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文学,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总有一些人喜欢不走寻常路,明明走着法律的路,却弯道超车,一不小心成了诗人、作家。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认识这几位法学出身的文学家。

01

海子:北大法律系毕业,著名诗人

文学家全部名单 那些法律出身的文学家(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 总会让我们在步履匆忙时,内心突然安静下来。“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或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他的好友西川曾如此评价海子的诗。1979年,15岁的少年查海生,考出了名列安徽省前茅的高考成绩。他原本想去中文系,但没有被录取,最终被北大法律系录取。背着父母在全村东挪西凑的一点生活费和布包,瘦弱寡言的少年第一个从村里走出坐上火车,一路向北,追寻他的诗和远方。北大法律系本来人比较少,79届扩招至四个班,将近两百人,一下成了北大最大的系。二班15岁的査海生,是年龄最小的新生。在同学们的回忆中,因为年龄小,大家都把他当孩子看待。法学生查海生在北大法律系的求学中,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小说、散文、哲学等各类风格迥异的书籍,这为他日后诗歌奠定了意象丰富的基调。当时,海子与骆一禾、西川被称作“北大诗坛三剑客”。从北大毕业后,海子被安排进中国政法大学教书,成了一名大学教师。因为他的写作才华已经崭露头角,又有了北大老师的推荐,他被安排进校刊做了一名编辑,也曾担任345诗社的指导老师。由此,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学生,并创办了自己的诗歌刊物,他以《亚洲铜》成名,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以梦为马》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海子离开后,人们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为他立了一块纪念石,石面精细磨平,色泽无比深沉,光亮可鉴,静默如海,安装上一束铜制造的花,如浮海面,寄托了法大师生对海子和理想荣光的缅怀。海子曾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他来过人世间,斯人已逝,诗歌却如太阳般热烈,活在每一个喜爱海子诗歌的人们心中。

02

金庸: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当代武侠小说家

文学家全部名单 那些法律出身的文学家(2)

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伴随着几代人的记忆。每一次翻拍都热度不减,足见其武侠世界长盛不衰的魅力。罕有人知的是,他曾求学于上海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法学院,读的是国际法专业。

当时有“南东吴,北朝阳”的说法,东吴大学相当于美国法学院的哈佛耶鲁,是民国时期在教授中国法之外,唯一可以系统讲授英美法的学院,外交家顾维钧也求学于此。

青年金庸是一名优秀的法学生,他甚至差点因为良好的法律素养,走上外交官之路。1949年,他发表《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等多篇国际法专业论文,得到国际法专家梅汝璈等人的推荐,赴外交部就职。最终因生活不习惯,离开北京,回到香港。

金庸先生还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

很难想象,倘若以法律的理性来看待,金庸笔下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各类大侠的血性仗义,将被评价为一个个罪名。路见不平一声吼,为兄弟两肋插刀,这是一个法律理性所不能到达的世界。但是其间,关于人性的细微洞察,伏笔连连的情节推进,或许,也是法律专业训练所带来的缜密思维。

03

何家弘:人大法学教授,著有犯罪悬疑小说集

文学家全部名单 那些法律出身的文学家(3)

“人生之道,当痴则痴,当醒则醒;只有亦痴亦醒,方能一痴一醒。”这是人大法学院教授何家弘的人生格言,一痴一醒也映照着他的两个身份,法学教授和小说家。法律的醒,文学的痴,亦是他的人生。1979年,何家弘考进中国人民大学。那时候,“人大一分校”没有文学系,何家弘糊里糊涂地选择了法律系。再后来硕士、博士,任教人大,写小说的笔上落了厚厚的灰。1993年,何家弘博士毕业回到中国。也许是完成学业有了时间,也许是证据学教学中的灵感积累,何家弘沉睡的文学种子开始迅速破土而出。他开始写犯罪小说。他的创作灵感带有纪实性,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第一本小说《人生情渊:双血型人》,就是从当年曾经轰动一时的“石东玉杀人案”中获得灵感的。1994年到1998年,他一下子写了5部小说。繁忙的学术工作、挂职工作让他再度放下了笔。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他渐渐意识到:“我们做法学研究时,发现中国不是制定点法律就能实现法治。中国人缺少法治的传统,无论行为还是思维习惯。”而文学恰恰能影响思维习惯。何家弘开始从法学重新走向文学。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决定给他出文集,第一个系列就是把小说重新出版。他开始重写那些小说,把多年法学研究的心得也写进去。他把5部小说改写成了“三罪”“两无”:《血之罪》是刑事错案读本,《性之罪》是证据调查读本,《X之罪》是渎职犯罪读本,《无罪贪官》是腐败犯罪读本,《无罪谋杀》是刑事证据读本。他时常说:“一个民族应当回溯历史,我希望读者不但喜欢故事情节,更能深入地思考,尤其是年轻人,在阅读中体会那些淳朴纯洁的价值观,理解我们这辈人的心境。”这或许是一个写作者的初心。

04

当年明月:湖北某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知名作家

文学家全部名单 那些法律出身的文学家(4)

2021年,一则上海市管干部的任职前公示,引起了全网10 万的“围观”。这位叫石悦的干部,他的另一个名字是当年明月,他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自从红极一时后,依然不断被提起,而知道他是法学专业出身的人则并不多。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公开盛赞《明朝那些事儿》文字很好看,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在当年明月出现之前,写历史的人从来都是严肃的,历史书也带着书斋的考古尘土气息。直到《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连载,人们才惊觉,原来历史可以写得这么好看。在当年明月笔下,近300年的明朝往事,让他写得时而轻松幽默,时而气贯长虹,时而热血沸腾。他把人给写活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小民,在明月笔下,都被注入了灵魂,写出了触之可及的真实。这个法科生身上,流露出难掩的文学才气。他生性低调,在网上可查的资料是湖北某大学的法律专业。此后,他还在职攻读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在写作和工作之间,石悦表示他更看重“安安分分过日子。”2014年隆化县副县长石悦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么谈论他眼中的名利。“真的别提我,我不想名留青史,也不想永远的这么大红大紫。我说我不会一直红下去,我也不想一直红下去。在历史面前,很多事情都是过眼云烟,我一直庆幸自己到目前,还能够比较看清自己,不把自己当成什么大牌人物。自己就是一个没事写点东西的人。”在爆红后,能保有如此的淡然,也许是他自幼酷爱阅读历史所带来的通透。

05

唐家三少: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毕业,知名网文作家

文学家全部名单 那些法律出身的文学家(5)

作为如今最成功的网络作家之一,唐家三少在网文界的地位绝对是扛把子,甚至被誉为网文第一人。他的一些作品在读者心中,特别是年轻读者心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成功也吸引了一大批人转向网络小说写作,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他也是把网络小说商业化最成功的网络作家,自他之后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开发出来,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让网络文学更加的繁荣。可以这么说,网络文学能够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唐家三少是有很大功劳的。他还是第一位进入作协,被官方认可的网络作家,这对所有的网络作家都是一种鼓舞。在阅文霸王条款事件中,唐家三少的表态颇受争议,在被网民喷的同时,他的法学专业背景也被时常提起。网上可查的资料中,他毕业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太多了,最震撼的莫过于其可怕的码字效率。“读者每天都能看到我们,才会一直跟随”。出道十多年,唐家三少已经出版了100多本书,但他仍然坚持每日在网上更新七八千字。哪怕是他外出旅行或办事,都不会停止每天更新与网上读者“天天见”。近些年时常处于舆论风波中的唐家三少,免不了陷于口水战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勤奋和高产是作为网络作家成功的必备要件之一。从法律大专生到作家富豪榜的前几位,唐家三少抓住了国内网文的风口,蹚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就像网文里那些屌丝逆袭的故事,他的故事也是一个传奇。这些法学出身的文学家,他们有的如海子、何家弘教授,本身从事着教学工作;金庸更为外人所知的是报人、武侠小说家;唐家三少则是失业后为了赚钱,误打误撞地闯进了当时方兴未艾的网文圈。他们的成名之路各有不同,但也体现着时代的潮流。海子所处的中国80年代诗歌热;金庸的武侠剧在改革开放后,形式单一的文化中迅速抓住了人们的心,即使在今天,仍然魅力不减。但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心中对文学的热爱,表达的冲动,让他们即使在无人问津时,仍然笔耕不辍。学习过法律对他们的影响,我们无人得知,但正如泰戈尔的诗所吟唱的: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