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书法名家有:柳公权、钱南园、何绍基、刘墉、翁同龢、谭延闿、谭泽闿、华世奎等等。不过很遗憾的告诉你,据现代著名书学家潘伯鹰先生的说法,钱谭华等人未能入第一流。

“钱南园、谭延闿之学颜,舍笔法精神而袭取形貌,故不能跻于第一流。”

原因说的很清楚,他们舍笔取貌,没有学到颜体的主要精髓。

那么精髓是什么?潘伯鹰认为是笔法精神。这一点是对的,学习书法先学笔法,再学气韵,精神就是气韵。

那么笔法、精神何在?

很多人都知道颜体笔法其实就几个字:折钗股屋漏痕、一波三折和蚕头燕尾。精神气韵复杂一点,想弄清楚倒是不容易,论述起来也很费周章。

颜体的笔法、精神

一、笔法

1、折钗股,屋漏痕:

折钗股是指曲折圆而有力,是一个很形象的物化比喻,转折处就像一根钗子折弯,所以颜体在转折的地方很有特点,这是颜体的重要特征,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是转折的时候提笔暗过,要圆折,不能耸露出肩,出肩则面目狰狞剑拔弩张。《麻姑》、《颜家庙》、《告身》多是这种写法。或者干脆提笔另外起笔,《颜勤礼碑》多是这种写法;二是要有力,你看那直挺挺的钗子折弯之后,与颜字的折弯的竖画对比,就很容易明白。还有一个钗子是浑圆的,圆挺有力是第二个特征。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

屋漏痕也是一种自然现象,特指写直画的时候,像漏在墙壁的水那样,欲下不下,蜿蜒曲折(书写时一波三折),这个是形容行笔的状态,在《麻姑》中有些笔画表现尤为明显。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2)

屋漏痕现象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3)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

上图中的竖画及箭头处都有屋漏痕的效果。

2、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蚕头是篆法,燕尾是隶法。我们经常说的颜体有篆籀笔法,指的就是蚕头,起笔的时候逆锋圆转再调锋铺毫行笔。颜体在横画竖画以及撇的起笔很多都是圆藏写法。同时篆籀笔法不仅在起收,也运用在行笔上。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4)

颜体篆籀笔法

一波三折有的人认为是波磔也就是捺的写法,一点没错,但仅停留于此是不够深入的,它不仅是波磔的写法,也是平画和直画的写法,所有的行笔都可以运用到,当然点除外,很多点没有行笔,起笔直接就收笔了。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5)

其他的如点如坠石,钩似屈金,横画细而直画粗等都是颜体的笔法特征,由于篇幅关系就不赘述了。

折钗股的力量,屋漏痕、一波三折的行笔,再加上藏头护尾的圆转起笔和收笔,这就是颜体笔法的核心。

宽博舒展、雍容华贵等是颜体的结体特征,前人在这方面有很多论述,历史上学颜大家在结体上跟颜真卿都不太像,太像了是没学好。原因是变法创新了,这就是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原因。赵孟頫说笔法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异。已经说透了,笔法才是贯穿始终的内核,结构结字会因时代、个人、书写时的一时一地加以改变。

二、精神气韵方面:

精神气韵是附着在整个书写过程的东西,从笔画的取势,产生不同的笔意,然后到结体平稳夷险产生不同的气韵效果,在然后到分行布白等等。颜体直画经常取外拓的写法,以求得圆满的体势,用笔圆转,富于雍容华贵的气度,又竖画、部分撇画采用俯笔,有将者沉雄之风姿。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6)

气韵的养成大多靠字外功夫,和一个人的学识、经历、思想道德、胸襟气度有很大关系。颜真卿学养很高,经、子、集、训诂、文字学无不精通,加之仕途沉浮,和一以贯之的忠臣烈子的刚烈之气,我们学不来,我们一方面只好从点画的笔势笔意去体会,另一方面在字外功夫去学习磨炼。

颜二以为,以上就是颜体的笔法精髓,说起来简单,但是如何学才是关键问题。

在学颜有大成者中,潘伯鹰推崇了一些书家:柳公权、怀素、杨凝式、宋四家的苏黄蔡、伊秉绶。何绍基跻身第一流,翁同龢次之,钱沣、谭延闿又次之。

沿着这些书家的书迹,或许能够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据传,颜真卿将笔法传之柳公权、僧怀素、杨凝式。柳公权是在颜体的基础上,创立了柳体,世之学颜,柳公权是最牛的了。怀素从颜真卿处学得张旭笔法,这个史书上有记载。五代的杨凝式杨疯子,宋元以后曾以颜杨并称,苏轼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7)

杨凝式《韭花帖》

宋四家中苏黄米蔡有三家学颜,蔡襄蔡君谟是老老实实的守旧派,他的楷书全部是学的颜真卿,笔法深得颜体三味,行书除了上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也满满的是颜体宽博圆融的味道。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8)

蔡襄《大研帖》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9)

蔡襄《暑热帖》

苏黄则是创新派,在学得颜体笔法后加以创造,在才情上胜出,成为历史上顶流书家。苏轼中年学颜,后来皆以颜氏为诣归,咋看他的字肥满如墨猪,实则深藏规矩神采,大家很熟悉的《黄州寒食诗帖》可以说是活学活用的典型。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0)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比较来说,黄庭坚在笔法的研习上要更深入一些,特别是他的行书,初看笔笔是颜法,实则个个是黄字,辨识度很高。这个就很厉害了,非有很强的悟性和日积月累的临习不可,一般人达不到这个水平。这里多说一句,黄庭坚在结字上也下过苦功,是从《瘗鹤铭》和颜体的宽博得到启发,他的字笔画努力向四面伸展,特别是横画,点画间互相避让、扬抑,但是他的字又有一个中心点,就像一个车轮的辐条一样,向外辐射,或者说所有的笔画都指向一个中心,给人以扩而不散的美感。他同时也把这种结构运用到草书上,常常有出人意外的趣味,这也使得他的“独草”不独,在历代狂草中占据一席之位。这是一个绝招,感兴趣的书友不妨研究下。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1)

黄庭坚《砥柱铭》局部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2)

黄庭坚《王长者墓志铭稿》局部

再看一下潘伯鹰推崇伊秉绶、何绍基和翁同三两家。

“伊秉绶、何子贞之写颜,虽然形貌略异,但他们兼用篆隶笔法,故深得颜意。翁同毹用笔略逊伊、何二家,亦颇得颜之雍容温厚气味。”

后人评论伊秉绶早年学欧颜,楷书以颜真卿是其根本,据说是形神毕肖。后来从北碑入法写隶书,并以隶书名世,与邓石如一起被誉为“碑派开山鼻祖”。伊秉绶的楷书很难找到,找到的一幅行书意味极明显。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3)

伊秉绶行书

后来从碑派取法,就变成这样子了: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4)

伊秉绶对联立轴

思考一下他的颜体笔法在哪里?

何绍基,字子贞,早年也是从颜真卿入手,后学南北朝书,融分书(早期隶书)篆书与楷书于一炉,但他的书法无论融入什么,其颜体意味都极其明显。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5)

何绍基对联立轴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6)

翁同龢对联立轴

据说何绍基高翁同龢一筹,比较一下,看高在哪里?

大抵学有大成者,都学的很“活”,有自己的想法,不刻板,不死守一途,这与颜真卿的书学理想是一致的。

学习颜体要避免什么?

在常犯的毛病中,潘伯鹰先生指出:

“学颜常发现如下的种种毛病:象过于方板粗笨,遂成恶劣狰狞.或折处不提笔暗过,却相反显著地露出肩来。谭延闾之流就往往犯有以上的毛病。又有些人欲求气势圆满, 将“同”、“冈”等字之努笔写得过分弯,其实颜这笔只是略呈弯状,中段还提笔稍曲,是很富变化和向背有态的。或用藏锋,反变为模糊圆钝。又--波三折与屋漏痕,是于机到神来之际,自然呈现”

在这里潘伯鹰先生举例了反面教材。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7)

钱南园楷书

颜体书法要学哪些字(颜体书法精髓是什么)(18)

谭延闿《枯树赋》

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方板粗苯,其实颜体是老拙而灵活,没有那种粗苯的感觉,但如果把笔画写成方板块,那就了米芾讥讽的“丑怪恶札”了。

二、折出露肩,这是没有仔细玩味颜书的结果,颜书横折都是提笔的暗过,不像别的书体,一提一按,凡是露肩高出来,都显得剑拔弩张,了无颜体沉雄的韵味。

三、努笔过于弯曲夸张,外拓是颜体一大特征,但是竖画依然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显出灵活生动的趣味,为了达到颜体圆融的效果,过于夸张导致没有生气,写死了。

看似形似,实则神不似,这是学颜要避免的。

总结一下:

其实颜体最是不拘一格,点画很多样。颜真卿写书法,“一书一面目”,在颜真卿诸多传世作品中,几乎没有两件作品是一模一样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独特的面貌,横竖撇捺点等都有不同的变化,极富生气和情趣。正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十八个之字,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但是这种变化又是统一的,其内在笔法和神韵又是一贯始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