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到底是干嘛用的?其实它是一块敲门砖,用得好还是一块金砖,能换来荣华富贵。

那一年,商鞅还叫公孙鞅,他身无长物,怀揣三块砖头游走天下。

这三块砖头是专用的敲门砖,分别是天道、王道和霸道。

只要其中一块能敲开君王的大门,就能够带来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而作为一个“士”,作为一个男人,也可以在人世间建功立业,达到人生的巅峰。

所以对于公孙鞅来说,什么王侯霸业,什么黎民疾苦,统统不算什么,他只在乎自己。

最终,公孙鞅用霸道之术敲开的秦王的大门,后世所说的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这才拉开的帷幕。

而在变法过程中,公孙鞅不断颁布政令,总结经验,调整实行,这些东西记录成册,就成了商君书。

此时,《商君书》第一阶段敲门砖的任务完成了,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商君书》表面的作用是让秦国强大起来,以期争霸天下,但本质上,商君书是只为秦王一人,或者所为秦王一系君王服务的,只是秦王要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本钱必须丰厚,这才捎带着让秦国也富强起来。

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一类的话,连提都不要提,提了就是罪过。

但是《商君书》里面还是有和老百姓有关的东西的,利益也有一些,比如吃得饱了,还有上升的空间和希望。

但这并不是给人民的福利,而是让人民乖乖盛世牛马,乱世炮灰的必须。

毕竟就算是牛马,也得给人家吃饱,不然哪有力气给国君创造财富,建立功业呢?

所以,《商君书》通篇其实只围绕着两个字“耕战”。通俗地说就是:所谓的三百六十行,最好只留下耕战两个行业,其他三百五十八行,最好全都没有。

比如娱乐业,扰人心智,耽误耕战,取消!比如服装业,让人奢华,耽误耕战,取消!教育业,让人变得太聪明,耽误耕战,取消!买酒肉的,取消!开客栈的,取消!在城里给人打短工的,取消!

当然了,也有客观上算是做了好事的,比如蓄奴太多,浪费生产力,也要让这些人恢复自由身,然后去耕战。只是可怜这些人,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身,但实际上又成为了国家的耕战奴隶,境遇并没好多少。

还有就是用严酷的律法提高官吏的办事效率,不能让基层农民为了一些公事耽误时间——当然了,节省出来的时间不是让农夫,而是去耕战

可是自从社会大分工以来,一个正常的社会是需要各种行业来共同支撑的,如果只剩下耕战,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根本的。

对此,公孙鞅也有对策,其他行业也可以有限的存在,但必须围绕着耕战这个核心,支持耕战这个核心来运转的,甚至一些企业、行业由国家直接管理。只有其他私营的行业,比如买酒肉的,至少要课以十倍的赋税,以及其他让人无法承受的管理,目的就是让你干不下去,最终老老实实的把产业献给国家,自己一家老小乖乖的去耕战。

如此一来,耕战成了秦国唯二合法的事业,逼得大家都去做,虽说耕战也为平民打开了一条上升渠道,但是公孙鞅是不会让人拥有财务自由或者躺平的资格的。他又设立了一系列的法律,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富起来的人很快穷下去,然后再让穷的人有机会富起来,让所有人丧失安全感,为了生存疲于奔命,而疲于奔命的手段还是耕战。

所以当有人喊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时,大家都纷纷起来造反了,毕竟与其被秦律钝刀子割肉,还不如拼一把。

也有人说了,那汉承秦制,怎么没人说“天下苦汉久矣”呢?

那时因为汉在承继秦制之时,还有另外两条原则:第一、德主刑辅,第二、与民休息。

民力民心,其实就像是一根弦,总是绷得太紧不松一松就会断掉的,只可惜后世的人总是学会了绷紧,很少想到与民休息。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

商君书和秦国的关系(商君书到底是干嘛用的)(1)

商君书和秦国的关系(商君书到底是干嘛用的)(2)

商君书和秦国的关系(商君书到底是干嘛用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