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2)

作者:蔷薇花开(爸妈进化论主笔)

还没从我们家大宝青春期的焦虑中走出来,随即又进入了二宝可怕的3岁。总是感觉二宝比大宝小时候更难搞定啊。

虽然看过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关注过育儿专家们的讲座,但是有时面对二宝的捣蛋和调皮,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发飙。

不许她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她偏不;不让她从沙发上往下跳,她却一次又一次挑战你的底线。越是不允许她干的事,她偏要和你对着干。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3)

有时她做错了事情,也会忍不住数落她一通。或者,自己在忙碌,压不住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时,干脆跟她来条件:如果乖乖听话不吵闹,就奖你一个棒棒糖。

我知道,对于一个不满3岁的孩子,不能一味批评和指责,阻止她做她想做的,而我们认为不可以做的事情。

那么,在教育孩子,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们该怎么来引导和帮助她们呢?

之前学习过几个心理学效应法,经过心理学专家研究,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4)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5)

超限效应:

要想对孩子说的话有分量,那就少唠叨

关于超限效应,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被牧师的演讲感动了,打算捐款给教堂。

过了10分钟,牧师的演讲还没有讲完,他开始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一部分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在演讲,马克·吐温开始生气了,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当牧师终于结束了他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而且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6)

心理学上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是否很熟悉?故事中类似的情况是否时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呢?

比如,孩子不听话,家长总是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孩子犯错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指责或批评;孩子没有考好时,总是抓住各种机会,一味地重复说教。

当孩子面对这些情况时,久而久之,自然会感觉不耐烦,甚至由于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新加坡的电影《小孩不笨》里,针对父母的唠叨,小主人公就有这么一段台词: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7)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了,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为什么不明白,说那么多话,很难消化的道理?”

不难理解,亲子间的沟通是需要智慧的,要想对孩子说出去的话有分量,那就少唠叨。寻找正确有效的表达方式,点到为止,张弛有度,才能留住孩子的耳朵,愿意倾听你的建议。

正如美国作家唐·艾里姆说的:“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8)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9)

标签效应:

好“标签”催人上进,坏“标签”能施暴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数落自己的孩子,也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给孩子下结论。而一旦被人下了结论,就很容易朝着这个结论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标签效应”。

但这个“标签”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潜在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认同都有着强烈的影响。

还记得今年暑假里看过邓超导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面的故事情节曾一度让我感动得泪奔。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0)

邓超主演的父亲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因此遗憾的错过了儿子马飞七年的成长时光。

马飞的学习成绩经常垫底,逃学、旷课、沉迷于武侠小说,常常被校主任点名批评,甚至面临被学校退学。

马飞的妈妈恨儿子不争气、不省心,埋怨儿子天生脑子笨,以后没有前途,就那样了。

尽管这样,马皓文从未放弃,甚至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跟校主任立下赌约:打算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将马飞学业提高,成为学霸,证明马飞也是可造之材。

在儿子取得小小进步时,他不仅夸儿子是天才,还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鼓励儿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马飞在父亲马皓文满满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法下,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就因为被父亲贴上了“可造之材”、“天才”的标签,激发了儿子的潜能,找回自己的力量,成为了像标签一样优秀的人。



心理学中认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催人上进,同时,也能施暴。

之前看到过这么一个视频:

深圳南山区某学校运动会上,有一个班级的横副内容是这样写的:“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

当同学们走到主席台前,一起高喊口号:“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时,笑爆全场。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1)

看似很搞笑,但提起学习,又是多少孩子的心酸泪,多少老母亲的硬伤啊。

住在我们对面楼里就有这么一对母子,几乎每天晚饭后都会上演一场鸡飞狗跳似的写作业场景。

才二年级吧,母亲经常歇斯底里地骂孩子是猪、是蠢货,甚至各种辱骂和敲打,孩子被问到问题时,心里即使有答案,也是唯唯诺诺,不敢吭声。

平时看见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也是极其不自信的样子,只要母亲一声吼,立即乖乖不动了。



母亲给孩子的负面“标签”,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上进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还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时,他们往往对家长或身边人的话深言不疑。这种情况下,好的标签可能激发孩子的潜能,而坏的标签破坏力更是不容小觑的。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2)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3)

禁果效应:

与其强行禁止,不如因势利导

就像开头提到的,告诉孩子不能乱扔玩具,她偏偏要扔得满地都是;让她别乱跳,她偏要一次又一次挑战你的忍耐度;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即使自己有一样的,但仍吵着要别人的。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就是“禁果效应”。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颗好奇的心,这种好奇心会促使人们去探索、去发现。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追根究底去找出事物的真相。

身边常常不乏类似的例子,比如早恋,学校严令禁止,父母谈虎色变。但仍有学生瞒着老师、家长,偷偷摸摸谈所谓的恋爱。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4)

前天带二宝在院子里玩,碰到一个和孩子同龄的小朋友,和她妈妈的聊天中提到她们家大宝。

她说有几次发现孩子衣服口袋里有男生写给她的“情书”,她生气急了。

于是,她不只一次的到学校,找班主任谈关于孩子收到“情书”的事,擅自找到那个写字条的男生,让他以后离她女儿远点,甚至干脆向学校提出让孩子走读,利于监管。

事实上,因为学习压力大,家长不理解,两个孩子因为谈得来,当初只是互传纸条,倾诉心情,发泄烦恼而已。

由于家长三天两头跑到学校查行踪,各种围追堵防,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干脆堵气和那个男生私下有了更频繁的交往。

放学不愿回家,周末休息偷偷和那个男生约会,没有心思学习,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差,初中毕业连高中都没有考上,家里最后给她报了职高。

提起这件事情,这位妈妈似乎把所有的错都归结于孩子早恋的这件事情上,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到底是孩子早恋影响了孩子,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有挑战性,越想和家长所期望的背道而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后结果,也就不得而知了。

与其强行禁止,不如因势利导。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教会孩子性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引导孩子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合理处理问题,也许会达到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5)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6)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有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小时候他们很顽皮,不服管教,不爱读书。

每当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苏洵就躲在角落里看书,看到孩子们来了,就把书藏起来。

孩子发现了,觉得好奇,以为父亲瞒着他们读什么好书。趁父亲外出时,他们就偷偷拿来看。慢慢地,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后来与父亲苏洵一同被纳入了唐宋八大家。

面对教育孩子们遇到的刺手问题,苏洵采取的不是棍棒教育,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禁果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并且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只有父母不断学习,提高育儿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才能让孩子更好更有效的健康成长。

教育心理学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17)

作者简介:蔷薇花开,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80后的二胎妈妈,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也喜欢用文字见证孩子的成长,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与志同道合的你一起探讨育儿经。本文首发爸妈精头条号,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