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 记者 宗琴 通讯员 罗旻敏

宿舍6个人的青春(集大一宿舍四人都去读研)(1)

陈书涛、胡小伟、蔡伟超和张利晶(从左到右)。

宿舍四人齐心考研,一起"上岸"。近日,这一励志故事成为集美大学师生们热议的话题。张利晶、陈书涛、胡小伟、蔡伟超便是故事的四名"男主角",他们来自集美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住在同一个"学霸"宿舍。

自认"太菜" 入学就想考研

2017 年 9 月,来自山西、福建三明等地的这四位性格迥异的大男孩走进了集美大学,成为同班级同专业的同学。大一下学期,因"臭趣"相投,他们加入了 405 实验室,成为好朋友。大二时,学校重新分配宿舍,四人选择同住五社区 4 号楼 207 室,就此成为上下铺的兄弟。

"我们入学时就有考研的想法。"胡小伟说,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觉得自己"太菜"了。

在集大学习期间,四兄弟除了上专业课外,最喜欢窝在实验室里。尤其是周末,在实验室里"捣鼓"成为他们的娱乐项目,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2019 年,胡小伟和蔡伟超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中获得了二等奖。之后,四兄弟合力在 2019 年福建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提到考研,蔡伟超说,经过思想斗争,他明白了自己的内心选择,决定和舍友并肩作战。

高效复习 拒绝盲目"苦读"

"这道政治题你们帮我分析下?"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开学,四兄弟在家里开启了线上学习模式。虽然相隔甚远,但他们保持着"每天一问"的好习惯。每个月他们还会开一次视频会议,跟"上岸"的学长学姐讨教经验。

去年 8 月,四兄弟再次齐聚宿舍,一边忙专业课,一边为考研冲刺。那一阵子,每天早上 8 点,四兄弟都会在图书馆就位。陈书涛说,考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每天要高效地完成制定的学习计划,始终将效率放在首位。

"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四点一线,那段日子就像一个单机副本游戏,固定着时间,不断地刷,不断地重复。偶尔看别人找了工作,内心也会慌,但我都会及时调整过来。"张利晶说,考研过程中,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想到他不是"单枪匹马"在战斗,还有兄弟做伴,就充满了动力。早出晚归是四兄弟的常态,但无论再晚,回到宿舍,四人还是会分享每日所学。

互相鼓劲 最终考研成功

准备就绪,考场见真章。去年底,陈书涛、蔡伟超和张利晶参与了研究生考试。

"考完英语,我感觉考砸了,想放弃第二天的考试。"蔡伟超说,但陈书涛劝他既然已经出发了,就不能半途"跑路"。在陈书涛的鼓励下,蔡伟超重拾信心,继续奋战第二天的数学与专业课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同一宿舍的四兄弟整整齐齐全部"上岸"。胡小伟保研厦门大学,陈书涛考上厦门大学,蔡伟超考上汕头大学,而张利晶考上福州大学。他们将踏上另一段崭新的求学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