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穗小鱼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1)

题记: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小说里对大时代中小人物命运的精准描述,对个体发展的梦想、奋斗、苦痛与放弃的关注与同情,使之成为公认的现实主义文学高峰。

作品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的青年,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算计和规划,梦想着凭借城市的劳作,能够在纷繁的城市中立足,通过不断地积累,最终过上安稳体面的生活。但现实是残酷的——个体对环境的误判,强权对弱势的倾轧,乡土与都市的文化冲突,向上的艰难与堕落的诱惑。所有这一切最终击溃了祥子的梦想,只留下难以逾越的底层宿命。

一如老舍所言:

“愚蠢和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2)

祥子的第一次“清零”——越来越活不起

100年前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畸形,失衡”是当时旧社会的代名词,绝大多数人都过着贫苦的生活。但是,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平甚是繁华,街上已然有了汽车。那些富裕点的人家出门,习惯叫上一辆用人力拉着的洋车,祥子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3)

祥子,父母双亡,十八岁只身一人来到北平闯荡。北平对祥子来说是陌生的,因为他自小就住在农村,从未进过城;北平也是热闹的,热闹便意味着到处是生机,到处是生计。但是在那个年代,生计远比生机更重要。所以,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把北平视为实现梦想的最佳落脚点,祥子自不例外。虽然,祥子的梦想渺小的不值一提,无非就是吃饱穿暖,活得体面点。

然而,陌生而热闹的城市,生机之下一片凄冷。这凄冷来自于社会,也来自于人心。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社会的凄冷自不必说。压榨、欺凌、强取豪夺的背景之下,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民不聊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的匮乏直接带来的就是人们精神的贫瘠和内心的冰冷。穷途末路之下,只能选择自顾自怜。这就是人性,无关乎善与恶。

祥子没有知识,没有阔亲戚,他只有宽阔的肩膀和使不完的力气。自打十八岁进城,凡是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儿他几乎全做过了。不久后,他就发现做别的苦工收入都是有限的,只有拉车多一些变化和机会。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拉起了洋车,他要用这个营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聪明,他要尽快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体面的生活。

于是,我们看到了样子杀着腰,宽肩乍背,肥腿的长裤,藏青的小褂,靠着自己的蛮力气,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4)

从早到晚,由南向北,从东到西,祥子像是被人抽着转的陀螺一刻不停地奔波于大街小巷,这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祥子要的是一辆属于自己的上等车,而我们要的是一处属于自己的宽大房子。这不正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千千万万人的真实写照吗,为了生存,我们只能拼了命的与生活死磕。

但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洋车谈何容易,需要一百块钱。一天要是能攒下一毛钱的话,攒够一百块钱需要1000天,也就是三年。但是,祥子决心已定,必须要买车。为了不再受栓车人的气,为了睁开眼拉上活儿就有饭吃。

于是,一天、两天.....,一滴汗、两滴汗.....,他不停地奔跑着,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向骆驼一样,勤劳而坚毅、抗压而隐忍。但是,老舍又在开篇写道:“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或许,作者在有意隐喻着一个事实: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勤劳坚毅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向往独立和自由的心。而独立和自由才是他们最终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心中有“宗教”的人都有着善良和淳朴的一面,祥子也是。他“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知足、不争,拉车从不与别人争生意,有时候甚至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对生活的要求十分简单,不吸烟、不喝酒、不近女色,甚至连包好茶叶也不喝,为的是每月能多攒下俩钱。

他从风里头雨里头咬牙,从饭里头茶里头自苦,用了三四年,不知道流了多少万滴汗,终于攒够了买车的钱。自此,生活就像有了盼头。他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拉活,步子跑起来好像比以前更加轻便了,小说的原话讲,“连拉车的姿态都是那么的明媚”。即使是半夜三更回到家,也必是仔仔细细地把车子擦得程亮。四爷多次调侃道:“苍蝇落上去都要摔一跟头”。仗着自己年轻,他比以前更不惜命了,虎妞劝他“悠着点呗,当你铁打的啊,累吐血了可是你自个儿的事。”可祥子却说:“我不这么奔,吃什么呀。”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5)

祥子本想就这样“累并快乐着”朝着自己的人生曙光迈进,然后讨个老婆,养个孩子过完一生。可是,命运似乎就爱跟穷人作对。他这份美好的梦想,在去往清华大学的路上破灭了。

一日,他刚拉完一单一块四毛钱的生意,刚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就迎面走过来两个人说要去清华。而此时,西直门外正抓车呢,几乎没人敢拉。平时三毛钱的活儿也涨到了两块,为了这2块钱的“暴利”祥子决定冒一次险,嘴里不断地安慰着自己“是福不是祸”。

可终究还是祸,走到半路,突然闯出来一群逃兵,把他用血汗钱刚买不到半年的洋车掳走了,还被暴打了一顿。身上的伤不久后会好,可心里的伤却如何去治愈。吃苦,受累,遭人讥讽时都没流过一滴眼泪的样子,此时默默地落下了泪水。他不但恨那些兵,他恨这世上的一切。他嘶吼着:“凭什么把人欺负到这种地步,凭什么?”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6)

没人会听到,即使听到了,又有谁愿意出手相助。他曾离自己的梦想那么近,他曾觉得生活从此有了盼头。可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棒,这一棒让之前的努力灰飞烟灭。也一并把他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敲得粉碎。他抓不住一根稻草。坠落着、坠落着......

这是祥子的第一次“清零”,他唯一用来在人生道路上“打怪”的装备——洋车,被逃兵掳走了。祥子的坚毅与逃兵的懦弱,祥子的勤奋拼搏与军阀的不劳而获等等这些针锋相对的描写,深深地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其实,祥子只是那个时代广大劳苦大众的缩影。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在那个像布满了蛛网的社会里,每一次“清零”都是在他充满疤痕的伤口上撒盐,让他疼痛难忍,让他越来越活不起。

是啊,现实中的我们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也同样有越来越活不起的感觉。但是,有时候我们就像“斗落了大腿的蟋蟀,还想用小腿儿往前爬”。

这只“蟋蟀”,不只是祥子,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7)

祥子的第二次“清零”——越来越得活下去

生活还得要继续,日子还得过下去。无奈之下,祥子牵走了逃兵丢下的三只骆驼,卖了30块钱,再次来到北平。北平还是那个北平,可祥子的心境却完全不一样了。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8)

“初秋的夜晚,星光叶影里阵阵的小风,祥子抬起头,看着高远的天河,叹了口气。这么凉爽的天,他的胸脯又是那么宽,可是他觉到空气仿佛不够,胸中非常憋闷。他想坐下痛哭一场。以自己的体格,以自己的忍性,以自己的要强,会让人当作猪狗,会维持不住一个事情,他不只怨恨杨家那一伙人,而渺茫的觉到一种无望,恐怕自己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起色了。拉着铺盖卷,他越走越慢,好象自己已经不是拿起腿就能跑个十里八里的祥子了。”(摘自《骆驼祥子》第六章)

到底哪儿才是自己的落脚地呢?偌大的北京城真的容不下一个小小的祥子吗?心里的骨气让他拒绝去人和车场,但现实的窘境又逼着他再次走了进去。

面对老伙计的调侃,“祥子发财了,牵了300只骆驼”;面对四爷的讥讽,“祥子,你的新车呢?”他隐忍着,虽然心里满是憋屈和泪水。

就如前文所说,祥子就像“斗落了大腿的蟋蟀,还想用小腿儿往前爬”。他没有灰心,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他拉包月儿的活,一来这样的“工作”稳定;二来,挣得比拉散客多。祥子比以前更加拼命的拉活,他想尽快挣到100块钱,再买一辆新车,来以此洗刷自己的屈辱。否则,他只剩下被伙计们嘲笑的份儿。

他一面拼命的攒钱,一面严苛的律己。祥子的克己从一件事上便可以看出来,某一日,四爷出门不在家,虎妞招呼他进屋坐坐,逼他喝酒。实际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色诱。“他警告着自己,须要小心;可是他又要大胆,他连喝了三盅酒,忘了什么叫作小心。迷迷忽忽的看着她,他不知为什么觉得非常痛快,大胆;极勇敢的要马上抓到一种新的经验与快乐。”一向惜墨的老舍把此处描写的极为精妙。他又写到:“余光散尽,黑暗似晃动了几下,又包合起来,静静懒懒的群星又复了原位,在秋风上微笑。地上飞着些寻求情侣的秋萤,也作着星样的游戏。”祥子平生第一次破了戒,“失身”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原谅的事儿。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9)

第二天一大早,祥子就拉着车出门了。昨天夜里的事教他疑惑,羞愧,难过,他冲到澡堂,把自己泡在池子里,从上到下狠狠洗了一通。“祥子始终不肯随和,一来他自居为要强的人,不能把钱花在娘儿们身上;二来他亲眼得见那些花冤钱的傻子们——有的才十八九岁——在厕所里头顶着墙还撒不出尿来。”所以,他必须规规矩矩,才能对得起将来的老婆。祥子压根就瞧不上虎妞,甚至打心眼里觉得她可恨可厌。比那些抢去他的车,而且几乎要了他的命的那些大兵,还令人可恨可厌!因为,虎妞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他现在成了个偷娘们的人!

他越想越惭愧,越想越羞耻,一整天都垂头丧气的,打不起一点精神。拉起车来也没了往日的“明媚姿态”,实际上,这一天他根本就没揽上几单活。他只想喝酒,把自己灌醉。收车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曾经的老主顾曹先生。曹先生和太太为人和善,在曹宅他能察觉到一种人情,一种体谅,使人心中痛快。于是,当曹先生提出让他过来拉包月时,祥子满口答应下来。

曹先生就像是祥子人生沙漠中的绿洲,让他再度对梦想有了期望。他把钱一分一毛的攒下来,放进瓦罐里。即使高妈教他放贷,搞点投资,他也不肯。毕竟,对穷人来说,守着钱更踏实。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工钱塞进瓦罐,再拿起来晃荡晃荡,听着声音越来越厚重,这便是一种满足。

可是,这片“绿洲”再次要了祥子的命,碎了他买车的梦。原来,“曹先生是乱党,拿住就要枪毙。”孙侦探就是抓住这个把柄,不断地给祥子下套。在恐吓的过程中,用枪顶着祥子的脑袋,让他拿钱买命。无奈之下,祥子从被窝里逃出瓦罐。侦探一把抢过来,往墙上一碰。祥子看着用血汗换来的钱哗啦啦地洒在地上,心也跟着碎了一地。祥子蹲在地上哭诉着:“我招谁惹谁了?”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10)

侦探冷笑道:“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还没有等祥子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祥子的点儿背吗?或许真背。但是我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却对侦探所说的“碰在点儿上”这个“点儿”思考良多。这个“点儿”到底指的是什么?

个人认为,这个“点儿”就是指上个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种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沉沦,强权对弱势的倾轧......。在这样的大背影下,底层人民无论如何努力也逃不脱的宿命。

祥子的遭遇仅仅是个缩影,深刻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也隐喻出“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社会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那个病态的旧社会把他一次次地白纸揉皱,最终揉成抚不平的纸团。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11)

祥子的第三次“清零”——卖车葬妻,依然有梦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12)

这是老舍先生发自肺腑之言,他这个教书匠看得比谁都真切。我们都希望好人有好报,但很多时候却不得善终。前两次的打击对祥子来说是莫大的,他找不到一点活着的意义。所以,即使被虎妞据为己有他也认了。他反抗不得,好像越反抗越沉沦,越反抗越没有出路。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小说中,有一段喝得醉醺醺的二强子对闺女小福子说的话,让人恨的牙痒痒,却又忍不住落泪。

“你要真心疼你的兄弟,你就有法儿挣钱养活他们!都指着我呀,我成天际去给人家当牲口,我得先吃饱;我能空着肚子跑吗?教我一个跟头摔死,你看着可乐是怎着?你闲着也是闲着,有现成的,不卖等什么?”

“有现成的,不卖等什么?”,你可以说这是人性的恶,但难道不是社会的恶吗?但凡有一点儿办法,没有任何一个父亲会怂恿着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卖身养家。

其实,“卖身养家”的又何尝小福子一个人。就像二强子和祥子的对话:“车夫卖汗,女人卖身”,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景象,甚至很少有人觉得卖身有什么不耻。对祥子来说,他自己不也是相当于“卖了身”。他娶了虎妞,心里依然打着小算盘。

人和车场的易主让虎妞一气之下,拿出积蓄给祥子买了一辆上等的好车,这总算遂了祥子的愿。从此,他又可以拉上自己的车,而这一次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13)

但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接生婆毫无办法,只有催着祥子去请一个好的大夫来替虎妞接生。祥子冒着大雨,飞奔到大夫家里,但是他拿不出那30块钱高昂的出诊费。无论他怎么恳求,大夫都不为所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会意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自古有之,因病返穷的现象在当下依旧不足为怪。

最终,他眼睁睁地看着虎妞死于难产,更可悲的是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然而即便如此,祥子的内心依然有梦。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才最终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14)

纵观祥子生活的社会现实,既有反动统治下政治的黑暗、时局的动荡;又有战乱、天灾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挤压,致使下层劳动者生活在罪恶的地狱里。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层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是社会的产物。作为一个农村破产的失地农民,想要实现在城市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的梦想,在当时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简直比登天还难。黑暗的社会环境终究击垮了祥子美丽的梦想。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

老舍先生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于祥子身上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昧的善良民众在病态的旧社会的堕落。

其实,老者先生大可以把祥子经过“三起三落”的折磨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从此过上体面的生活。《骆驼祥子》在国外改编的译本中就是以喜剧收场,小福子跟着祥子向着光明的未来奔波。但是,先生并没有这么做,他把小福子写死,把祥子写“残”——不仅身残,志也残。就是想突出病态的旧社会,就是想揭露“被摘了心”的底层人们是多么悲惨和无助。

读完整部小说,我并不想去指摘祥子最后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祥子一世的悲惨命运中,在当时暗无天日的社会背景下,我更加看到了一个对抗命运的勇者,也从祥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骆驼祥子的生存方法(骆驼祥子纵然越来越活不起)(15)

谁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或许正是因为有遗憾,人生才如此值得留恋。现实中的我们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也同样有越来越活不起的感觉。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会选择驻足不前或是躺到不干。而是,像那只就算“斗落了大腿,还想用小腿儿往前爬的蟋蟀”。

一如前文所言,这“蟋蟀”,不只是祥子,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的阳光总会照进来。”生活中,我们也总是抱怨社会的不公,总是怪罪命运的不济,也时常被挫折、困难、失败和现实按在地上摩擦。但是,绝少有人会认怂,依然顽强地向上生长。就像罗曼.罗兰所说: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依然会为美好的生活持之奋进。”

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在人生的跑道上,只有那些奋斗不息,一直向前跑的人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最终达到幸福的目的地。

纵然,越来越活不起;也要,越来越得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