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干货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书法三大误区)(1)

毛笔字不等于书法

“毛笔字”不等于“书法”

毛笔字与书法的区别,在本质上是工具与艺术的区别,相对于古人只有单一的书写工具毛笔而言,现代人的书写记录工具多种多样,毛笔也就失去了主流书写工具的地位,这也从侧面导致当代相当一部分人片面的将毛笔字与书法划上了等号。归本溯源,书法是从毛笔字中衍生而出的艺术形式,进而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学科,用毛笔创作的书法成为艺术众多的载体之一,但毛笔字却依然停留在追求外形构图的层面之中,缺失人文精神韵味,形状、结构与布局的种种限制,决定了毛笔字无法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度。

书法具有毛笔字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例如书法所追求的五笔精神,锥画沙、印印泥、拆钗股、屋漏痕、壁坼纹,每一种抽象表达的背后都是在追求一种艺术的效果,从效果之中展现作者内在表达的思想精神、艺术高度与文化境界。

书法干货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书法三大误区)(2)

好的线条

再者,习书法者,旨在追求一种境界,力图达到身体与心灵轻松愉悦的状态,同时表现在书法线条的放松,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对于艺术中线条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共通之处,例如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经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追求线条的本质是蕴含着轻松自在的创作状态,同时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在东方,中国书法对此的理解可以以魏晋笔法为代表,笔笔中锋,笔笔饱满,笔笔见形,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尤其是对类似于“屋漏痕”、“万古青藤”之境界的追求,本质上也是思想与意识的传达,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用毛笔写字而已。

书法线条之中的精神与状态,是明显区别于毛笔字重要特征,书法艺术的每一根线条无不都在流露着创作者彼时的气息与状态,线条的状态就是人的状态,人的高度决定了书法的高度。

书法干货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书法三大误区)(3)

技术不等于艺术

“技术”不等于“艺术”

1981年,著名雕塑家罗丹所塑巴尔扎克雕像即将展出,可令罗丹诧异的是,来访者纷纷将目光聚焦于雕像近乎“完美”的双手,但却都忽略了整体的美,罗丹决定砍下这双“完美”的手,并说到“整体感大于细节,假如某一细节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哪怕他多么优美动人,也要毫不留情的舍弃”。

由以上简短的例子,便可引出“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所谓的技术,根底上是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与经验,局部的细节即使再完美,不过是整体的一部分,仍然要服务于整体的美。不可否认,艺术作品需要通过技术的发挥得以实现,但绝不是有了技术,艺术感就一定存在,古往今来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艺术品,但存在着无数相同的“技术”。

书法干货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书法三大误区)(4)

意识产生艺术

人类之所以崇尚并追寻艺术,是因其代表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是灵魂的物化,它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时常似是而非,时常又自由发挥,艺术甚至能够超脱于物质与时间的限制,在毫无边界的浩瀚中肆意碰撞迸发。

技术塑形、艺术塑神,一味地追求技术而忽略对艺术思维的积淀和修为,终究逃不离“匠”的层面,近大半个世纪以来,黄宾虹不断被众多墨客奉为模仿的图腾,苦苦寻觅于黄公的笔法技艺之中,单纯的相信技术既成,则艺术自现,可就算是是黄宾虹本人,在师学前人法帖之时也没有仅仅止于探究用笔之法,而是在领悟要领之后便会心于其韵致之中,明辨技与艺的关系,终成一代艺术大家。

语言与文字是诗歌艺术的载体,优美的身形是舞蹈艺术的载体,归根结底,技术是艺术表达的工具与载体,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倘若一位艺术家真正开始创造艺术之时,那么第一位的,便是忘掉技术的存在,专注于灵魂与想象,追寻艺术的本质与精髓。

书法干货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书法三大误区)(5)

难度不等于高度

艺术之中既有难度也有高度,但二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划等号,高难度或许能够证明技术高度,却未必可以成就艺术高度。

举例来证明,画忌“六气”是用以衡量中国书画艺术的标杆共识,而“六气”之中的“匠气”,就十分能够辨明难度与高度的关系,传统书画形式之中,匠气以工笔画为最重,优秀的传统工笔画需要较高的画作难度,并且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与时间,线条的精准度较高,相对于大写意的山水画,工笔画的“工气”也就决定了“匠气”为最重,难度也只能证明功夫的高低,决定不了格调与品位。再例如玉器石刻虽然雕刻难度较大,制作精美的外衣之下缺失了艺术灵魂,终究停留在了工艺品的水准,难以上升至艺术的层次。

书法干货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书法三大误区)(6)

画忌六气

而艺术的高度绝不是仅仅用难度就可衡量的,艺术强调似是而非之时所呈现的巨大想象张力,正是具象之外的抽象空间,才是艺术火花的绽放之处,而细节过于丰富,具象之外留给抽象的空间缝隙就越小,难度虽然很大,但也拉低了艺术高度,缺失了精神,更缺失了艺术最为动人的想象力,正如中国画讲究以书入画,书讲究人书写时的状态与格调,同时格调与品味也成就了画作的艺术高度,老子曾语“大巧若拙”也正是此意。

备注:以上观点为笔者经与大愚先生交流整理而得,并不直接代表大愚本人观点。

大愚,号虚空,中国传统笔法、星云图创始人。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喜明代徐渭之风,研究黄宾虹“五笔七墨”独特画风,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开创星云图国画风新领域; 其代表作有:18米惊世长卷《新富春山居图》、12平方米巨幅《万壑奇峰图》、传统笔墨《拟黄山汤口》《秋鸿》,创新星云图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