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特别佩服一种人,能同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打成一片的人。

老百姓嘴里有句常说的话,说一位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没架子”!

那是对一个人德行的最朴素的赞扬!

读书能读出书生的模样。

做学问也是做足了学者风范。

当官更是要有官威!

也难怪,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间久了都是会留下一些痕迹的,像风蚀像水痕,不知不觉中就有了“相”!

这些“相”虽然各式各样,但核心内容就是优越感,实际上是一种区别于普通大众的“傲气”!

《诗经 角弓》里痛扁傲气时说,“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老子和杨朱的关系(大白若辱老子一句话就治好了杨朱的傲气)(1)

修得一些本事,有了各种“相”,其实也属正常,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如果说“相由心生”,那因内心的充盈,而表现出与众不同来,也是再正常不过。

不过,人若有了真正的大才,那就一定会再上一个层次,去掉“相”,也就是老百姓嘴里的“没架子”!

我喜欢在床头放一本毛泽东选集,我很愿意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这篇文章时的毛泽东刚刚34岁,两年前他写的《沁园春 长沙》还回忆说自己,“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呢!

我怎么也想不出,一脸书生气的毛泽东会和农民打成一片,写出很接地气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和老子同时代,有个叫杨朱的大思想家,他是道家学派一个分支的创始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是他提出来的。

老子和杨朱的关系(大白若辱老子一句话就治好了杨朱的傲气)(2)

能提出这么极端思想的人,应该是把骄傲挂在脸上的人吧?

据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去大秦时,遇到了杨朱。

一见面,老子就批评杨朱说他“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

意思就是,杨朱两眼朝天,傲气满脸,没人愿意和他相处。

杨朱回想一路上“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大家对他离而远之。

老子送他一句话“大白若辱”。意思就是把高洁藏在心里,外表要像个下里巴人,你在试试!

杨朱回家时,一路上没人对他敬而远之了,甚至在客舍里,有人跟他抢席子!

他终于可以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可以想见,他会从老百姓那里吸取多少民间智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