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最忧愁的十首诗(李后主的绝命词)(1)

李煜《虞美人》

生命中的玉砌朱颜,任尔一一告别。世间事,牵机药,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愁事,问君能有几多愁。

天阶夜色清凉如水,临阶而立,抬头一眼撞见了牛郎织女星,此时,天地正逢七夕。这年的时光,竟是才走了一半,回首往昔,烹金馔玉的许多事仍历历在目。

昨夜的小楼上,又吹来了春天的风,春风吹拂,春花怒放,皓月当空的夜晚,总是会想起曾经的金陵城——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她酷爱绿衣,所着衣装,均为青碧,那落入绢帛的天露,误染一匹“天水碧”;她的殿中总是氤氲着芬芳,把鹅梨蒸着的沉香,置于帐中,沾上处子的汗气,自生出一股甜香,她取名“帐中香”。

李煜《虞美人》

年年岁岁的夜是如此的凉,月月日日也似如此,只是没了悬挂在宫殿的夜明珠,没有绽放的光芒来点缀黑夜,只余跳动的红烛,恍惚已不敢再回首。

伤心秋月与春风,独自凭阑度岁华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说的正是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为人宽容,无心杀戮。奈何命运捉弄,无心政治却登上了王位。他不想争夺天下,却做了一位亡国的君主,从此落入了一个无尽的痛苦深渊。王国维评说,“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这里的词人所长处,乃是“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什么意思呢?词到了李后主那里眼界才开始扩大,感慨也更加深刻,使得词从戏子的歌变为了士大夫的词。

一开始李煜的词也如他孩童般清澈的双眸,虽情感真挚却少了一丝灵魂的独白。他降宋前的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的生活和男女的情爱,题材较窄,风格绮丽柔靡,美在词句,却失内在风骨神韵,少神来之笔,难掩“花间”习气。“花间词”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堆砌华丽词藻,然不乏优秀作品。如“花间词”鼻祖温庭筠词作中我钟爱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懒起画蛾眉,弄妆梳起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李后主最忧愁的十首诗(李后主的绝命词)(2)

李煜《虞美人》

降宋之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在国破家亡,城春木深的痛苦之中,李煜所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泽能出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之于眉睫之前也,端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便做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

下阕紧承“不堪回首的故国”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纵使故国依旧不堪回首,不能言语,却不可不回首。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披着丧国服的宫女还会不会再着“北苑妆”,红颜不在,宛如行尸的老妇。

“朱颜”一词具体指那些老在深宫的红粉知己,但同时又是一切过去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虞美人”前六句,李煜竭力将往日与今时、美景与悲情、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其中犹推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沧桑这个不变的话题,以此来抒发蕴蓄于胸中的悲愁与悔恨——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发出“当日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的悔恨之慨。

李后主最忧愁的十首诗(李后主的绝命词)(3)

李煜《虞美人》

也许是这种悲痛与悔恨交织下的虚设回答,一问一珠,曲折有致的倾泻而下,凝聚出了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设问,问得发人深省,点出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奔流的江“水”作喻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既贴切又形象,不仅追溯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道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把奔腾在体内感情的力度和深度倾盆而洒。同它相比,用江水作愁的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我更喜欢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前面拟泛轻舟,后“轻舟”承“双溪”而来,李清照自铸新词,自然妥帖,不着痕迹。

李后主最忧愁的十首诗(李后主的绝命词)(4)

李煜《浪淘沙》

《虞美人》的血泪之歌响彻古今。李煜用他的悲剧悄然改变了词的命运,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

天问谁春?我欲问,欲问天,何难逃宿命劫,不知上天究竟是为了谁,造就这又一次的春花秋月。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词”,我想王国维的境界论中定有李煜的一席之位,且举足轻重。

七夕,在寓所命歌姬作乐,唱新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声闻于外,饮牵机酒,封“违命侯”。

金陵的帝王,不合时宜的软弱,阶下囚的诗人,不合时宜的勇敢,梦里梦外,主客不分,哪得一晌贪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