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1)

李宗仁和蒋介石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次日,时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李宗仁接手的完全是一个烂摊子,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都被消灭。

蒋介石虽然下野了,可依旧遥控指挥一切,李宗仁根本无法决定什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依赖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李宗仁面临抉择,留下还是离开?李宗仁不愿去台湾,最终他选择远走美国,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异国流亡生涯。

1950年3月,在台湾的蒋介石绕开李宗仁,强行恢复“总统”的职务。自此,李宗仁成为了一介平民。叶落归根,这是所有中国人内心最真挚的愿望。流亡异国他乡,晚年的李宗仁越发思念祖国。

从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程思远受李宗仁委托,先后五次来北京帮助他回国,结果都得到了周恩来的亲自接见。毛泽东对李宗仁回国也非常重视,据此三次作出重要批示。李宗仁如此渴望回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夫人郭德洁患病后天天希望回国。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2)

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

1964年,郭德洁确诊为乳腺癌,到了1965年已经来到了癌症晚期。郭德洁越发渴望回到故土,与此同时,大陆方面同意了李宗仁回国事宜。1965年7月18日,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乘坐飞机抵达上海。

李宗仁回国影响很大,周恩来、陈毅、叶剑英等人专程来到上海虹桥机场迎接李宗仁夫妇。在机场,李宗仁发表了回国声明,他在结尾处说道:

1949年,我未能接受和谈协议,至今犹感愧疚。此后一度在海外参加推动所谓“第三势力”运动,一误再误。经此教训,自念作为中国人,目前只有两条道路可循:一就是与中国广大人民站在一起,参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就是与反动派沆瀣一气,同为时代所背弃,另外没有别的出路。祖国早已宣布“爱国一家、不分先后”和“来去自由”的政策,此次我以待罪之身,也能获致宽大的待遇,就是一项具体证明。亟盼海外友好乘时奋起,拥护祖国,幡然归来,犹未为晚。

宗仁老矣,对个人政治出路无所萦怀。今后惟愿尽人民一分子的责任,对祖国革命建设事业有所贡献,并望能在祖国颐养天年,于愿已足,别无他求。谨布荩忱,敬祈垂察。

对于李宗仁的回国壮举,周恩来有过这样的评价:“李宗仁先生一生做了三件好事:一是北伐;二是台儿庄;三是晚年回国。”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先是安排李宗仁夫妇在上海休息几天。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3)

周恩来等人欢迎李宗仁夫妇回国

7月20日,李宗仁夫妇抵达北京。周恩来在机场再次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李宗仁当年的下属等100多人在机场迎接。

7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旁接见了李宗仁夫妇。会谈中,李宗仁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高兴,毛泽东则说:“祖国是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还不很强大,我们至少还得再建设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在毛泽东的建议下,李宗仁携郭德洁到各处去看看,两人享受了一段轻松快乐的时光。但是,郭德洁的病情很快恶化。这次她没能躲过一劫,1966年3月21日,陪着李宗仁度过最艰难时光的郭德洁在北京病逝,终年60岁。

郭德洁的离去,让已经75岁高龄的李宗仁悲痛不已。然而,郭德洁去世仅仅4个月后,李宗仁就再娶了,这一次他看上了年仅27岁的女护士,两人年龄相差48岁。这名女护士就是胡友松。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4)

毛主席和李宗仁

很多人对胡友松的了解,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她是民国著名女影星胡蝶的女儿。那么,胡蝶是胡友松的生母吗?对于这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只有真正的知情人最有发言权。胡友松曾经是这样回应的:

我是1939年在上海出生的,我的母亲就是人人都知道的电影皇后胡蝶。我父亲是谁?我也不知道,后来社会上流传我是胡蝶和戴笠的私生女,这简直是无稽之谈。稍微有一些时间概念和普通常识的人只要一算就知道了,因为胡蝶是1945年到了重庆以后和戴笠认识的,到了第二年才和他同居,这个时候我已经长到8岁了,所以说这个漏洞百出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笔者翻阅中国电影档案《胡蝶年谱》以及《胡蝶回忆录》里的记载,胡蝶和丈夫潘有声早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便举家前往香港避难,直到1941年香港沦陷前夕又逃离香港回到广东韶关。

也就说,胡蝶和丈夫潘友声在香港有4年多时间,两人怎么会有一个女儿于1939年在上海出生?所以,关于胡友松是胡蝶女儿一说,存在着众多漏洞。李宗仁回国后,有两个最信任的人,一个是程思远,一个是尹冰彦。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5)

胡蝶

程思远为李宗仁回国做出了重大努力,而尹冰彦,历任民革中央委员、对台工作委员会驻会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常委,他是北京李公馆的常客,跟李宗仁非常熟悉。尹冰彦在《李宗仁归国后生活拾零》中也提到了胡友松的身份:

胡友松是南京大屠杀遗孤,收养在红十字会,她的养母是张宗昌的下堂妾;她养母后来去了北京,和一姓胡的人同居,这就是她姓胡的来历。所谓1951年胡蝶来北京准备将胡友松接去香港之事不实。1951年胡蝶根本没有来过北京。

还有一个有力证据,刘慧琴是《胡蝶回忆录》的整理者,她多次采访胡蝶,所以对胡蝶私事有详细了解。关于胡蝶子女情况,刘慧琴在书中是这样写的:

胡蝶忠于电影事业,电影就是她的生命,为此她错过了生育年龄,她和先生潘有声从近亲兄弟中过继了一双儿女,爱如己出,甚至可以说胜过己出。看到她和儿孙三代同堂,其亲融融,我对胡蝶多了一层敬佩。胡蝶既未曾生育,又何来‘私生女’以及‘遗弃’之说?

既然胡友松可能不是胡蝶的女儿,她又是怎么成为李宗仁最后一任夫人的呢?李宗仁又是怎么看上胡友松的?还是要从郭德洁去世后说起。前面提到,郭德洁陪伴着李宗仁走过了人生最低谷的一段时间。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6)

郭德洁和宋美龄

郭德洁,原名郭月仙,自幼聪慧,她与一般女子不同,是一位拥有先进思想的现代女性,有着远大的抱负。1924年,35岁的李宗仁屯兵广西桂平,他在这里遇到了年仅18岁的郭德洁。郭德洁和李宗仁结婚后,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李宗仁,而且在事业上也给了丈夫很大的帮助。

北伐战争期间,郭德洁不愿在后方享受阔太太的生活,她担任妇女工作队长,跟随李宗仁出征。抗战爆发后,桂林地区有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郭德洁则回到桂林开办了保育院和德智中学。郭德洁情商颇高,当台儿庄大捷后,她立即前往前线慰问,让官兵们深受感动。

在桂林至今还流传着一则关于郭德洁的佳话,抗战时期,郭德洁听说有一位广西籍营长在前线战死,患有重病的妻子跟不满3岁的儿子在桂林乡下相依为命。郭德洁很同情,她自掏腰包给烈士遗孀请了医生和保姆,还亲自把孩子接到保育院读书。

郭德洁所做的这些事情,无形中为李宗仁积累了政治资本。1948年4月,郭德洁以灵活的手段,施展其外交才华,为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被于右任尊称为“第二夫人。”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7)

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

当郭德洁跟随李宗仁回到祖国后,受到中共和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郭德洁也非常感动,她渴望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一点力量,奈何回国不久就去世了。不过,郭德洁并没有多大遗憾,因为她是在祖国土地上离开的,而且临终时丈夫李宗仁守护在她的身边。

郭德洁病逝后,李宗仁睹物思人,倍感孤独,整日闷闷不乐,一度因过于悲伤住院。这一切都被程思远等人看在眼中,大家都很着急,商议后决定给李宗仁找一名生活秘书,照顾他的日常起居,李宗仁本人也有此意。

大家给李宗仁选了很多人,都没能让他满意,直到一个名叫胡友松的女孩出现。胡友松年少时吃尽了苦头,养母经常打骂她。胡友松稍微长大后便努力学习,之后考入了北京第三护士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结核医院工作,又转到积水潭医院。

在医院工作期间,胡友松有过两段恋爱,后因种种原因无疾而终。在积水潭医院工作期间,胡友松还到农村工作一段时间,回京后来到复兴医院工作。时间来到1966年,胡友松从事护士工作已经有7年之久了。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8)

胡友松年轻照

护士工作压力大,胡友松比较厌倦,萌生了换一份工作的想法。一次,胡友松和医院几名医生受邀去参加国务院下的一个部委联欢晚会。在这个晚会上,胡友松遇到了多年前在上海的好友张成仁,于是请他帮忙给自己换一份工作。

张成仁非常热情,当即表示同意。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张成仁和程思远也是好朋友。一次闲谈中,程思远告知张成仁关于李宗仁近来一些情况,说李宗仁心情不好,一个人生活很不方便。张成仁知道郭德洁去世,但并不清楚李宗仁竟然如此悲伤。

程思远还告知张成仁自己正在给李宗仁找一名合适的生活秘书,张成仁一听,胡友松进入他的视野里,于是他向程思远推荐了胡友松。对于这一切,胡友松一直被蒙在鼓里,期间她接到张成仁的一个电话,让她准备一张近期的照片,用于介绍工作。对于这段经历,胡友松是这样回忆的:

最初张成仁把我介绍给李宗仁之前,并没有直接讲明他们的真实目的,而是首先问我想不想换个工作。我一听这个消息,当然觉得是个好事了。好像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已经到了正常的下班时间,张成仁打来了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首先问我知道不知道一个叫做程思远的人,我想到他说的是不是那个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啊,于是,就脱口而出说知道这个人,但对方并不认识我。张成仁听了,笑了起来,在电话里对我说,等一会儿就和程思远一起来医院接我,就带我去见一个大人物。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9)

胡友松回忆初次见到李宗仁

胡友松哪里知道,所谓的工作就是给李宗仁当生活秘书兼任保健医生,而李宗仁则直接看上了她。在程思远的安排下,胡友松被接到西总布胡同9号李公馆,这里就是李宗仁回国后在北京的住处。

那天张成仁也在李公馆,胡友松一见到他便大吃一惊,心里揣测自己的工作就是在李公馆。初次见面,李宗仁对眼前的胡友松颇为满意,还留下她一起吃晚饭。没见到李宗仁之前,胡友松也听到过李宗仁的名字,还在报纸上看到他不少新闻。

如今这个“大人物”真真切切坐在自己面前,胡友松有点不敢相信。初次见面后,胡友松对李宗仁的印象还算不错,“他是一个很真诚、很实在,也不甘寂寞的好老头儿。这就是李宗仁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晚饭过后,李宗仁把胡友松送到门口,还给了她一个信封,说是初次见面的礼物。胡友松回去后拆开一块,里面是300块钱。300块钱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胡友松直接懵了。没多久,胡友松又被接到李公馆,当天李宗仁还是留下她吃晚饭。

这一次,李宗仁详细了解了胡友松情况,询问了她的年龄、有没有男朋友等。胡友松瞬间明白了一些事情,但她没有说出口。之后李宗仁又三次邀请胡友松来李公馆,直到第五次时,李宗仁一见到胡友松便表达了爱意。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10)

胡友松年轻照

李宗仁拉着胡友松的手问:“小胡姑娘,你能不能跟我结婚?”胡友松直接愣在原地,她无法答应,可又不能直接拒绝。沉默了很久,胡友松说:“请你给我半个月时间考虑一下,这件事对我来说太重大了,我需要考虑清楚。”

从李公馆回来后,胡友松一夜无眠。多年之后,胡友松他说:“我想了很多,我想到目前自己不如意的工作,想到今后自己的前途,想到如何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我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已经老大不小了,可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48岁的老头子那该如何是好?可是,这个老头子却又并非等 闲之辈,自己如若是跟了他,那下半辈子的命运将毫无疑问地重新改写了!”

李宗仁要再娶的消息传来周恩来那里,他对于这件事非常慎重。李宗仁原本是想找一个满意的贴身生活秘书,看到胡友松后很喜欢,就希望能娶她。周恩来认为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没有所谓的私人贴身秘书。

周恩来于是批示:护士护理工作有上下班制度,下班后,护理人员是要回家休息的。李先生也是喜欢,就要明媒正娶。毫无疑问,周总理的批示对胡友松影响很大。没多久李宗仁又把胡友松接到李公馆,这一次他直接说:

“小胡,我们俩的事情已经向周总理作了专门的汇报,总理说你要你同意,就让我们名正言顺正式办理结婚手续。我看,这件事我们现在就确定下来吧,怎么样?”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11)

胡友松和李宗仁

事已至此,胡友松点了点头。对于李宗仁这种求婚方式,胡友松并不能直接拒绝,后来她才知道周总理对李宗仁所说的话,“如果李先生真的喜欢这位胡女士的话,你们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履行正式的结婚手续嘛!我国的婚姻法没有男女双方年龄差异上的限制,只要符合婚姻法就可以结婚。

1966年7月26日,27岁的胡友松和75岁的李宗仁结为夫妻。两人年龄相差48岁,这是典型的“老少配”。结婚当晚,胡友松不是很开心,当司仪给她戴上胸花时,她眼泪差点流了出来。

胡友松不停地想,“这难道就是我的归宿吗?我怎么到了这种地步?我还不到30岁,将来的路该怎么办?”与胡友松的担心相比,李宗仁却很高兴,他将两人结婚照冲洗了很多张,几乎寄给了所有好友,而且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写着: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

婚后,胡友松跟李宗仁分床睡。这种平淡的生活仅仅持续了两年半时间,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病逝。尽管胡友松跟李宗仁生活时间很短,可李家人还是很感激她,李宗仁长子李幼邻不止一次地说:“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李家的人。

李宗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12)

晚年胡友松

李宗仁去世时,胡友松才29岁,但她没有再嫁。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里,胡友松经历了很多磨难,最终于1995年出家。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病逝,终年69岁。曾有人说,胡友松和李宗仁结合,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胡友松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胡友松晚年岁月,有不少人询问她是否后悔过。胡友松是这样说的:“我这一生充满坎坷,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我是一个不怕苦难、不甘寂寞、要强好胜的女人……嫁给李宗仁是我的选择,这也是决定我人生的选择。我陪伴李宗仁度过了他晚年最后的时光,能做他的妻子,我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