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近年来,深圳持续深耕海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目前,深圳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启动建设,“蓝色粮仓”具有怎样的重要性?争创全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深圳有何优势与需要补强的短板?又该如何对标先进,加快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卫视《晚间报道》栏目邀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总监胡振宇进行解读。

(点击观看视频)

深圳首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

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18亿元

拥抱新蓝海,拓展深空间。珠江口东岸,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正在规划建设当中。

“养殖工船”相当于一个超大的浮动网箱,船体能深入普通养殖网箱无法到达的深海区,极大拓展了深海养殖的空间范围,这也是深圳正在建设的首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计划以斑鱼养殖为主,2025年建成后预计年产量可达2.2万吨、年产值可达18亿元。

深圳厦门未来发展趋势(靠海吃饭这一超千亿元目标)(1)

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串联苗种繁育、工业化养殖、船舶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链,与科技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优势相契合。

这个由深圳企业设计建造的国内首座半潜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不仅可以管理海洋牧场,还集资源管护、气象水文观测、安全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此外,平台的智能网箱只需要4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实现数十万尾黑鲪的类野生养殖。

深圳厦门未来发展趋势(靠海吃饭这一超千亿元目标)(2)

跳出渔业看渔业

多措并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渔业

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谈及深圳建设“深蓝粮仓”的重要性,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总监胡振宇说,远洋渔业是深圳的传统优势。新世纪以来,深圳在太平洋岛国,例如马绍尔、密克罗尼西亚等都有远洋渔业基地,捕回来的金枪鱼占全省产量的半壁江山。

深圳厦门未来发展趋势(靠海吃饭这一超千亿元目标)(3)

但是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大形势下,我国对粮食安全、蛋白质安全更加关注,不仅要依托自然渔业资源,还要通过人为养殖稳定供给蛋白质,这就产生了由海洋游牧到海水养殖的观念转换,以及随之而来的是行动的转换。

根据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深圳渔业经济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000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对此,胡振宇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跳出渔业看渔业,从吃、住、行、游、购、娱、会、展、赛9要素角度,把渔业资源当成是大渔业、大文旅的高增值链条里的重要一环拓展发展,例如发展海钓以及相关赛事活动等;

❖第二,需要把渔业里的“黄金资源”——种苗培养起来;

❖第三,需要做好在高增值渔业,例如黄鱼、金枪鱼等渔业养殖方面的技术性突破;

❖第四,做好品牌。尽管如今国内物质和品牌都足够丰富,但仍有大量的美食尖端品牌还没进入国内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因此,需要加大开放力度,通过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以零售批发、线上线下等方式,将品牌资源汇聚到深圳,提高供给的稳定性和多元化。

深圳现代渔业需兼收并蓄

更加注重学习、创新与协作

围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也出台了系列重磅文件。《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重点扶持远洋渔业、水产种业、精深加工水产品、智慧渔业等发展。

深圳厦门未来发展趋势(靠海吃饭这一超千亿元目标)(4)

深圳现代渔业该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发展?

胡振宇认为,深圳现代渔业需兼收并蓄,更加注重学习、创新与协作。一方面可以借鉴日本渔业,通过终端驱动的方式使品牌集聚;另一方面,需要立足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例如远洋渔业的设施方面,夏威夷大学海洋研究所的做法较为先进,将原本单筒的捕捞延伸钓工具,改设计成双筒,大大提高了延伸吊的效率。

胡振宇说,“我们要兼收并蓄,国内也可以和青岛、广州联合,将深圳渔业的育种种业高精尖部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深圳厦门未来发展趋势(靠海吃饭这一超千亿元目标)(5)

晚间观察:

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事关吃饭问题和粮食安全,凭海而立,依海而兴的深圳,责无旁贷也占尽先机。但渔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努力锻长板、补短板,并积极与国内外的先进城市和机构协作,着力增强渔业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并推进渔业与生态修复、休闲观光、精深加工、生命健康等新业态和“三产”融合,努力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主笔 / 杜一凡

主编 / 吕毓斌 周占武

记者 / 杜一凡 殷梦 聂双双 刘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