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就可得到最新文章推送!


台风正名之战

2011年4月,英国空军(RAF)的"台风"战斗机首次在"埃拉米"作战行动(Operation Ellamy)中投射了炸弹,这也是该型机首次在实战中投射炸弹。当时,一架RAF的"台风"向LBY军的2辆主战坦克投射了2颗口径为1000磅级(450千克级)的"增强型宝石路"Ⅱ制导炸弹(由美国雷声公司研制生产),攻击地点位于LBY重镇米苏拉塔的南部。随该机出击的RAF"狂风"GR4战斗轰炸机则使用一颗雷声公司的"宝石路"Ⅳ(口径为500磅/225千克级)制导炸弹摧毁了另一辆坦克。RAF参谋长、空军元帅道尔顿爵士高度评价"台风"战斗机的此次任务,他说这次攻击完成得"非常顺利且非常精确",并认为这一事件是"交付多功能型'台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补充说,在未来的三到四年内,英国还将不断增强"台风"的能力。参加"埃拉米"作战行动的RAF"台风"和"狂风"GR4均部署在意大利的焦亚-德尔科莱基地。数架"台风"从4月10日开始就与"狂风"GR4组成联合攻击编队,准备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不过在4月12日这次攻击之前,只有"狂风"GR.4使用"硫磺石"空地导弹,攻击了米苏拉塔附近的2辆主战坦克和2个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

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利比亚空军在当周周末就已经被瘫痪,他们的飞机根本无法升空。

有鉴于此,4月6日,英国国防大臣宣布将重新定位“台风”在这场战争中角色,盖因其将转入执行对利比亚地面目标的空袭任务。在经过快速适航(work-up)整备后,4月12日,一架RAF的“台风”向利政府军的2辆主战坦克发射了2枚“增强型铺路”II精确制导炸弹(EPW2)。随该机出动的还有一架RAF“狂风”GR4战斗轰炸机。这是“台风”首次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有许多观察家指出,“狂风”GR4的伴随出击不仅说明了当前“台风”对地打击能力的不足,也反应了皇家空军缺乏堪用的飞行员,以至于无法满足任务需求的现状。尽管战事已经结束,但真相正逐渐浮出水面。

尽管按照此前的发展预案来看,皇家空军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增强“台风”的空战能力方面;但事实证明,当战事需要时,“台风”的对地打击能力也是可以让人放心的。

迪基•帕图纳斯(Dicky•Patounas),英国皇家空军中校(Wg. Cdr.),RAF第三中队指挥官。迪基为记者揭开了“台风”在战场上的真实表现。他认为皇家空军的“台风”在“依拉米”作战行动(Operation ELLAMY)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2)

“当(我们)接到部署命令以后,立刻全力以赴,挑选精兵强将进行战前准备。不过这次打头的分遣队是由第11中队带领的。他们3月20日出发,头三个月都是他们在打。然后,就轮到我们第三中队了。我们主导了‘依米拉’行动的下半场。要说明的是,虽然先头部队由11中队指挥,地勤人员也主要来自11中队;但其中有一部分飞行员是从第三中队和第29中队抽调的飞行员。这些先期参战的飞行员后来给我们带回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经验。这非常好。”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3)

“他们出发的时候所做的只是空战方面的准备,然而仅仅几周,他们就得转变为‘多面手’(multi-role)了。那些已经在‘台风’上飞过对地任务的飞行员被召回,对已学战术战技快速回炉——或补缺补漏,或重新学习;以便让他们再次熟悉(这些科目)并对其(飞行)资格进行再次认证。在后方的那段时间里,此类训练也针对其他执行多重任务的飞行员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如果之前即可在‘台风’上飞多任务的飞行员,只需在飞行模拟器上训练并实际飞一个波次来获得重新认证;如果之前从没飞过这些科目,想要获得认证,那就要求做一定数量的适航训练;另外,若此前在其他机型上飞过空对地,那么飞行员只要做一个折中的室内适航训练(half-way house-type work-up)即可。据此,我们提出一个典型的混合训练方案:三套不同训练计划加一次实际操作。根据训练时间的不同,我们就拥有可执行多重任务的高级飞行员(higher-end)以及一部分低端飞行员(lower-end)。关键是,每个人都可以飞对空对地多重任务。”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4)

“空战时,你有任务指挥官(mission commander),还有僚机配合。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在空战的战技术上,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而在对地攻击方面,你可能只是执行一次简单的攻击任务.”

“我们第三中队从6月10日开始和11中队轮换,两个星期后交接完毕。在此期间,我们把11中队的地勤调到第三中队。就人事关系上来说,他们是被加强到第三中队的。和他们一起被加强过来的,还有从其他中队抽调来的地勤人员。此般部署直到9月23日最后的一批‘台风’机群撤出战场为止。当时,因为不知道战事何时结束,并计划以中队为单位进行轮战,我们进入训后机制(trained regime)。如果战事拖长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再次与第11中队轮调。”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5)

“你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是我们使用全空对空配备的话,会对我们的经费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此时的导弹处于挂飞状态。(注:导弹在检修前的允许挂飞小时数是有限的。)我们在参战初期,为了预防万一,搭载了若干导弹。但没多久,在权衡过作战风险后,我们就取消了这样的规定。比如说,在此之前我们每次出击都会携带4枚AMRAAM;而到最后,我们甚至只带了一枚AMRAAM。”

“起飞后不久,我们即可通过座舱数据链系统获得完整的可识别空中态势图像(RAP:recognized air picture)。你可以在上面看到由装备有机载远程雷达侦察系统(ASTOR)的‘哨兵’预警机和E-8‘联合星’所追踪的地面车辆轨迹,你甚至还可以更新加油机的位置——令人惊讶的全态势感知能力,不是么?”

“有时我们也会奉命驱逐禁飞区内的不明飞行物,但结果却是虚惊一场。”

台风机群在行动中投下了“数百枚”的主要使用GPS/INS系统制导的增强型“铺路II”精确制导炸弹。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6)

现在,我们有一大堆经过实战考验的现役飞行员。回国后,我们又回到我们原来的角色——一群高素质的空战人员。但是,在保持空战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尽可能地保持我们‘多面手’的状态。参与利比亚战事的都是第一阶段‘Tranche 1’的飞机,再过18-24个月后,我们将获得的第二阶段‘Tranche 2’的‘台风’。它从出厂伊始即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皇家空军的台风战斗力整合计划(Typhoon Capability Integration Plan)最终将允许‘台风’拥有投射“铺路IV”、硫磺石导弹以及风暴之影的能力。原本因为对地攻击能力不足而在‘狂风’和‘台风’两者之间反复摇摆的天平将彻底倒向‘台风’这一边。我们将看到成批‘狂风’的‘缓缓离去’——我们认真细致的计划保证了这一点:一旦‘台风’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全部对地攻击能力后,‘狂风’就会退出现役。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7)

欧洲分家之作——台风

台风战斗机(又常被称为EF-2000)是一款双发动机,採前翼加上三角翼(鸭式佈局)设计的多用途战机。参与设计与生产的欧洲战机公司(Eurofighter GmbH)是由数家欧洲的宇航公司於1986年时组成,而相关的研发计划则在更早的1979年时就已展开。

出于各种限制,“台风”战斗机的性能在所谓的“三代半”战斗机之中并不出众,甚至与法国独立研制的“阵风”相比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目前该机正在缓慢的批量装备各参与国,一些改进项目,例如改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开始实施。2011年4月,英国空军(RAF)的"台风"战斗机首次实施了对地攻击。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8)

欧洲台风战机计划特别的意义除了军事上以外还有政治上,这是第一次有两个以上国家构成的集团在研发阶段就开始整合资源;进行一个武器专案,也为后来的欧洲统合之路发出了象徵性的推动效果,当台风战机在各国服役的那一刻也成了欧洲统合的一次媒体活宣传,台风战机还未真的上战场就已经打了一场胜战,在概念上改变了国界。

到了1979年,英国宇航和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公司向他们各自的政府提交了ECF(欧洲联合战斗机)的正式提案。在1979年10月,法国达索加入了ECF小组,[6]到此阶段这是第一次“欧洲战机“这名称被用於称呼此案的战机,不同国继续开发自己的原型机,法国称为ACX、英国称为P.110和P.106、西德称为TKF-90 (MBB JF90)。1981年因为各种理由欧洲战机计划遇到重大挫败,因为法国达索坚持领导所有的设计,而英国执意用Turbo-Union RB199引擎会优於法国SNECMA M88引擎。这导致英国方面的BAe, MBB和Aeritalia三家公司在1982年自行发展Agile战术机(ACA)计划,而ACA非常类似P.110原型机有弯曲的前翼和双尾翼,主要差异只有侧面进气孔变成下方进气孔,ACA当然也就採用RB199引擎,英国国防部同意负担一半总成本其餘一半事后再付,MBB和Aeritalia於是下定决心要生产两架ACA原型机(两家公司各负责一架),1983年五月BAE也宣布签定一纸合约为了验证ACA的研发成果:称为“英国宇航实验机计划“。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9)

1983年英法意德西开始“未来欧洲战机“计划(FEFA),拟定飞机具有短场起降和超视距空战能力,1984年法国执意航母版和外销导向的重要性,英德意三国选择退出,自创新的欧洲战机计划。1985-08-02在督林市开会英德意决意加快计划,同时证明法西两国被排除於计划外,九月份法西施压希望重新加入计划。之后法国官方宣布不再涉足欧洲战机计划,转而追求他们自己的ACX专案发展Rafale阵风战斗机。

1985年BAe“英国宇航实验机计划“首飞,接下来五年的设计中欧洲战机计划使用了诸多英国宇航实验机计划的数据资料,最初计划英国250架、德国250架、意大利165架、西班牙100架,生产产生的就业机会也依此购买比例来分配,BAe公司占33%、Daimler-Benz公司占33%、Aeritalia公司占21%、Construcciones Aeronáuticas SA公司占13%。1986年慕尼黑的检讨会议主轴是引擎的选用,最后决定MTU Aero Engines、ITP、Avio、Rolls-Royce plc四家公司的联合集团得标,生产EJ200引擎供台风战机使用。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0)

1990年选择雷达时遇到障碍,英意西三国支持Ferranti Defence Systems的ECR-90雷达,德国却支持基於MSD2000的AN/APG-65雷达(由休斯、AEG、GEC-Marconi联合研发)最后由英国防部长出面和英国政府签字担保ECR-90,和协调GEC与FDS公司的歧见,最后GEC宣布撤回APG-65。

1994年3月27第一架原型机出厂,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首席试飞员Peter Weger驾机绕行巴伐利亚,所有分工工作结束,战机各项参数和生产分工也都确立。最终生产合约在1997年签定,校正后的机数为英国232架、德国180架、意大利121架、西班牙87架。工作机会分配BAe公司37%、DASA公司29%、Aeritalia公司19.5%、CASA公司14%。

成本上涨与延迟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1)

台风战机专案成本比原定估价要增加,光英国方面成本就从70亿英镑增为190亿英镑,时程也拖慢54个月。导致最后一批88架的生产计划可能有问题。1990年后德国政府已经不太高兴这个专案,一直在寻找更便宜的方案让欧洲战机计划可以尽快上线服役,德国原本想在1992年七月离开计划,但不久后所有国家都说好要签定一份必须完成计划的义务合约,德国才发现他们已经无法离开了。

1995年发表了工作机会的分配表,比例是33/33/21/13(英德意西),依照订购数分配,然而后来所有国家都减低了购量,英国由250改成232、德国由250改到140、意大利165到121、西班牙100到87。工作机会的分配表也随之改成39/24/22/15(英德意西),然而德国却不愿放弃那麼多工作机会,后来英德展开谈判的折衷方案,德国在2012年再订购40架以换取目前将工作机会调到30%,所以最后是37/30/20/13,所有国各放弃2%给德。

下一个里程碑是1996年的Farnborough航空展,英国正式宣布拨交建造预算,西班牙在十一月跟进,但德国当时因东西德统一的重建预算而伤脑筋所以迟迟未决定预算,后来经过英德间外交斡旋总算1997年七月通过一笔1亿马克的临时预算继续专案,之后到了1997十月德国也宣布决定购买台风。在这一阶段台风遭到诸多复杂因素干扰,有政治、外交、行政上的各种跨国问题和延迟,科技上有一些未成熟技术也拖慢进程。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2)

2002年11月21日一架西班牙双座原型机DA-6因为引擎问题坠毁,据说是和实验时标准设定有关,2006年1月16日英国又有一架台风T-1因为前机轮未放下而使用空气煞车和反推进紧急著陆,机员无事。该架台风后来修復后已经回役。

2004德国媒体报导少数德国的台风战机规格不符标准,在某一温度下机枪不能退弹,德军和欧洲战机委员会都否认此一消息,随后欧洲战机委员会宣布加快生产进程,BAe也决定加快飞行员训练。2006年11月BAe公司展开了小升级计划针对第一批生产的43架台风。

台风战机与其他现代战机相比最独特之处在於有四条不同公司生产线,其各自专精生产一部分零件供所有飞机;最后再负责组装自己当地国的最终成品飞机。

Alenia公司 - 左机翼、外襟副翼、后部机身一段

BAE Systems公司 - 前机身、座舱罩、背骨、尾翼、内襟副翼、后部机身一段

EADS Germany公司 - 主机身

EADS CASA公司 - 右机翼、前缘缝翼

欧洲战机计划有三种主要构型,七架原型实验机(DA),五架标准生产机(IPA)作为系统开发,和最后交货於各国的量产机。

空对空能力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3)

2006年Farnborough航空展上的英国空军台风,可看见八个武器掛载点;两翼各两个、机腹两侧各两个台风是便於组装、高效能、匿踪性、先进航电於一体的多功能战机,与其他同级战机相比台风驾驶舱的人机介面高度智慧化,可以有效减低驾驶员工作量,DASH头盔显示器类似於幻象2000和F/A-18,但是更直觉化和有效,较少操作步骤就能达成功能,还加装了语音辨识输入可以用口语啟动指令,加快操作流程速度。

台风作战效能可以和俄国苏-35、法国阵风战斗机并驾齐驱,其“可靠耐用度“评估最为出色,英国防卫评估室的评估结果认为台风战力仅次於F-22猛禽战斗机。

1998年杜拜航空展的台风战机原型机,机身上圆型徽章从左至右代表为西班牙、义大利、英国、德国等国的空军2005三月美国空军参谋总长John P. Jumper试乘台风和F-22后在空军新闻报表示“台风虽然先进灵活,但还是很难和F-22作比较,这是两种不同战机就像纳斯卡赛车和F-1赛车相比,各自在自己路上前进但是设计一开始就是根据不同性能要求的。“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4)

2005七月苏格兰太阳报报导,演习证明当一架台风被两架F-15E攻击时他有能力脱困并反击击落那两架F-15E。虽然F-15E是作为对地攻击机为主,但是还是可以相信在面对F-15C/D型时台风有能力胜过,因为F-15E的参数相似性和F-15C/D差异不大。

相对而言台风的匿踪能力是局部性的,不如F-22追求的完全匿踪,它被归类为可用雷达和红外线侦测到。机上有被动式的红外线应答器,可以作为需要导航和降落引导时之用,当然在打开状态下也就可以被侦测到。

台风与Mig-31、F-22、T-50战斗机及阵风列属於世界上少数几种可以在不开后燃器的情况下实施超音速巡航的战斗机。台风在机身不掛油槽只掛六枚空对空飞弹时机身阻力最小,巡航速度理论上可达1.5马赫,以效能相同来论F-22应该会快一点,因为其武器收在机内比较没有阻力问题。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5)

台风採用先进飞机设计概念;极轻度机身(超过70%是复合材料)和先天不安定性设计,配合四重控制系统的人工安定性,这些设计可以使飞机在极高速和极低速下都能飞行。而电脑线传飞控系统可以让驾驶员完全不必担心飞行控制,还能用软体避免做出超过机体极限的动作,驾驶员可以专心於作战。

2002年定案的MBDA Meteor流星远程空对空飞弹将在未来装备台风,在流星完成前的战力空隙将由AMRAAM和Raytheon飞弹先顶替,预计流星将於2012年八月服役。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6)

空对地能力

台风一开始就规划为多用途战机,所以有广泛的空对地轰炸能力。然而英国空军需要的是精准轰炸能力,例如由Litening III雷射指标器来引导Paveway II(铺路2型)导向炸弹。原先的台风计划是一广泛相容的轰炸平台,以适应所有合伙国家的武器,英国的需求一直到Block 5生产型的台风才被满足。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7)

新加坡在2005年驳回了购买台风的申请案,新加坡国防部说:“目前计划生产中的现成台风,系统规划都不合我们的需求“,其实新加坡方面担心;台风战机的合伙国家无法根据新方调整批次2和批次3的生产时程,因为新加坡想在批次2中加入地面绘製功能,但是目前没有预算。而第一批根据英国轰炸需求的Block5战机他们也不想暂时屈就,因为许多功能不合需求。其实新方的评估小组原本偏爱台风的许多新科技,且印象深刻,但是BAE公司混乱的跨国投标计划断送了台风的机会。

欧洲战机委员会希望以“弥补空军的轰炸能力不足“作为卖点诉求,扩大外销的潜在客户,并使合伙生产国自己也购买更多。

最新版的空对地攻击系统软体“FCS Phase 5“正在测试,该软体由EADS带领的小组2006年预定撰写完成,该软体将经过所有使用国的严峻测试,以确定符合需求。完成这些测试后就可以进入开发合约中指定的最后全功能总测试(FOC),期望中将在未来2007年第一批第五档(Tranche 1 Block 5)战机上装备。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8)

紧接在2005年的操纵测试后,Phase 5软体测试将排在全功能总测中的航电系统科目(包含新的头盔显示)裡执行,将在实战演习中进行。最后,“北约欧洲战机和龙捲风战机管理处“(NETMA)於2005年12月宣布所有测试完成。

EF-2000的真实实力

EF2000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尽管其先进性不容置疑,但是与美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隐身、机动性、动力、武器和多种任务执行能力等方面。而且近年美俄现役战斗机都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比如苏-27战斗机就已经发展出了众多改型,这使得EF2000相对于这些第三代战斗机的优势大大缩小。而美国的F-22和JSF则远远的将EF2000抛在后面,因此一般认为EF2000只能是一种三代半的战斗机,不足以与美俄最先进战斗机抗衡。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19)

EF2000从研制到目前接近正式装备,名字改了三次,最早叫EURO-FIGHTER,后来叫EF2000,目前已正式命名“台风”(TYPHOON)。各国的采购数量高低起伏,不断变化,目前的订购量约700架,勉强算得上令人满意。开始时各参与研制的国家订购了148架,英国后来增加订购232架用于替代“旋风”战斗机和“美洲虎”攻击机。希腊空军于近期订购了60架,计划增购30架。德国空军于2001年将其对“台风”战斗机的采购数量增加到了180架,以加强德国空军的对地攻击能力。德国计划在2012年时,用上述战斗机装备两个防空中队和三个对地攻击中队。

“台风”战斗机的红外导弹接近告警系统最近开始试飞。博登湖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为主要提供商,全系统于2001年秋季开始首次飞行试验。该系统的研制工作从1997年开始,计划到2003年全部完成。这一被动式的告警系统能可靠的探测和跟踪从发射到熄火、惯性飞行的红外制导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智能型实时图像处理算法能辨认正在接近的导弹,虚警率小,大大保证了载机的安全。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20)

2012年1月欧洲航宇防务集团(EADS)的防务业务分部——凯希典公司(Cassidian)针对“台风”(Typhoon)战斗机在印 度中型多功能战斗机(MMRCA)采办招标中落选做出了回应。该公司表示:“印度已经决定选择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对此感到失望。但是,我们尊重印度国 防部做出的这一决定……根据印度政府给我们的反馈,我们从现在开始将与我们的欧洲伙伴厂商们及它们所在国家的政府一起,细致地分析和检查这一情况”。 印度在MMRCA采办招标中最终选择了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的“阵风”(Rafale)战斗机。

台风战机vs歼10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斗机实战效果惊艳)(21)

1月31日,印度国防部通知该公司的官员们说:基于“阵风” 战斗机的投标被认定具有最低的价格。接下来,印度国防部将与达索飞机制造公司领导的“阵风”战斗机工业团队进行排他性谈判,合同预计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签署。在MMRCA采办招标中落选是“台风”战斗机在最近一个多月的国际市场开拓工作中遭遇的第3次失利。2011年12月, 该机在日本的战斗机采办招标中败给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还在瑞士的战斗机采办招标中败给了瑞典萨伯集团的新一代“鹰狮”(Gripen 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