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青少年版本(读战国策发现古装电视剧中的)(1)

读《战国策》发现古装电视剧中的“诺”字用法问题

首先声明:我出身工科且并非文字学者,只是读书时发现问题后的一点小研究,希望有识之仕批评指正。

今天读《战国策》中的一篇散文《齐人有冯谖者》时,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先看原文: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这里面是孟尝君和冯谖的一段对话,当冯谖回答完后,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近几年的古装剧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剧中的下人对主人的吩咐回答:诺!

今天再次读到《战国策》时,我不禁很奇怪了,因为孟尝君是什么身份?在春秋战国时期被齐湣王时封为相啊!与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号称“战国四公子”!

而冯谖当时是什么,当时只不过是个贫困潦倒的没饭吃的“屌丝”而已,所以才托人去找孟尝君,想找碗饭吃。以他的身份,托的人身份也不可能比孟尝君高,但最后对话结束时,孟尝君用一个“诺”字来结束谈话。

这里孟尝君作为领导,在对话结束之际,用“诺”字结束,就是“我知道了”的意思,标准的上级回复下级的口气。

所以,我中午吃饭时对太太讲,电视剧的编剧肯定是瞎用词了,下人是不可能用“诺”字来回应主人的,那是作死!

太太说,难道都是这样吗?我说估计是。

但究竟心中无底,下午又细究。

果然,“诺”字是上级对下级回答时的用词!

彼时的下人,在回答主人时,是不敢说“诺”的,只敢用“唯”。

诺,起源于商朝末期,盛行于秦汉两朝。

秦汉朝时期人与人之间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秦汉朝时“唯”与“诺”皆为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但“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

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礼记》卷二(曲礼上)有云: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

到了清代,著名文字学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这两个字有了进一步的解释,我个人理解这时已经有点中庸的味道了。

《说文通训定声豫部》中讲:“缓应曰诺,疾应曰唯。”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一定要恭敬的人不可用诺,上级对下级特殊情况为表敬意可用唯,诺是比较随意的应答甚至是不耐烦,诺的用法中对上下规定没有唯严格,下级对上级有时也可答。但唯多用于下级对上级,诺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辈之间,具体情况视语境而定。

即使如此,“诺”字也绝非下级可以随意对上级所用之词。

太太听我说完,不屑:人家就是拍个电视剧,较什么真儿?

我说非也,影视剧是当今重要的文化宣传渠道之一,长此以往的乱用词,会对大众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希望相关影视作品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