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这就是小满,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时至小满,小麦开始灌浆,但尚未成熟,所以称之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农谚则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之说。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因小麦命名的节气)(1)

山东蒙阴县孟良崮山下的小麦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为什么没有“大满”?

二十四节气中,许多节气都是呼应和对称的,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再如春分、秋分,还有夏至、冬至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呼应的方法,即相邻的节气以“小、大”命名,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

但小满却是一个特殊的节气,没有和它相对的“大满”。“小满”为何特殊,和它相邻的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

有人认为这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有关,古人也确实有很多“过满则溢”“满招损”之类的思想。但实际上,这只是猜测,没有任何证据,而且,就谷物本身而言,显然“大满”才算成熟,没有“小满”就满足的道理。

其实,类似的疑问自古就有。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类稿·天地类》“小满芒种”条就曾质疑,“二十四气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

很显然,按照节气命名的规律,小满之后即是大满,但为何变成了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称“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但事实上,到了农历五月,有芒的小麦已经成熟,其他有芒作物也早就种植,除了少数干旱地区,此时几乎没有要种植的有芒作物了。

对此,宋代书籍《懒真子》中提出了一种说法,该书认为小满和芒种两个节气都是和小麦相关的,“皆谓麦也。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芒种,五月节,‘种’读如‘种类’之‘种’,谓种之有芒者,麦也,至是当熟矣。”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因小麦命名的节气)(2)

小麦麦粒渐满。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青黄不接的时节

名为小满,其实未满,著名民族学者高巍说,传统的农业时代,“小满时节,恰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今年的新粮还没到收获的时候,这也是过去农民最难的时候。”

幸好,夏天植物繁茂,还有大量的野菜可充做食物,高巍说:“包括苦菜在内的野菜,在此时正是蓬勃生长的时候,所以民间逐步形成了小满吃野菜、苦菜的习俗。还有‘春风吹,苦菜长,荒湖野滩是粮仓’的民谣”。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三种“物候”,每五天一种。所谓“物候”,即生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外在的表现。小满的物候中,第一种就是“苦菜秀”。苦菜是双子叶菊科植物,也是中国人最熟悉、食用时间最久的野菜之一。

《诗经》中就有不少和苦菜相关的诗句,如《诗经·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就是苦菜。此外还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等,都是描述苦菜的。

古人认为,五味、五脏等,都和五行相对应,甘入脾,苦生心,夏天心火更旺,吃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热、凉血”等。不仅苦菜,大部分苦味的食物,古人都认为有去火的功效,如竹叶、莲心、苦瓜等。

“很多传统节日的特有饮食,都以肥甘厚味为佳,但并不是所有节日都如此,尤其夏季,更讲究吃一些清淡的时令水果蔬菜”,高巍说:“比如常说的三鲜,有树三鲜,樱桃、香椿、杏子,有地三鲜,蚕豆、苋菜、黄瓜,此外还有水三鲜,鲥鱼、鲳鱼、黄鱼。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的养生饮食”。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因小麦命名的节气)(3)

山东蒙阴县当地产的樱桃上市,每斤零售价格12元。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小麦因何以夏为秋?

小满的第三个物候叫做“麦秋至”。小满时节,夏天刚刚开始,为什么叫“麦秋”呢?

东汉文学家蔡邕在他的《月令章句》中解释说,“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意思是各种农作物以初生为春,成熟为秋,小麦在初夏成熟,所以此时就是小麦的秋天。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竹笋的秋天就在每年的二月,宋代的《笋谱》中说,“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意思是说,每年的八月露白时分,就是竹笋的春天,所以农历八月也叫“竹小春”,到了二三月竹笋出土时,即为“竹秋”。

不仅作物有春秋,人也有春秋,高巍说:“小满的意思,就是将满未满,这就好像三十四岁的人,已经在社会上经历了一些事情,积累了一些人生的经验,有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没有真正成熟,仍需努力坚持,才能看到美好的未来。”

节气虽然是气象变化、时令变迁的表现,但在中国文化中,亦有传统的人生哲学的意味,高巍说:“小满是即将成熟的季节,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时更应该加倍努力,对人生充满祈盼和向往,这或许就是自然给人的启发”。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因小麦命名的节气)(4)

资料图:夏荷初绽。

晚睡早起也是一种天人合一

时值夏季,昼长夜短。人的作息也应随之变化,《黄帝内经》中说人应该“顺四时而适寒暑”,所以春秋季节,都要早睡早起,夏冬季节,则应该晚睡早起,以此和太阳运行的规律保持一致。事实上,农耕社会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晚睡早起,是否会造成睡眠不足?高巍说:“其实以前有一个夏时制,就是应对晚睡早起的情况。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到了五一以后,中午会多出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比如原本1点半上课,五一后就改为两点。这半个小时就是给人午休的。那时候老师还会去胡同里查看,看看学生们到底睡没睡午觉。其实不仅学生,所有人都如此,夏天昼长夜短,夜里睡觉的时间变短了,就需要在中午时稍微休息一段时间”。

此外,过了小满,气温骤升,短时间内会上升到30℃以上,甚至更高,同时降雨增多,闷热潮湿的天气频繁出现,尤其在南方,更是如此,高巍说:“高温和水汽,对农作物来说是有利的,比如小麦的灌浆,需要更多的水和更高的气温。但对人来说,气候的变化则很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这时候要尤其注意饮食、卫生。”

※专家简介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习俗研究工作,著有《北京民俗史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幡鼓齐动十三档》《四合院———砖瓦建成的北京文化》《燕京八景》《漫话北京城》《顺时养生》等。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巍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