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烟火人间3000年,俯瞰深居中国西南内陆,远近两列山脉之间、密密麻麻的各式建筑耸立在广阔的平原上,有一座常住人口达1600万的超级都市。而近年愈发炙手可热,为全国民众津津乐道的美食、美景、茶馆和麻将,似乎是这里的人日常闲适生活的全部。

而作为一座数千年城名未改,城址未迁的城市,正所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他们逐一登临这个众生的舞台,共同营造了中国最具烟火气的城市。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1)

千万年前的中国大地,高大的横断山、大巴山、巫山和大娄山持续降生,四面合围,中间形成了巨大的四川盆地,冰川、河流裹挟着砾石泥沙冲出峡谷,不断在山前盆地沉积,历经上百万年,造就了面积达9500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

3000多年前,古蜀人顺岷江而下,翻越重重山岭进入此地,一座规模庞大的都城出现在成都;2300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修建都江堰,将时常泛滥的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灌溉、外江行洪,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1700多年前,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以成都为中心经营蜀汉,在城西修筑官府蜀锦作坊,名为“锦官城”。

公元759年唐末中原板荡之际,47岁的杜甫逃难到成都,寄寓寺庙一段时日后,便开始营建自己的新家,在亲友襄助之下,简陋而别致的草堂在数月之后落成。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杜甫,也终于有了闲情逸致欣赏春日的美景,“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在杜甫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成都无疑给了他最安稳舒适的一段回忆。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2)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4月春光无限好,来到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看竹树掩映,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3)

走进诗史堂,大厅正中陈列着著名画家刘开渠以写实手法雕刻的杜甫塑像。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的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4)

穿过简朴的柴门,便是工部祠。因杜甫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人称“杜工部“,故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正中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并有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正所谓“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闲”。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5)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漫步祠后,听清风鸟语,处处都是一片翠色,光影透过竹林映照一亩方塘,仿佛进入人间仙境,超凡脱俗。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6)

杜甫的茅草屋,为后人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7)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为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少陵”是杜甫别号,相传杜甫困顿都城期间,曾在长安西南“少陵”一带居住,故在诗中常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等。所以后人称他为杜少陵,他所居住的草堂也叫少陵草堂。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8)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是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所成,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达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9)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而今天的花径,是连接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红墙夹道小径。草堂影壁上,为1908年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在通草堂内墙上大书“草堂”二字,并用青花碎瓷镶嵌于此,数度损毁又几经修复。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10)

游走花径,红墙中部门楼往里,即浣花祠(又名冀国夫人祠),为纪念唐代成都女杰冀国夫人于光绪十二年(1866年)所建。据传杜甫离开成都后,冀国公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院给其妻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并因保卫成都而名垂青史,倍受人们尊崇,遂立祠绘像纪念。

杜甫草堂成都草堂(蜀往今来千年成都)(11)

清风穿过竹梢,似在呢喃细语;红墙外地几丛翠竹,荫蔽着石径小道,啁啾的鸟鸣平添几多惬意,清雅胜似当年。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重复走在诗圣曾经走过的路上,恍惚间看着他带着家国情怀和旷世诗情,在周遭的际遇里也明亮春夜的色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拜谒草堂,了却心头夙愿,给予心灵慰藉;当历史早已远去,惟文字长在,精神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