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西伯利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冰雪世界,如同川端康成名作《雪国》中描写的那样静谧悠远,如梦如幻。西伯利亚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地区,森林资源物产富饶,也是中北亚历史与文化的汇聚地,在这里,是我和我的桦褐孔菌兄弟们数千年来生活的故乡。
我们的生长过程极为独特,不能人工栽培,只能生长于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的深处,而且每两万棵白桦茸只能生长出一颗白桦茸菌株,菌株不断吸食桦树的养分,直至桦树枯竭而死,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0到15年时间,因此,我的同伴非常稀少。西伯利亚广袤无垠的桦树林是我们生活的温床,没有白桦树,就没有我们的生长与存在,我们寄生于白桦树上,做着“寄生虫”一样的勾当,贪婪地汲取着白桦树的养分,直至,白桦树枯死的那天……
看起来,我们好像是没药可救的“坏宝宝”,像癌症细胞一样依附于白桦树,吃人家喝人家的,不懂得感恩,最后还”恩将仇报“,然而土生土长的俄罗斯民族却发现了我们身上秘密,我不只是简简单单“桦树之癌”,更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健康珍宝,西伯利亚独特的极寒气候和无污染的原始森林,以及独特的生长过程,赋予了我们珍贵而独特营养价值。
俄罗斯人跟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Chaga,意为“森林钻石”,生物学家称我为桦褐孔菌,世界上的许多人们称我为“白桦茸”。史料记载,西伯利亚的鞑靼人数千年前便开始使用白桦茸治疗结核病、胃病、肝病、心脏病、寄生虫病或作为一种外部的清洗剂。据说,11世纪俄国沙皇有位王子患上了唇癌,后来他长期饮用一种饮品,竟然奇迹般地康复,而这种饮品就是由我们白桦茸兄弟们制作而成的。
相传,古时只有俄罗斯的帝王将相、贵族方能享用,被视为吉兆、祥瑞、长生不老的神物,外界甚少知道。至到上个世纪,才因苏联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发表的名著《癌病房》,西伯利亚白桦茸才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
索尔仁尼琴和他的《癌病房》
1968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发表了《癌病房》一书,并凭借此书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癌病房》这本书也受到举世瞩目。《癌病房》描写了一群癌症患者的不幸遭遇,审视现实,反思历史,剖析社会机体上的“毒瘤”,控诉了斯大林时期肃反运动和个人崇拜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在第十一章《桦树癌》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段详细的描述:“有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褐孔菌茶,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虽然是一部小说,但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文献资料上向世人展示我的的面目,这同时也引起了医学和病理学家的关注,美国科学家开始了对白桦茸的研究工作。
因为当时美苏之间一直在开展冷战竞争,为了防止被美国科学家公布白桦茸对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的研究结果,苏联被迫抢先公布了白桦茸的相关信息,这个被苏联保守了几百年的秘密才最终被公之于众。事实上,早在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便宣布白桦茸为抗癌物质,政府批准白桦茸可用于医药品开发。
不过,为了避免对我们白桦茸研究成果外泄,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都一直对我们进行严格的出口限制,主要用于本国的医疗。近些年来,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加强了产业间和贸易的合作,一直被俄罗斯限制出口的白桦茸才得以被允许少量出口到我国。
近十多年来,俄罗斯、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医学界都对白桦茸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求。研究表明,我们的多糖含量是灵芝的55倍,能通过直接抑制癌细胞、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抗氧化、抗衰老、抑制基因突变、修复癌患者血液中被破坏的蛋白结构、改善恶液质状态、抗病毒等机制发挥防癌抑癌作用,尤其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效果显著。
2016年,中国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今日健康》杂志刊登题为《白桦茸治疗糖尿病46例》的论文,第一次从学术角度向广大中国糖尿病患者介绍了我们在对抗糖尿病上的神奇力量,并由此揭开白桦茸治疗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而随着中俄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俄健康产业交流与合作日趋紧密。目前,由中国保健协会、北京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等单位支持,中俄两国白桦茸企业共同发起主办的“一带一路,健康中国”西伯利亚白桦茸走进中国项目启动发布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西伯利亚白桦茸开始逐渐走进走进中国项目,“来自俄罗斯的宝贝”正逐步走进中国家庭,成为呵护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天使”。
宇通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俄罗斯阿特季斯公司在大中华市场(香港 澳门 台湾)的总经销。公司主要产品:俄罗斯保怡健牌白桦茸精粉系列。
拥有全国唯一一份海关报关单,现面向全国招商,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