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片,不愧是中国 top2 的顶级大学,校庆献礼片能够拍出这样一部明星云集的影片来。

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一说到献礼片,我们脑中立刻会浮现出这样的样貌,立足于成绩展现百年沧桑,立足于现实而回顾过往之流。但是《无问西东》看得出来,在电影作为一部献礼大作的前提下,导演尽力表达出了一种突破这种束缚的尝试,但是限于题材本身(因为题材原因还被禁了几年)和导演的把控能力,这些尝试显得有些尴尬,影片的叙事方式和表现出来的感观晦涩难懂,让人一头雾水。这也是它上映后为何会引发如此的对立和极端的两极化评价的原因。

但从整体来看,导演是下了苦功的,四代人,四个故事,穿越了一个世纪,交相呼应。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大,再回到清华大学,那一代又一代时代之光,和清华大学融汇在一起,不仅仅是一部清华百年史,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的立意是非常高的,不仅仅是讲述了四个故事,还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在缓缓流动着,托起了整部电影的质感,这也给之后同类型影片提供了新的尝试方向。

影片的开头,张果果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就把人带入进了一种思考的氛围当中。

影片的第一部分先交待了四个故事的背景起因,用了倒叙的手法,时间线一直向前推,看上去毫无关联,如果观众这个时候还没有进入状态,就会吐槽情节拖沓,没有逻辑了。

第一、二故事开篇有点琐碎和平淡,好在到了第三个沈光耀的故事开始,让人觉得影片进入了状态,影片全部看完后感觉也是这个故事最为鼓舞人心,能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而第四个吴岭澜的故事,虽然最为简单,但是它却是整部电影叙事的源头,和这那种特殊精神气质的出处。

随着电影剧情的进展,这四个故事中的主要冲突慢慢的浮现出来,无一例外都是故事中的人物,身处在自己时代里,面对时代洪流的裹挟,做出自己的选择。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1)

民国时期(1923年,北平):这是一个中国大变革的时代,积重难返的旧中国,百废待兴。吴岭澜在这个思潮涌动的时代,面对学习文科还是实科的选择犹疑不决。

“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是继续让自己麻木地忙碌着,还是选择自己内心的热爱?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2)

抗战时期(1938年,昆明):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迁址到昆明,但是战争没有因为人们的逃避就能获得哪怕片刻的安宁。国家之大,容不下一张书桌。沈光耀也面临着抉择,是投入到这场时代的滚滚洪流当中,保家卫国,还是继续对母亲不当兵的承诺远离这场战争?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3)

文革时期(1962年,北京):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陈鹏在动乱的年代也要做出选择,是救起血泊中的王敏佳,还是弃她于不顾。而王敏佳是揭发李想,减轻自己所遭受的打击,还是成全对方支边的梦想,独自隐忍承受,每个人都面临着抉择,每个人的抉择甚至都影响到了他人的生死。而最后陈鹏对李想说的那句“死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虽然简单,却将这种精神传承,最终越过那个崩坏的年代延续了下来。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4)

现代时期:(北京):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人们不在面对着生与死这样重要的抉择,但是却面临着更多繁杂琐碎的选择,人们都浮躁焦虑,疲累不堪,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荒芜。故事里张果果卷入了公司内部高层的职场争斗,成了最终斗争的牺牲品,同时因为广告提案认识了急需帮助的四胞胎的家人,给了他们希望,但是因为斗争失败,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这时候原公司的领导让他帮助自己继续高层之间的争斗并许诺优渥的条件,同时对他个人资助四胞胎的行为做出“善意”的警告,一旦开始帮助他们,很可能就是要麻烦一生。同样的,张果果也面对着着自己的抉择。

每个时代,都会给出现成的“最佳选择”,它让人们明哲保身,不要多管闲事。但是四个故事里面主人公最后都给出了自己的选择,不是“最佳选择”,而是一种浓烈高尚的精神所带来的的抉择: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校长的一席话,直接道明了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不迎合潮流,遵从内心的真实。当梅老师讲出这段话时,浑身上下都加持着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这段话也撑起了整部影片的精神底蕴,成为了这四个故事精神传承的起点。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5)

吴岭澜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遵从内心,转而学文,之后任教清华,让这种精神继续传承延续。

已经是清华教授的吴岭澜的一句“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以及空军教官的一句“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让沈光耀下定决心,不顾母亲的严辞反对,毅然加入空军投身战争,在战争中牺牲成就大义。

沈光耀执行任务期间,不忘曾死在炮火中那个陪他一起抓蛇男孩,于是总绕道去给贫穷的孤儿们投喂食物;沈光耀投喂的食物,救了差点饿死的孤儿陈鹏,而陈鹏,最后成了一名清华的学生,让这种精神传承神奇地延续了下来。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6)

陈鹏不顾文革年代严苛的规则,毅然救起了王敏佳,王敏佳为了不连累李想,选择自己一个人承受批斗,谩骂和拳打脚踢,最后九死一生,被毁容。最后李想带着陈鹏那句话心怀愧疚去支边,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救了张果果的父母。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7)

张果果最后退出了职场争斗,选择继续帮助四胞胎一家。四胞胎一家也以真诚善良回报了张果果,让张果果庆幸自己做出了遵从本心的正确选择。

四个故事最后被这种浓烈高尚的精神传承串联起来。这种精神,或许在当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愚蠢。但这种精神,指引着人们,不盲从潮流,遵从内心的真实,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张果果的故事在四个故事中最为平淡,但因为身处当代,反而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影片最后也通过张果果的独白,总结了全片想要表达的核心内涵。我放在最后,与大家共勉。

无问西东献给珍贵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8)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