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让课堂更有亲和力)(1)

图为作者在读写大队首届联谊会上发言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关注“读写大队”,你会有别样的收获.

前几天应邀到解放小学讲了一节研究课,我讲了小学六年级课文《詹天佑》。整节课在设计上以“感动”为主线,从《感动中国》片断引入到以仿写颁奖辞结束。以品读感悟为重点渗透,让学生从关键词句中反复诵读,从而感知詹天佑让人感动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都谈到这节课是一节极具有亲和力的、语文味极浓的语文课。

整节课设计固然是一方面,但所谓功夫在诗外,如何让课堂有亲和力,尤为重要。

一、蹲下身子和学生“套近乎”

到解放小学上课,我面对的是一帮素未谋面的学生。师不知是什么样的生,生也不知什么样的师。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起码的联系,如果这样直接去上课肯定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因此,我提前五分钟到教室。一进教室,学生似乎有些拘谨,齐唰唰看着我这个新老师,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好奇,每一个小脑袋里似乎都装满了问号。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便是最好的“套近乎”。

“同学们,见了我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我吧?”学生看着我这样问,点了点头,但似乎又敢起来问。

大家都看着班里的一位漂亮女生,这个女生可能是班里平时发言最积极的吧,于是我也微笑的看着她。

众望所托中,这位女生站起来问我叫什么名字,我非常爽快的告诉了我的名字。也许是我的微笑,也许是我的爽快,马上又有第二个举手了:“你多大年纪?”这是个简单的问题,我却没有直接告诉大家,让同学们猜我的年龄。

这一下,同学们的兴趣可了来,都在抢着回答,在这样的猜答中,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不那么严肃了,有点意思了,学生渐渐放松了,教室里气氛也渐渐活跃了。后面的教学也就很顺畅了。

写到这里,我也不由得想起了那次到余川小学上《草船借箭》一课。

因为是比赛课,头天我便到学校熟悉学生。一进教室,我也是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学生问题各式各样,我一一作答。不回避,坦诚的面对,更好的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

第二天,九点准时开课。可快九点时,学生才带到会场。时间不等人,学生刚刚坐好,我便开始上课了。

我由“草船借箭的原因”开始引入课文,学生回答还中规中矩,可我却感觉到学生与昨天的表现不大一样,没有昨天交流时的那样放松与活泼。

果然,学生找到“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一句时,我问:“单凭这一句,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我看不能,我倒觉得诸葛亮或许是瞎蒙的?”

学生的回答与问题相差万里,没按我的预设进行了,第一个问题竟然纠结了这么长时间,而以前的试讲都是时间不是很够用,心中有些担心和焦急了。

什么原因呢?课后我仔细反思,这节课我心里更多的想着课如何上好,因为时间紧,就想着赶紧上课,且以为头天和学生已经熟悉了,就直接进入了课堂。

但我却忽略了换了个新的环境,台上面对的是那么多的老师,学生还没适应过来。

因此,蹲下身子看孩子,课前和学生聊聊天,拉近距离,让学生与老师、与新的环境适应,学生才会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状态。

二、变着法子给学生“戴高帽”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于永正老师说要给学生准备一百顶高帽子。这个帽子戴好了,学生学习兴趣就起来了。

比如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分别用了少年时詹天佑、青年时的詹天佑等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理解詹天佑工作情形的句子,让学生想像看到的画面,分别用画家、摄影师、记者、詹天佑的代言人等。

给学生戴上不同身份的帽子,戴者觉得自豪,听者觉得老师有意思,兴趣也自然起来了,或许也在想着老师会给他一顶什么帽子呢。

除此之外还给学生戴上激励的帽子,学生在自学课文时,用“你最会思考”、“你有一双慧眼”、“你的字好漂亮”等。

老师嘴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夸学生,而不是损学生。

我们常听到课堂有些老师说“谁不听讲,我就点谁起来回答问题”,让学生恐惧;

“有没有比他读的好的”,直接否定学生;

“你发言积极但是没有认真思考”,一个“但是”让学生心冷等等。

如果适时的自然的发现学生的亮点,哪怕是一点点的亮光,给学生戴上高帽子,都会收获“美好的效果”。

三、想着心思帮学生“找梯子”

每接触一个新的知识,学生都不可能会完全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与思路的。如何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打通学生旧知与新知间的联系,就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学生开始只是找到读了出来,但如何深入领会这句话的意思,我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 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 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

一次一次的读,学生充分理解了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人感动。

又如在居庸关和八达岭,分别用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就让学生画示意图去理解;“人字形线路”则用动画演示。这样学生就非常清楚了,也体会了詹天佑的智慧超群让人感动。

还有在学生深深为詹天佑所感动之后,我让学生为他写颁奖辞时,并不是直接让他们写,而是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郎平的颁奖辞,让学生仿写,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有话可写。

大道至简。只有本着一颗朴素的心,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亲近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帮助他们,让课堂有亲和力,才会让课堂真正的高效。

作者单位:武师附小明德分校

投稿邮箱:duxiedadui@163.com(需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