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共2596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战国,顾名思义,是一个充满战争的历史时代。

当时最大的七个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最后,秦灭六国而统一天下。在当时的激烈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名将,秦国大将王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的最大功臣。

“古之善用众者,莫如王翦、韩信。”

要想在古代获得一个名将的称号,可不是自身武艺高超就行。而是得用兵如神,真正做到统帅三军,不然充其量就是一个猛将,一字之差,两者的地位却大不相同。

而在诸多名将中,被称为兵仙的韩信是顶尖的存在。韩信用兵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要知道士兵一多,指挥难度也会上升,由此可见韩信的用兵能力。

而王翦的用兵能力与韩信相比也不遑多让。

王翦是怎么做到安逸终老的(糊涂的聪明人名将王翦)(1)

据《史记 · 白起王翦列传》载,王翦出身军功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就好习兵法。因他在秦王嬴政平息公子成矫等的叛乱中有功,被秦王嬴政重用,任为将军,且尊之为师。

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开始了。

受命出征,屡立奇功

这场统一战争以秦王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15年。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

秦王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从上郡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

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嬴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

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秦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26 年),秦已经顺利地灭掉韩国和赵国,燕国只剩下败退于辽东的残余势力,虚弱不堪的魏国也危在旦夕。

王翦是怎么做到安逸终老的(糊涂的聪明人名将王翦)(2)

秦王将下一个攻击目标锁定于楚国。

秦王先派王贲率军向楚国发起试探性进攻,很快攻下十余城。这大概给他留下楚国易取的印象。

于是,秦王命王贲转攻魏国,决定将伐楚的任务交给李信或王翦。当他询问两将军伐楚需多少兵力时,李信的回答是20 万人,而王翦的回答却是“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对王翦的回答很不满意,说:“王将军老啦,胆子怎么变这么小! 还是李将军比较勇猛无畏。”这时,王翦负气回陕西老家闲居。

第二年,秦王命李信与蒙恬率 20 万人马出征楚国,结果遭受惨败,被楚军斩杀七都尉,溃败逃退。

秦王这时才认识到王翦具有先见之明。秦王亲自登门谢罪,恭请王翦出山统兵。王翦开始加以拒绝,后来看到秦王态度诚恳,又答应出兵 60万人,受命统兵出征。

而对这次出征是这样描述的: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 曰: “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史记·王翦列传》

在这决策伐楚的关键时刻,王翦之所以敢于同秦王叫板: 不答应 60 万人马决不接受统兵的任命,是因为他算定没有 60 万人马不足以消灭楚军,李信统兵 20 万伐楚必然失败。

而此时对楚用兵是秦国统一六国进程中的重中之重,秦王决不会因他态度倨傲而弃之不用,更不会为了君王的面子而置他于死地,而只能屈尊答应他的要求。事实恰如王翦所料。

然而,王翦掌控军权后,却一再向这位君王讨要美田宅园,不厌其烦地前后派出五个使者向秦王啰嗦,活画出一个嗜财如命之徒的饕餮相。看起来如此不堪的作为,却透出了王翦这个“老姜”超常的政治智慧。

王翦是怎么做到安逸终老的(糊涂的聪明人名将王翦)(3)

糊涂的聪明人

大将拥兵在外,为应付变化莫测的战争,常常不受帝王辖治。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一条不成规律的规律:那就是一旦某人手握重兵、立功疆场而又功高震主时,人生事业的辉煌反而会为他自己铸下坚实的不得善终的坟茔。

所以很早便有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说,也更有“伴君如伴虎”等血淋淋的忠告,政治斗争的险恶与残酷,让很多功臣名将都在苦思脱灾避难之方。

这种情况下,帝王要做到用人不疑是很困难的。王翦正因为懂得这一道理才装作眼光短浅,用只盯住田宅赏赐的办法表明自己没有野心,从而消除秦王的疑心。

秦王将全国军力的绝大部分交给自己统帅,等于将国命一手托付,以秦王品性,肯定对自己疑惧丛生,说不定早在自己身边安下暗探,时刻监视自己的行动。

为了坚定秦王对自己的信任,才想出这一看似“愚而诈”的招数。这一招数果然奏效,秦王对王翦信任有加,在整个伐楚的军事行动中没有出现横生枝节的掣肘之事。

王翦是怎么做到安逸终老的(糊涂的聪明人名将王翦)(4)

六十万大军备齐之后,在王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杀奔楚国。

当行进到楚国边境的时候,王翦却下令驻扎整顿。楚国面对如此大军,也立即调动全国的兵力来迎战,但不管楚军怎么挑战,秦军就是坚守不出。

为什么秦军不出战呢?原来这是王翦下的命令。他让士兵就地休整,改善士兵的伙食,他还和士兵们一起吃饭。训练的时候,士兵们就玩投石头的游戏,看谁投得远。

就这样,秦军在边境休整了一年。直到有一天,手下报告说,士兵们投的石头已经大大超过了通常规定的距离。王翦下令:出兵攻敌!秦军一举击溃楚军,杀死了项燕,攻灭了楚国。

原来,王翦在边境驻扎是“以逸待劳”。与士兵一起吃饭既是为了检验伙食,也为了将士同心提振士气。而通过对士兵投石距离的观察来检验士兵休整训练的效果,然后一战而胜。

王翦创建了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桩辉煌业绩,然后就急流勇退,交出了兵权,过起了隐居生活,最后寿终正寝,儿子王贲也被封为大将。

但世上有许多事情确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王翦坚决反对他的孙子当兵,可他的孙子王离最后还是成了秦国的将军。

十多年后,始皇死,胡亥立。三年后,农民起义爆发了,第一个攻入咸阳,灭了秦国的人,就是楚人沛公刘邦,而项羽入关时,在关外与他大战的正是王翦的孙子王离因大势已去,结果王离被项羽所杀。

项羽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而王离就是王翦之孙。


能看到这里的你真的很棒。点个赞给天涯一个鼓励,还有给自己一个默默的鼓励吧。从现在开始慢慢适应这些好习惯,我们一起攀登,然后山顶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