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鄂州花湖机场迎来首班货机和首架民航客机,宣告正式投运,武汉都市圈发展再次迎来新机遇。

为什么花湖机场没有建在武汉(下一站世界花湖机场)(1)

鄂州花湖机场是集平安、绿色、智慧和人文特色于一身的“四型机场”。记者任勇 航拍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历史的原因,越靠近东南沿海的省份、越接近沿海中心城市的区域,发展优势就越显著。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九省通衢”武汉,是一次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

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城市如何加快成为开放前沿?武汉如何在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对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而言,如何通过交通枢纽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一场全局性、系统性、重塑性的大变革?

近日,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厅”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先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鄂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双枢纽”补齐湖北航空物流短板

花湖机场2025年货邮设计吞吐量245万吨

为什么花湖机场没有建在武汉(下一站世界花湖机场)(2)

天河机场。记者詹松 摄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花湖机场正式开通运营;上个月,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正式开建。根据湖北省的布局,这两大机场将构成客货运“双枢纽”。

《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未来1—2年,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实现运营合作对接;3—5年,基本实现联动发展,国际航线覆盖率明显提升。

作为全省“头号工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花湖机场的辐射范围是全球。在湖北积极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过程中,花湖机场无疑是重要的“棋眼”。

“花湖机场就是中国的孟菲斯机场,它不仅是鄂州的、湖北的花湖机场,更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国的、世界的。”吴传清说。

孟菲斯,位于美国中部偏东南,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国际货运吞吐量世界第二的国际货运机场建成后,孟菲斯一跃成为全球货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王先进认为,孟菲斯以机场带动物流、物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城市,形成了航空与物流相互促进的枢纽经济发展模式。

花湖机场在未来能发挥多大的能量,在于它如何通过精心谋划,以更大的格局视野,以国际货运枢纽的定位和功能,牵引、带动全局发展,把价值发挥到无限大。

陈平介绍,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版图下,花湖机场将补齐湖北航空物流短板,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远期2050年旅客量2000万人次、货邮量908万吨的要求设计,构建轮辐式航空货运网络。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广东、北京等地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436.6万吨、369.9万吨和158.7万吨,而湖北仅为32.5万吨。

未来,花湖机场1.5小时飞行圈将覆盖五大国家级城市群,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成为湖北强化对外开放功能的一张“王牌”。

以物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城市。在陈平看来,花湖机场还将带来大量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产业加速转型、深度融合。

目前,“鄂黄黄”三市已相继成立临空经济区,推动“武鄂黄黄”深度融合,促进鄂东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王先进认为,花湖机场将进一步打通武汉通向世界的门户,成为武汉融入“一带一路”的“内陆出海口”,使武汉成为我国空中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节点,更好支撑武汉建设国际型大都市圈。

“一条高铁通道就是一个新的城镇带和经济走廊”

高铁体系在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布局正不断提速

为什么花湖机场没有建在武汉(下一站世界花湖机场)(3)

高铁列车驶出武汉火车站。

不仅是“空”,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京广高铁京武段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动作频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重要的高铁项目都位于中西部地区。在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铁体系在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布局正不断提速。

“高铁的快速发展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王先进认为,除了极大地提高国内大循环的速度、释放人民群众的消费潜力,高铁还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在更大范围谋篇布局、加快整合市场资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铁建设对产业拉动作用有多大?相关测算数据指出,我国高铁每1亿元投资,对建筑、冶金、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拉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可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座高铁站就是一座新城,一条高铁通道就是一个新的城镇带和经济走廊,像上海虹桥、南京南站、深圳福田、长江沿江高铁等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王先进认为,高铁对于拉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市场要素的空间集聚、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新范式作用显著。

加强高铁体系在中西部的布局,又具体意味着什么呢?王先进解释,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对中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长江综合立体交通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陆海、陆空和江海联运,中欧班列、高铁快运等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建设,促进了东中西跨区域协作和陆海双向开放。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地区和枢纽城市必须要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以大枢纽、大网络、大联运、大数据服务支撑新发展格局构建。”王先进说。

新时代九省通衢更强调辐射带动作用

湖北要写好“水运、智慧交通、软实力”三篇文章

为什么花湖机场没有建在武汉(下一站世界花湖机场)(4)

阳逻港码头。记者许魏巍 摄

当前,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正深度参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然而,区位和枢纽优势如何更好、更快地转变为发展优势,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大城市亟待“破题”。

“新时代的区位优势,早已不是单一概念。”吴传清认为,区位优势的内涵包括交通运输体系优势、经济集聚优势以及传统意义上的区位优势。

依托交通发展运输业、物流业,与产业、实体经济的融合度至关重要。吴传清认为,如果一个地方的工业经济很发达,大宗原材料的运输需求和产品的运输需求高,会使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湖北武汉应该如何作为?

“湖北要做好水运、智慧、软实力建设三篇文章。”在王先进看来,湖北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是水运,要把以水运为龙头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成为双碳目标下最具竞争力的运输优势。同时,湖北要以数字技术驱动运输链、物流链和产业链进行优化重组、模式变革,同时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数字政府建设。

王先进认为,对武汉而言,应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能力,全面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和辐射能级,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吴传清也表示,新时代九省通衢更强调辐射带动作用,将工业经济发展得更强,通过交通优势把产品和服务辐射到更宽、更广的范围,才能重塑新时代的区位优势。

“鄂州将全力以赴,和武汉共建科创大走廊、交通大枢纽、产业大集群,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加快发展。”陈平说。

近日,武汉公布《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列出88项任务清单,提出在未来5年内,围绕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四大交通枢纽。

新发展格局下,武汉已开启新一轮谋篇布局,努力破题,为“九省通衢”不断注入新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先进:

目前,各地发展和枢纽的竞争已由过去拼基础设施、交通线网、物流园区等这些“硬实力”的竞争演变为软实力、软环境的竞争。一个地区发展环境优不优、行政效率高不高、市场竞争是否公平、标准规则是否统一,成为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条件。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

区位优势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的。发展运输业、发展物流业,一定要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个地方的工业经济很发达,有大宗原材料的运输需求和产品的运输需求,会使这个地方交通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鄂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

花湖机场是我省强化对外开放功能的一张“王牌”。我省处于多重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具有特殊优势。花湖机场投运后,1.5小时飞行圈会覆盖五大国家级城市群,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将成为“一日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中部枢纽。

(长江日报记者常少华 吴曈)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