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论语》,学者们更是称赞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们也从论语中知道了圣人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后世尊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伟大事迹和才华是世人皆知的,可是这一切成就都与他的母亲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他的母亲颜徵在,也许历史会不同吧。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夫人一共生了九个孩子都是女儿,叔梁纥的妾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孟是排行老大的意思,皮就是“跛”,是个残疾儿。按照当时的习俗,女儿是不能继嗣的,残疾的儿子也不能继嗣,不久孟皮的母亲也去世了。贤惠的夫人劝叔梁纥再娶一妾为家里延续香火。颜老先生有三个知书达理的女儿,家教良好,品行端正,颜老先生也欣赏叔梁纥的为人和学识,但是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愿意嫁给60多岁的叔梁纥,三女儿颜徵在愿意,于是成就了这门婚事。几年后年近古稀的叔梁纥终于迎来自己的儿子,这就是孔子。
可是孔子的童年并不快乐,他三岁时,叔梁纥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由于孔家人口众多,孔子的母亲和父亲又属于老夫少妻,他们的结合并不被人们接受,所以颜徵在在家中的地位很低,于是她选择了离开孔家。她不仅带走了孔子,还带走了死了母亲的残疾孟皮,一起去了鲁国国都阜城。从此开始独立谋生,过着贫贱而清苦的生活。颜徵在是一个善良伟大的人,从她带走孟皮这件事,足见她的善良,一个死了母亲的孩子,还是残疾,一般是不为正室所容的,作为“三娘”的她却富有同情心,不舍得一个无辜的孩子落入窘迫的境地,不辞辛劳抚养他长大,这样高尚的情操是值得赞美的,想来孔子的仁爱离不开母亲的言传身教。
颜徵在自己纺线织布,种粮种菜艰难度日,孔子从小就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他看到母亲为了抚养自己而付出的汗水和辛酸,懂事的他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从小就帮助母亲干活,所以孔子也十分重视孝道。孔子的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不仅因为她善良勤劳,更因为她十分重视孔子的教育,下决心培养孔子成为受人尊敬的有学识的人才。颜徵在让孔子识礼读书,孔子自己也十分勤奋努力,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还参拜郯子,子产,老子,老莱子,靖叔,师襄子等许多名师,向他们请教学习。
颜徵在由于积劳成疾,在孔子17岁时与世长辞,孔子痛失生母,痛彻心扉,可是由于颜徵在地位低下,依礼要扔在野外乱坟岗,可孔子却表现出非凡的魄力,历经千难万险把母亲与父亲合葬。从前的墓地与地面是平的,孔子认为不加上标志难以寻找,于是就在父母的坟上加土,后来人们纷纷效仿,才有了今天的高于地面的坟墓,这也显示了孔子知礼仪尊孝道且能创新的才能。
颜徵在是一个坚强的人,在丈夫去世后,能独自一人勇敢带着孔子生活;她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靠着自己的双手抚养孔子和孔子同父异母的哥哥孟皮;她更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所以让孔子从小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试想,如果不是颜徵在的坚强勇敢和远见,那么孔子在关系复杂且被人蔑视的孔家生活,步履维艰,也许历史会有不同吧,更可以说如果没有母亲颜徵在,也许就没有被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吧。
#金粉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