刘贵踉踉跄跄跑回军营,闭门不出。高敖曹见状,便集合兵马准备攻打刘贵。亏得侯景等将拼命劝解,高敖曹方才罢休。侯景何许人也?他可是后来扫荡江南的“宇宙大将军”,连这号人物都对高敖曹客客气气,足见高敖曹确实不好惹。

历史人物短评项羽(他人称小项羽)(5)

还有一次,高敖曹去丞相府找高欢汇报工作,结果门卫不让进。估计门卫仗着高欢的势,出言不逊,结果被高敖曹给射死了!高欢闻讯后,竟不敢把高敖曹怎么样,只能苦笑了事。这门卫其实挺敬业的,可惜你偏偏挡了高敖曹的路,冤也不冤?

霸气外露,似乎就是为高敖曹量身定制的词汇。这个有个性、有胆气的汉家儿郎,在那个乱世中为汉人赢得了应有的尊严。

英雄悲歌

然而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538年八月,河桥之战爆发。高敖曹与侯景联手对阵宇文泰。起初,东魏军连战连捷,宇文泰一度险些被俘。但随着援军赶到,西魏军转败为胜,东魏军形势急转直下。很快,侯景部全线溃败,东魏军只剩下了高敖曹这一支孤军。不想,身处逆境的高敖曹不仅无意退兵,反而热血沸腾。他命人大张自己的旌旗、伞盖,明白地告诉宇文泰,高敖曹在此,不怕死的就上吧!宇文泰见高敖曹如此嚣张,顿时也是青筋暴起,下令全军冲锋,干掉高敖曹。

敌众我寡,但高敖曹毫无惧色,率手下一帮汉军将士猛打猛冲。他本人更是挥舞着大马槊,在西魏军中几进几出,杀得西魏军死伤惨重。不过,好虎架不住群狼。高敖曹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激战几个时辰后,高敖曹体力渐渐不支,加上手下官兵皆被冲散。无奈之下,他只好杀出重围,向河阳南城奔去。

到了河阳南城,高敖曹高声呼喊,请守军开门,但城门却纹丝不动——原来,高敖曹的霸气,让他得罪了不少人,这河阳南城守将高乐,便是其中之一。高乐见高敖曹兵败,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打开城门?眼看追兵将至,没辙的高敖曹只好猫着腰,躲在了护城河的桥下。

历史人物短评项羽(他人称小项羽)(6)

本来,西魏追兵没有发现高敖曹。但或许是苍天不佑,就在这时,西魏军找到了一个高敖曹的随从。随从为了保命,只得供出高敖曹在桥下。高敖曹见追兵走来,自知今日无法幸免,索性站了出来,大喝道,来吧,用我的脑袋给你换一个公爵吧!这位被称作项羽再世的人,连临死之时的话也和项羽相仿。就这样,一代猛将黯然谢幕,时年四十八岁。

想当初,为了壮大实力,高氏兄弟选择了高欢。然而在促成了高欢的强大后,他们反而受到高欢猜忌。高敖曹一世勇武,恐怕至死也不曾想到,他其实是在为仇人效命,这或许就是冥冥中的宿命吧。这个个性鲜明、浑身是胆的汉家儿郎,在那个胡人横行的时代,一扫汉人衰颓之势,重振了汉家雄风,直至今日仍在史书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然而,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那太过鲜明的性格,似乎也注定了他要以悲剧收场。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王的女人》、《兰陵王》、《三国》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