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156矣

矣:不要小瞧了这个字

看到“矣”字,不由不想起“垂垂老矣”,不由不想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种莫名的悲壮情怀不由不油然而生!

情由境生!被寄予了厚重文化的汉字,自然蕴含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一个字也有一个字的历史,“矣”字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继续往前探源,回味的也许是另外一种特殊的情感!

目前已知最早的“矣”字的其金文字形

古籍里的字形学(矣字探源不要小瞧了这个字)(1)

小篆字形是

古籍里的字形学(矣字探源不要小瞧了这个字)(2)

《说文解字》解释“矣”:“语已词也。从矢,以声。”《段注》:“已,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矣”是表示词意已止的虚词。从许慎所处的时代一直到现在,“矣”的词意基本延续下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矣”有两个词意:一是用在句末,跟“了”相同;二是表示感叹。

“矣”字“从矢,以声”,是由“矢”和“以”组成的形声字。这两个字符组成的“矣”字,为什么表示这个意思呢?有人认为,“以”可以理解为像“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此种说法似乎颇有道理,“矢”就是箭,箭射出去了,“以”地一声,像如今的二脚踢似的,挺生动形象的。

此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又感觉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小看了“以”这个字符!“矢”的字义很明显,毋庸置疑!为什么选“以”做另外一个字符呢?先人在创造这个汉字时,一定是有特殊用意的。

“以”的甲骨文字形是

古籍里的字形学(矣字探源不要小瞧了这个字)(3)

古籍里的字形学(矣字探源不要小瞧了这个字)(4)

对其本义有不同看法,但更主流的看法是耒耜,即古代的耕具,耕具在农业社会是有特殊含义的。与耕具相对应的就是以“矢”为代表的“兵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里的这句话,把祭祀和战争看成国家的重大事情。战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史记·礼书》:“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祭祀是从人类早期社会就延续下来的一种文化信仰。

祭祀固然重要,但除了“精神层面”的祭祀之外,与战争同等重要的就是“农耕”,如果农耕荒废,不要说战争,祭祀也难以为继。反过来,如果农业丰收,战争无忧,那不就万事俱备,可以专心祭祀,安享国泰!把代表战争的“矢”和代表农耕的“以”组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件大事安排妥当了,不就可以“语已”吗?

如此看来,“矣”字的本义,应该是带着欣慰之情满足之义来表达,而不是所谓的悲壮情怀。也许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淡忘了“矣”字的本义,于是才使其成为“语已词也”,这可真把“矣”字“大材小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