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多年后,他的外孙女孔东梅带着对外公的怀念走访在韶山和延安各地,探寻着毛家先辈的足迹。

据孔东梅说,在韶山冲毛家原本是外来户,是元朝末年毛氏祖先迁居此地的,而毛家族谱上所记载的故事,则是从毛家第7代开始。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

图 | 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在韶山

那么,毛主席是毛家第几代人呢?在毛家族谱上究竟记载着哪些故事?

毛太华是什么人?

孔东梅在《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一书中讲述,在元朝末年,毛氏祖先跟随族人从江西迁到湖南。但按照官方的说法,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怎么和江西扯上关系了呢?原来这一切都和毛家祖先毛太华有关。

在现存的韶山《毛氏族谱》中记载:“我族始祖太华公,元至正时人也,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王氏,生八子。”

因此可以得知,毛太华是江西吉州人,而且是因为频频战乱最后迁入了云南等地。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2)

毛氏家族源于周文王八子,周武王的五弟姬郑,在中国近3000个姓氏中,毛氏人口居63位,此后数年,毛氏家族一直生活在黄河流域。

在毛氏后人中,大将毛宝在挽救晋朝时也曾功勋卓著,被封为州陵长开国侯,后来在与后赵石虎的战争中,毛宝投江殉节,归葬羲陵,从此被奉为毛氏南宗的一世祖。

其实这说起来就有点远了,到了五代十国,南唐工部尚书毛让之子毛休,算是毛氏毛宝的第15代孙,他以银青光禄大夫出任吉州太守,所以便在吉州定居下来,当时他们的子孙在吉州繁衍生息,已经有40多代。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红巾起义军到处都是,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毛氏后人毛太华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史书记载,毛太华带着家人向东南方向逃难,途中参军。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3)

直到明朝建立后,毛太华跟随一个军官然后跟随明朝大将傅友德等人前往云南作战,根据毛氏族谱记载,其中说的“澜沧卫”实际上指的就是云南的澜沧卫。云南平定以后,朱元璋命令部分士兵镇守云南,毛太华便是其中一个。

此后,毛太华便在当地娶妻生子,他的妻子姓王,是云南的一位少数民族女子,在当时成家立业繁衍子孙也算是一种潮流了。

不久,毛太华年纪偏大,他向上级请求告老还乡,最后得到批准,他刚回到江西,江西就经过一次人口大迁移。

当时湖南经过连年战乱,人口大减,特别是湘潭县,在陈友谅的摧残下人口由以前的十万人锐减到2万人,所以明朝朝廷为了促进人口平衡,决定从江西迁入大量人口,毛太华随之迁入了湘乡县。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4)

那还是1380年,毛太华举家迁移到湘乡县,十多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移到了湘潭县的韶山冲,从此,毛氏家族便在韶山开垦荒地,繁衍生息。

所以从毛太华算起,毛主席算是毛氏家族的第20代子孙,据孔东梅在书中讲述,毛家在此定居后,一直到了第七代,毛氏后人才正式打柴狩猎,在这里成为了大姓家族。

他们开始修建祠堂,开始给孩子们定排行,所以才有了毛氏家族上所写的“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毛主席的祖父为“恩”字辈,父亲毛顺生为“贻”字辈,毛主席为“泽”字辈,所以包括毛岸英在内,他们都有自己族谱上的名字。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5)

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名恩普,为人老实厚道,1878年和哥哥分家后,从祖居地韶山东茅塘搬到了韶山冲,建造了五间茅草屋,后来生活所迫,把家里的东西都变卖了,58岁去世时,毛泽东刚刚9岁。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870年出生,曾经上过几年私塾,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16岁时候曾当湘军中当兵,有见识,17岁回乡后开始料理家事,而且还做了点小买卖,其实是贩米营生。毛主席在日后多次回忆过,他的父亲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继承他的家产。

据毛主席曾写的祭母文记载,“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在毛泽东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都因病夭折,所以毛泽东便成为了家里老大。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6)

图 | 毛泽东和父亲合影

毛家的长子毛岸英

之所以特别说到毛岸英,是因为在毛家,毛岸英作为毛主席的长子,具有特别的意义,孔东梅在书中说,毛主席在晚年常常看着毛岸英的照片发呆,足以说明毛主席深爱着这个儿子。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这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第一个孩子,但他经历了诸多磨难。

1930年杨开慧被捕,毛岸英几乎亲眼目睹,入狱后,敌人对杨开慧用尽了各种酷刑,在毛岸英心里留下了阴影,后来组织上把毛岸英救出来交给了毛泽民,也就是他的叔叔。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7)

毛岸英第一句话就是:“叔叔,妈妈被敌人杀害了。”为革命披荆斩棘的毛泽民也瞬间落泪了,随后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被送到上海避难,当时毛岸英在上海成了流浪儿,捡了好久的垃圾,日后毛岸英还专门提及,他说:“我和弟弟当初在上海的生活,和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无异。”

然而等到毛主席得知杨开慧牺牲的确切消息,已经是他们分别3年后。那是1930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水县木口村,从报纸上得知杨开慧牺牲,悲痛欲绝,在给杨开慧建墓时,毛主席特地嘱咐,在墓碑上刻“毛母杨开慧,男岸英岸青岸龙刊”字样,用此纪念。

随后,组织上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毛岸英两兄弟,然后把他们送到苏联避难,当时毛岸英不到15岁。

到了苏联后,毛岸英在学校积极学习,还参加了卫国战争,然后带着自己的战绩回到中国,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到处一片创伤,毛主席为了锻炼毛岸英,毅然让毛岸英参加了基层锻炼。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8)

在解放战争那几年,毛岸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仅成功从“劳动大学”毕业,而且还跟着李克农等人在外交场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可以说各方面都在发展。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爆发,毛岸英毅然决定要去参战,当时距离他新婚整整一周年。

其实在入朝前,毛主席曾和毛岸英进行过一场语重心长的谈话,当时毛岸英刚从长沙板仓给杨开慧扫墓回来,然后径直走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毛岸英说:“爸爸,我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毛主席问:“你为什么要参加抗美援朝?”

毛岸英没多说,就说了句:“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让毛主席十分欣慰,随后还专门找到了彭德怀,请求彭德怀同意这件事。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9)

毛主席其实心里很复杂,他也没有想到,从他这一代开始,有多少人为了战争流离失所,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时毛主席给毛岸英回忆了毛家牺牲的亲人,有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还有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也壮烈牺牲。

这次谈话让毛岸英感触很深,他们都是毛家人的骄傲,带着这份骄傲,毛岸英毅然踏上了朝鲜战场。几个月后,毛主席和儿媳妇谈话时,再次提到这些烈士,不过这次多了一位烈士,那就是毛岸英。

毛岸英在入朝不到40天就牺牲了,这成为了毛主席心里最大的痛。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0)

曾经和毛岸英一起上过战场的战地记者杨大群曾问过毛岸英:“你为什么来朝鲜?你的爸爸放心吗?”毛岸英的回复是:“你们都能来,为什么我不能来?”毛岸英的这句话如果被毛主席知道,一定会更加欣慰。

时任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日后讲述了毛岸英牺牲的细节,11月25日,当天上午11点,敌人飞来了几架飞机,按照平日里的常规,大家都会紧急转移到防空洞。

但毛岸英和另外一个秘书似乎是忘记拿什么东西了又冲回屋子,随后敌人投下了炸弹,这不是普通的炸弹,而是凝固汽油弹。

瞬间,整个司令部一片火海,大地上的大雪全部化成水,等敌机走后大家出来检查人数才发现,毛岸英已经壮烈牺牲。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1)

彭德怀得知后震惊而抽泣,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电报,仅仅100多字,他写了足足一个多小时,他在电文中写道:

11时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被烧死。

从彭德怀的电报中可以看出,毛岸英牺牲已经是事实,但这封电报发回北京后,被周总理细心地扣了下来,因为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怕他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直到几个月后,周总理才把这封电报传给毛主席,当父亲得知儿子牺牲是何反应呢?叶子龙回忆,毛主席的眼睛泪汪汪的,头埋的很低,但是一句哭声都没有。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2)

毛主席说:“打仗总要死人的,毛岸英不过是千万志愿军的一员,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话虽如此,但毛主席心里的痛似乎无人可以理解。

事发后,毛主席一直把这件事对儿媳妇刘思齐保密,直到多年后才公开了毛岸英牺牲的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军陆续回国时,周总理曾提出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和杨开慧安葬在一起,但毛主席坚持把他留在朝鲜,他还是那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3)

就这样,毛岸英被安葬在朝鲜桧仓烈士陵园,在毛岸英的墓碑后,刻着他的碑文简介: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

毛岸英可以说是毛家第二代人中的骄傲,纵观毛家的烈士,毛岸英可以说是让无数中国人都感到惋惜而骄傲的人。

毛家第三代女性:孔东梅

1972年,就在毛主席病重之际,从上海的徐汇区湖南路传来了好消息,毛主席的大女儿生了一个女孩,长得很像毛主席。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4)

图 | 李敏夫妇和孔东梅

当时毛主席患了一场大感冒,身体有恙自然心情不好,但看到上海寄来的照片,他的心情好了一大半。

秘书说,李敏是想让外公给孩子起名字呢,毛主席对起名字向来很拿手,他的孩子们,以及孙子们的名字都是他起的。

70年代正是全国经济不好的时期,这个孩子的到来真是不容易,毛主席想到了自己几年前写的一首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然后他问秘书:“你觉得梅字怎么样?”

“梅好啊,凌寒独自开。”

随后毛主席把“梅”字加在了名字中,然后从自己的名字中取“东”字合并,这才有了“孔东梅”这个名字。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5)

图 | 孔东梅

孔东梅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确实没有见过我的外公,他也没有亲眼见过我,不过我和外公的的确确“见过面”,妈妈曾拿着我的照片给他看,也把他的照片带给我看。她给我起名“孔东梅”,“梅”是他最喜欢的梅花,“东”是他的名字里面的字,怎么样,够大方吧?

但遗憾的是,在孔东梅4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因病逝世。毛主席一直没见过这个外孙女,或许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日后被人称为是最像毛主席的孩子,因为她也有一颗痣。

在李敏的影响下,孔东梅长大后,逐渐爱上了阅读,她不仅喜欢中国的四大名著,而且还喜欢外国文学,甚至从小就喜欢写作等,这其实都是毛主席的基因,毛主席从小就喜欢看书。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6)

1994年,孔东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敏还打算让孔东梅继续深造,所以孔东梅如愿到美国学习。

当时孔东梅已经长大,她多次对妈妈提出,想要去探访外公的足迹,因为她在美国看到,很多外国人都十分崇拜毛主席。

1999年,孔东梅考上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因为学业繁重,每次和妈妈李敏打电话都非常不容易,她把自己的愿望告诉妈妈,得到了妈妈的支持。所以在这样的动力下,孔东梅回到国内后就先后走访了湖南江西等南方各地,探索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7)

图 | 孔东梅在外走访

在湖南时,孔东梅说:在这里,山、石、水、土是和谐的,外公出生、成长在这里,也是和谐的。难怪他几十年对故乡魂牵梦绕。这些感受,我在北京,在上海,在纽约,都是不会产生的。只有在这里,在离外公最近的地方,我才能觉察到这一点。一次全新的人生之旅已经开始了,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持这种亲近大地的姿态,因为外公已经和它融为一体。

经过多年的调查走访,孔东梅把外公的故事集结出版成书,她只为记录外公的故事。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8)

在一次图书签售会上,有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看到孔东梅后泪流不止,老爷爷说:“我见过毛主席,你和毛主席长得太像了,怀念他老人家啊。”孔东梅赶紧过去搀扶,她自己也泪如雨下,她何尝不想念自己的外公。

实际上,除了孔东梅,孔继宁和毛新宇也在讲述毛主席、学习毛主席的道路上一直行走着,他们致力于传播毛主席思想,红色文化,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的故事(孔东梅讲述毛家历史)(19)

她说,我想从第三代后人,同时也是现代女性的角度来看,希望呈现一个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毛泽东,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作为毛家的后人,一定会秉承着毛家家风,把毛主席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毛主席于中国于世界来说,影响力很大,她也会不断地讲述下去,让更多的出生在新时代的孩子们了解伟人的故事,学习伟人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