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着力打造“六个春城”,明确了昆明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推动昆明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举措和实现路径。“六个春城”充分体现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与省委提出的昆明要在“六个方面”当好排头兵(在产业强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管理、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六个方面”当好排头兵)的要求一脉相承。全会关于全面推进昆明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和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力推昆明在全省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

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的“产业高地、实力春城”

溪瀛

2022年是新一届市委履职的第一个年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昆明顶住压力,抓实产业发展这个“硬支撑”,全力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和交通投资拉动经济的困境,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经济社会发展实绩,回答了“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的“发展三问”。

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产业高地、实力春城”的要求,并明确提出2023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的基本目标,再次体现了昆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思路。

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城之基。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和金融活市,进一步强产业、壮市场、优营商,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仍是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最艰巨、最紧迫的任务。

首先,要挖好存量、扩好增量,念好产业“生意经”。具体而言,要管理好、服务好前期招商引资和正在建设、已经投产的重大工业项目,紧盯生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的“专精特新”重点企业,打造好西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辐射南亚东南亚产业高地。

其次,要抓好复工保产,守住企业的“生命线”。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全市复工复产步伐加快,需及时协助企业解决用工荒、用电难、运输阻、资源紧等复工复产困难,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稳定。

再有,要稳住信心、促进消费,守护好市场的“烟火气”。在“新十条”等多项政策举措的加持下,消费活力和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应持续推动“批零住餐”等行业加快回暖,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此外,要推动头部、抓住亮点,打造发展的“新引擎”。可主动探索建立昆明市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将人均投资、人均产值、人均税收、主导产业占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等作为主要指标,切实提升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补齐软硬件设施短板,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最后,要发挥优势、主动融入,注入增长的“新动能”。具体而言,要发挥好昆明的区位优势、省会城市优势、通道优势、枢纽优势和政策优势,以RCEP生效、中老铁路开通、昆明托管磨憨等为契机,充分调动好各方资源,在打造跨境市场、跨境产能、示范合作方面做好文章。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吹响了建设“产业高地、实力春城”的奋进号角,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省会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全力以赴、接续奋斗,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形成全省领跑、全国先进、对周边国家有一定辐射引领作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不懈奋斗。

(作者为经济分析师、硕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着力打造亲商护企的“投资沃土、温馨春城”

卢志华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着力打造“六个春城”,其中之一便是“要加快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打造亲商护企的‘投资沃土、温馨春城’”。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密切相关,“以营商环境的大改善推动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是当前和今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必要条件。而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好这一经验,则是各地区各部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就如何改善营商环境作了再研判和再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思路。

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问题,认清形势至关重要。目前,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对于昆明稳增长、促发展的特殊作用,这也是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进而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背景下,各大城市都在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通过招商引资为发展强引擎、添动力。因而,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非常紧迫,昆明也概莫能外。然而,没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如果说招商引资是“生命线”,那么改善营商环境就是呵护这个“生命线”的全生命、全周期服务。对于昆明而言,如果缺少营商环境上的比较优势,就形不成招商引资上的良好态势。鉴于此,昆明要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紧迫感转化为改善营商环境的主动性,努力实现“万事俱备,只等‘商’来”。

改善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视角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讲,昆明营商环境的改善,一是需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法治保障、市场要素、政务服务这“四个关键”,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创新高地,通过法治保障营造公平环境,通过市场要素迸发竞争活力,通过政务服务提升办事效能。二是需要紧密结合城市的治理布局,真正做到在营商环境改善中更新城市治理布局和在城市治理中提升营商环境质量,特别是需要注重营商环境改善向城市综合治理的效应转换。三是需要牢牢把握自身特点,即把独特的区位优势、当前的开放优势、国家的政策优势、整体的后发优势有机统合起来,以此形成超常规思路、跨越式步子、高质量要求,努力打造立足祖国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流营商环境。

昆明的一流营商环境,需要在虚心学习中努力打造。除了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发达经济圈进行整体学习外,还应该有层次、分类别地进行学习。首先,按照“排头兵”要求和“强省会”行动,昆明应该对标对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其次,着眼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昆明应该认真研究深圳、苏州、温州等先进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营商模式,然后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扬长避短,探索出具有昆明特色的营商环境建设新路子。此外,昆明也应该借鉴重庆、成都等兄弟城市在营商环境布局方面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努力做到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努力成为亲商护企的“投资沃土、温馨春城”。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

着力打造包容并蓄的“辐射中心、开放春城”

李彦龙

在近期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市委立足昆明独特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定位,着眼于全国、全省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明确了分阶段谋划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坚决“当好排头兵”,努力“实现大发展”,到2035年在全省“率先现代化”。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大改革、大开放促进昆明大发展,市委提出了八个“坚定不移”、打造“六个春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其中就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助力云南建设辐射中心,着力打造包容并蓄的“辐射中心、开放春城”,全面提升昆明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扛起省会城市担当。

打造“辐射中心、开放春城”必须坚持包容并蓄。包容并蓄是云南人千百年来形成的光荣传统,云南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包容并蓄史、多文化的交流交融交汇史。云南民族文化历来就呈现出丰富多样、开放兼容、跨国跨境、和谐共存的特色。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云南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既保留自身特色,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民族意识,形成了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特色的多元统一体,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整体,形成了包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在打造“辐射中心、开放昆明”中坚持包容并蓄,就是要做到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充分利用与南亚东南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源相融、商源相通的优势,以打造“辐射中心、开放春城”为契机,不断提升昆明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层次,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就是要克服和摆脱小富即安、自给自足、固步自封等落后思想的束缚,把昆明放在西南、放在全国、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下来定位和谋划,以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战略眼光来审视和定位昆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卓越胆识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

打造“辐射中心、开放春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完成、分阶段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尤其是要打造好“辐射中心、开放春城”,离不开解放思想,离不开改革创新,离不开扩大开放。在打造“辐射中心、开放春城”中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通过大力解放思想来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思维定势,开阔视野、提升格局,把握机遇优势、认清短板弱项,做到“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坚决执行”,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就是要放大胆量、放宽思路、放开手脚,做到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闯新路、破除老套路,大胆想、大胆闯、大胆试,以改革思维和创新举措推动昆明大发展;就是要牢牢立足本地、善于学习、勇于开创,既要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敢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开拓思路、开阔眼界、善于总结,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真正做到在持续解放思想中推动改革创新,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打造“辐射中心、开放春城”。

(作者为博士、副教授,本报特约评论员)

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

朱静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考察云南,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昆明作为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着力打造“六个春城”,建设宜人宜居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有着事关未来发展、事关生态文明、事关人民幸福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为此,必须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模式,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

首先,从理论到实践,以知行合一为关键路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是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在昆明的落地创新,为打造出更显品质、更有底蕴、更富魅力的春城,就必须更好地以昆明的理论指导昆明的实践,以昆明的实践反过来推进昆明的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为此,要加大“高原明珠、绿美春城”的宣传,让该行动指南和工作方案深入人心,增强全市党员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更有效地将思想上的收获化为行动上的自觉,在具体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过程中,将昆明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省会贡献。

其次,从城市到乡村,以统筹城乡为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绿色活力的昆明,不单是要关注城市的发展进步,更要将注意力放在广大乡村地区。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宜人宜居就没有昆明整体的缤纷多彩。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破除城乡之间方方面面的差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丽中国、为全体昆明人民共享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再次,从治理到建设,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举措。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符合历史潮流的演进规律,也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在此过程中,昆明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接续处理当前遗留的历史问题、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同时,不断调整工作重心,将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一项核心举措,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等,让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自觉地建构起牢靠的底线意识,将“处理已有问题”转化为“避免问题产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后,从当前到未来,以持续协调为主要目标。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时一策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的建设亦是如此。要知道,我们的行动是在当下的,而目标是指向将来的,宜人宜居的昆明,不单是能使当代人享受到,更可以让后代人也感受到,要让昆明这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公园城市持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在协调发展上赓续理念、持续推进、不断创新。

(作者为博士、云南财经大学讲师,本报特约评论员)

着力打造文明和谐的“团结花开、幸福春城”

杨敏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重要指示精神,对标省委对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部署要求,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着力打造“产业高地、实力春城”“投资沃土、温馨春城”“辐射中心、开放春城”“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团结花开、幸福春城”“踔厉奋发、效能春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成为昆明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在诸多要求中,“团结花开、幸福春城”是对昆明发展所寄予的厚重期望,其中蕴含了着力打造文明与和谐城市的美好寓意。

文明与和谐是一个城市良性发展的目标,二者是一体两面。文明不仅指向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强调市民的文明素质。文明的城市不仅反映了整体社会的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治理能力,同时也能为城市发展积蓄起强大的文化力量,滋养城市未来的发展。昆明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已经付出了诸多努力,特别是昆明开展的“提升城市品质七大行动”,涵盖了不同的城市管理系统性维度,从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更新、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不同方面推动昆明的发展,并且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为昆明整体的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和谐,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也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方面,昆明在全力打造绿色、宜居、宜业等领域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例如,昆明努力构建以“水清、天蓝、物种多样、产业生态”为特色的城市景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数据显示,主城空气质量在5年内一直保持98%以上的优良率,滇池全湖水质达到近30年来最好水平,环湖生态得以健康发展,生物多样性总体达到“物种较丰富、生态系统类型较多、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水平,滇中新区引进了一批新能源、高科技产业等。昆明积极调整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低碳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在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方面,昆明鼓励市民参与公共生活,深入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5 N”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我家人人爱、人人为我家”……全市上下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持续增强。

城市是人的家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带来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因此,在着力打造"团结花开、幸福春城"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开展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昆明要着力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生活需求、发展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总之,唯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和谐城市,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早日实现“团结花开、幸福春城”。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着力打造鼎力争先的“踔厉奋发、效能春城”

雅阅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进新征程,全市上下应当把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安排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深入实施实干争先工程,坚定信心、务实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打造鼎力争先的“踔厉奋发、效能春城”,展示昆明干部队伍良好精神风貌和担当务实作风,为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凝聚想干事、会干事和干成事、不出事共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激励党员干部在为民履职、为企服务中敢于担当作为。

坚持实干导向和实效标准,锻造堪当“排头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基层、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选人用人导向。大力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主战场培养锻炼干部。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磨砺选拔干部,不断提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政治坚定、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庸懒散拖、阻碍事业发展的干部,坚决果断调整处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锻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倡导解放思想和求真务实,持续推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多想干得成事的办法、不找干不成事的理由,不断增强效率意识、效能意识、效益意识,在“效”上看高低、见担当、显精神。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持续推动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推动形成转作风、下基层、抓落实的强大工作合力。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和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形成大抓经济的浓厚氛围。坚持把昆明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来审视,放在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来谋划,找到昆明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点、突破口和着力点。始终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和执着,大抓产业发展、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营商环境,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确保经济运行整体稳定。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责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各级党政“一把手”带头抓经济工作,亲自抓产业发展、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个个争当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不断增强“比”的劲头、“学”的热情、“赶”的动力、“超”的追求,加快形成学典型、争一流、创佳绩的生动局面。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

来源:昆明日报

责编:谢春梅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戳图片关注更多内容

↓↓↓

昆明现代产业体系 谋划昆明现代化建设实现路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