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这是亮剑精神的精髓,在《亮剑》剧中李云龙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的独立团和手下,个顶个都是了不起的硬汉,但就在他的手下却出现了一个叛徒,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朱子明。

亮剑李云龙手下四个虎将(亮剑中李云龙的手下)(1)

朱子明是原李云龙独立团政治处的保卫干事,因执行深入敌后任务而不幸被俘,在审讯中,山本一木凶残的以3600刀凌迟相威胁,朱子明最终临阵动摇,选择了叛变,成了鬼子的内应。最终结局:在跟随山本特工队前往平安县城时,受到晋绥军358团楚云飞部的阻击,被山本要求参加战斗,攀岩时被从绳子上摔下的其他日军特工队队员砸死。因为他的背叛,李云龙的大本营遭到山本一木的偷袭,让其损失惨重,政委赵刚负伤,其驻地被血洗,以至于赵家裕300多村民惨遭日军荼毒。

在受到无数观众的谩骂后,有人对于朱子明的行为,展开了深思,如果深处朱子明的境地你会怎么样选着呢?其中有以下这么几种说法:

第一,宁死不屈,决不投降日军,然后被活活割了3600刀,直到最后壮烈牺牲。

第二,被凌迟吓傻了,选择投降,然后对日军言听计从做内奸,由于被人拿住把柄,铁了心跟八路军过不去。

第三,直接咬舌自尽,让日军什么也得不到,这样不但能免遭凌迟处死的痛苦,还能落下个烈士的好名声。

第四,受不了敌人恐吓,叛变。但也不甘心做叛徒,会独立团后向李云龙赵刚坦白,估计会有两种结果:1、由于叛变,被直接处分、清理。轻者被逐出部队,重者被处决(战争年代嘛,结果是很难预料的);2、利用叛徒身份争取立功表现,充当双重间谍,为日军提供假情报,为八路军谋利,搞好了没准儿还能把那山本特工队或哪支日军部队引到八路军的伏击区里(凭李云龙的个性可是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通过立功争取宽大处理,不过就当时的政治形势而言早晚肯定还会被翻旧账、被清算。

第五,受不了凌迟的威胁,叛变,返回独立团途中又觉得没脸回去,再说作为叛徒那里毕竟也是凶险之地,可不当叛徒鬼子那里还没法交代,咋整?赶紧跑路吧!跑到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隐姓埋名过日子吧,这样的实例其实在那个年代也不少,不过在战争年代,能往哪里跑啊?

亮剑李云龙手下四个虎将(亮剑中李云龙的手下)(2)

朱子明的选着为大家所不齿,但也不得不说是人性本身的懦弱,也许我们谁也无法真正体会朱子明的境地,但是如果你是朱子明你会怎么样选着呢?一边是各种酷刑的折磨、3600刀凌迟的威胁,想想都疼;一边是国仇家恨,想想日本人犯下的血债。战争是残酷的,人性有懦弱的一面,不排除有英雄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啊,各位读者你认为呢?

亮剑李云龙手下四个虎将(亮剑中李云龙的手下)(3)

小编总结,朱子明也是受过教育的干部,有觉悟的,但他不是“特殊材料造成的”,所以选择了投降。这本来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也无法谴责他,没有道德问题。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有个词叫“气节”,这个概念是完全忽略人性的,提倡的是为了信仰信念而“大无畏”,历史上能做到的人不是没有,就在《亮剑》剧中也有很多,比如骑兵连长孙德胜、柱子、喜子、李云龙等,但是确实少数,剧中是少数历史也不多。朱子明最后丧失了自己的气节,出卖尊严卖着卖着就习惯了,一步步滑向可悲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