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部2006年奥斯卡提名电影《身为人母》,人们更愿意津津乐道美国中产阶级在物质上获得满足的同时,心灵上的相对空虚的状态。

其中以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年轻母亲,一位沉闷的家庭主妇到婚外情妇这一段情节大量吸睛。而我始终对翻译后的中文影片名字“身为人母”久久思量,当女人变成“母亲”到底意味着什么?

影片中三位母亲,住在同一个街区,过着不一样的人生,当女人变成母亲后,人生轨迹从此被改写,遇到迷茫和困惑。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1)

01、如果选择做全职妈妈,该如何安放“自我”灵魂?

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在《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一书中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等我们长大成人,让我们陷入困惑,想知道为什么从未有人告诉过我们为人父母意味着什么?”

影片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萨拉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女性,拥有高学历家庭经济实力稳定,对人生有自己的见解,如今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源自生了孩子之后选择做全职妈妈,一切都变了......

①过度挤压的精神空间

影片开场,就是萨拉置身于社区游乐场,与三位全职妈妈的格格不入场景,她曾是研究典型郊区妇女行为的学者,讽刺的是如今她置身其中,她即愤愤不满这些对婚姻育儿保守主义的陈词滥调,但目前的全职妈妈身份,还能不能理性思考这一命题?

高知女性萨拉寻求的是对世界最纯粹的真实感知,她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普通家庭主妇”条理育儿、应付婚姻的随波逐流,但又无助于现实婚姻和育儿的困顿难题之中。

偌大宽敞的别墅,只有不足十平米的方寸间,陈放着她婚前旧物和书籍,她有时伏案而作、读书写字,却经常被女儿打断求陪伴。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2)

房屋中的空间隐喻着作为高知女性婚后生子成为全职妈妈们后,看起来豪华阵容,人生圆满,而实际上生存和精神空间被过度挤压,身心疲惫下的压抑苦闷。

②渴望能够抉择的成长空间

萨拉每天带着女儿一直郁郁寡欢,困在家里精神崩溃,走进社群格格不入,她忘记给女儿带午饭,发表自由教育言论,即便她很努力,还是“全职妈妈”圈里认定的“不合格妈妈”。

在沉寂的生活中,故事线让萨拉和奶爸布莱德两个渴望活力和变化的人爱恋在一起,并如《包法利夫人》情节一样策划一场私奔。最终结局是两个人回归现实生活,幡然领悟那不是“爱”,是对现实的逃避,渴望“能够抉择”的瞬间。

在今天,“选事业还是选家庭”还会成为女性的两难选择?这并不是因为婚姻可能遭遇破裂,事业前程多桀坎坷,或者是育儿路上多艰难,而是我们越来越渴望探求种种身份之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精神内核和成长空间。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3)

全职妈妈很容易陷入精神困境,她们疲惫不堪,却想要弄明白“我是谁”,想知道,对“她”而言,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渴望那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那么假如在育儿路上,夫妻能够携手共进,相互关爱而宽容理解,困难de

影片中萨拉一直可克制台词,但在和几位夫人一起讨论《包法利夫人》中,有关主角爱玛出轨时,萨拉解读出包法利夫人内心的深邃:

“不是那份不忠,而是那份渴望,那份对于抉择的渴望,以及拒绝苦难的决心。”

02、如果做职场妈妈,该如何平衡家庭的和谐稳定?

作为职场妈妈,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母亲承担部分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一边应付繁忙的工作,远远超出她们应有的份额。

工业革命改变了男女之间的经济关系,离婚率也随之上升。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觉醒,掌握了经济上的自主性,而到目前为止,部分家长出现女性主导家庭经济地位,男性居家育儿做家务的趋势,影片中的,凯西的家庭是职场妈妈和家庭妇男搭配。

①阻断和孩子“情感依恋”

职场妈妈面临最大的问题,来自情感上和孩子双方的“分离焦虑”。

凯西每天回家下班就想和儿子黏在一起,每天晚饭后,她陪他玩耍读书,让丈夫去图书馆准备律师资格考试。她不舍得让儿子去自己房间睡觉,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凯西的儿子不管夏天多么炎热,都带着一顶绵厚的小丑帽子,妈妈下班推门回家的一刻,孩子飞奔向母亲怀抱的同时,把帽子扔在地上。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宝宝在出生后,与妈妈密切接触中逐渐形成了依恋的情感纽带,当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开始萌发自己幼稚的独立意识时,便把这种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作为一个“安全岛”。

慢慢去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确认依恋者的存在,孩子会借用“某种物品”和“某种情绪”缓解情感上的分离焦虑。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4)

凯西作为职场妈妈 ,工作繁忙不能陪伴孩子,孩子想到了用这样一顶厚重的帽子代替母亲抚摸自己带来的“安全感”。

这种情感一旦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到宝宝心理的健康发育。

②“平衡”事业与家庭?不如说是“兼顾”

在这对“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中,导演更趋向于展示奶爸的落寞和心理变化。妻子凯西是“完美”的化身,曼妙身材积极向上,性格温和热爱家庭,这对儿夫妻唯一的冲突在于,布莱德是否参加法律考试的态度上。

作为家中唯一一位经济来源者,既要上班早回家,又要兼顾布莱德的考试复习,还要到家全部身心陪伴儿子,影片中并没有凯西的身心劳累的镜头语言,但女性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职场妈妈该如何事业与家庭?

这是个现代女性无解的难题,全球的职场妈妈都在兼顾“成就自己”,努力做好母亲的道路上。

智联公布《2020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再现了职场妈妈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心路历程。在工作上,职场妈妈与其他婚育状态的女性无异,日均投入9小时左右。在家务方面,职场妈妈平均每天花费1.6小时。

除工作以外,不同婚育状态的职场女性在时间管理与收入分配上差别显著。87.2%的职场妈妈下班后主要陪伴家人,这一比例是未婚女性的2倍之多;而在休息娱乐上,职场妈妈投入的时间远低于其他职场女性群体。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5)

女性在生育前后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而每位妈妈都要自主学习,如何兼顾家庭和事业的难题,而对孩子陪伴和教育,是每位母亲内心无法放弃的难题核心问题。

著名育儿教育专家李玫瑾就提倡国家立法能给母亲三年的抚养期,包括经济和各方面的保障。她认为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庭养育,而家庭养育最重要的是要给家庭养育的时间。

03、如果有个“生理缺陷”的孩子,该如何成为母亲?

梅的儿子罗尼患有性心理障碍,是整个城镇中可怕的恶魔,被放出狱的“恋童癖”,人人避之。

①愿意用一生唤醒孩子的“正常”

获假释的“恋童癖”罗尼是整个社区的“异类”,美国中产阶级天生的道德感不断升级罗尼的罪恶,罗尼和她的母亲梅陷入终日不安宁中。

社会道德评判眼光却并不如母亲般宽容,罗尼在这个社区中,即便带着脚蹼和潜水镜也会被认出,并人群迅速散开,隔离于世,除了母亲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梅是年迈的母亲,当意识到生命垂危,“母亲”这个世界上最包容的人将要离去,她开始为儿子做一系列的打算,默默清除“玷污”字迹,引导走向正常的婚恋,给与罗尼婴儿时期的安全感和鼓励。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观点:人降生时并没有动物所具有的适应某些行为的机制,人对父母的依赖比任何动物都多,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也比受自发本能行为调节的动物差得多。他忍受着因缺乏本能机制所引发的所有危险和恐惧。

这正是梅作为母亲,天生母爱使然为儿子一生所依赖,她清楚儿子生而为人的缺陷自身无法克服危险和恐惧,终其一生都在给与罗尼安全感和调剂,用一个人“爱”去对抗整个世界的“恶意”。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梅对罗尼说:每个生命都是奇迹。罗尼也在努力寻求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6)

②母亲的期许是“诅咒”还是”祝福“?

梅终究还是挡在了儿子的面前,死于道德评判冲突下意外,在临终前写下了唯一的字条:

“Please be a good boy”做一个好人。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7)

当罗尼收拾母亲遗物时,看到字条崩溃大哭,冲出家门,当观众以为罗尼一定情绪失控再次犯罪或者自杀的时候,结局出乎意料。

罗尼躲在社区操场自宫以兑现母亲对自己最后的嘱托和期许,身患疾病感觉到无能为力,罗尼绝望中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

很多人评判母亲梅的遗言是一种诅咒,让罗尼一直活在被期许的人生里,让罗尼陷入极端的自我毁灭中。但我能理解梅作为母亲对孩子后半生的惦念和嘱托。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过:“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梅处于母亲本能用生命守护罗尼减少社会道德谴责,用爱与鼓励陪伴着身心残缺的孩子走向“正常化”,在与孩子生命分离的那最后一刻,爆发的是母性光辉,是孩子独立人格的催化剂。

“爱”和“母性”都是意识形态机制。“母爱”是女性大于自我需求,可以引发”自我献身“精神,将孩子的“成长”看作自己的幸福的一种机制。

梅是伟大的母亲,内心平静的接受患有心理障碍的残缺的孩子,接受得了外界对孩子的评判,用生命守护孩子的母爱与决心,而最后用母爱之光给罗尼送上后半生的期许和肯定。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8)

04、当女人变成母亲,重塑生命意义,即便困难重重

三位母亲,都因为有了孩子改变了命运,但孩子又赋予“母亲”以人生更丰富的意义。她们看似迷茫无助,实际上内心充满了母爱的坚定。

①孩子是妈妈的软肋,也是妈妈的铠甲

尼采曾说: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爱没有期限,爱是永恒;另一个是心中有爱的人可以战胜一切。

人生而孤独,却因爱圆满。影片中当萨拉偷偷幽会回家,看到的是女儿精心制作的礼物欢迎妈妈回来;当萨拉准备私奔,看见女儿在夜灯下看“飞蛾扑火”顿时领悟,孩子是妈妈的软肋,其实也是妈妈的铠甲,渗透人生更大的希望和勇气。

做妈妈后你身体发生了哪些改变(身为人母三位妈妈的自白)(9)

电影《风雨哈佛路》可丽丝的经典台词:“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

②“自我”与“母亲”其实可以相互成就

很多年轻女性看到新生妈妈的生活,内心产生生育恐惧。当女人成为母亲,看到的更多想萨拉一样逐渐失去“自我”,像“凯西”一样压力繁重,像梅一样一生被孩子拖累,生育变成了女人人生的割裂。

但正如影片所表达的一样,有了孩子的女性,人生从此改变了轨迹,但也丰富了人生的意义。女人在成为妈妈的过程中,逐渐摸索成熟,并不是摆脱“母亲”的角色,而是找到一种更合适的途径“自我”与“母亲”的途径。

写在最后

《身为人母》这部影片,故事显得平淡而真实,表面上平静的小镇,每个家庭都暗涌着多变的矛盾与迂回。每一位母亲看似普通无恙,其实一直在默默经历着生命轨迹的改变和成长。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是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莫言《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