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经典著作中,他提出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基本确立了黑格尔复杂而庞大的哲学大厦的基础,但其真正蕴意因黑格尔著作的晦涩难懂另人望而却步,不明了然,随有后世之人荤素和光,但能准确理解和普及世人的解释了了无几,本文试用通俗语言对基本“自我意识”基本概念进行解析,以达到化烟花为云泥的目的。

黑格尔个人精神发展的需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1)

首先,可以这样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全部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意识,把握住这个主旨,就能使我们在阅读和理解黑格尔整部著作的哲学蕴意。黑格尔强调意识的自立自为,使人最初的意识能够冲破固有藩篱,克服感性和知觉状态的主客观含混不清或者对立,实现重新的自我确认,其中黑格尔贯穿了辩证法“无限性”思想,这种自我意识“纯粹的、同自身相关的统一”是整个黑格尔思想的灵魂与生命。

黑格尔个人精神发展的需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2)

我们不去考察具体问题和论证过程,这个太过于复杂,只笼统解释宏观概念。

这里有一个先承,就是在黑格尔之前,康德提出“先验自我意识”的概念,认为自我意识是种认识能力,可以对感性和知性的材料起到一种统一作用,这个概念基本上调和和统一了当初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矛盾,基本解答了先天综合判断得以可能的问题。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自我意识”其实是人的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这对人的意识研究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康德的提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使人的自我意识成为工具论概念,而黑格尔以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把人的自我意识具象化,发现了自我意识属于过程的秘密。

黑格尔认为,人的意识首先以他物为认识对象,即狭义的“意识”阶段,这个时候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有从认识他物进到认识“意识自身”,才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自我意识的阶段属性体现。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例如婴儿与奶水,婴儿饥饿啼哭有求生的欲望,这是“意识”催动身体作用的表现,但此时其“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解决解饿的具体办法,当大人把奶水喂入婴儿嘴中,本能汲取养分后,其“意识”才能意识到解决饥饿的方法是吃奶,而后婴儿才意识到,饿的时候哭泣,就能吃到奶水,吃到奶水后,才能身心愉悦。这里,狭义阶段的“意识”是婴儿饥饿啼哭,本质是“吃奶”,以后呢婴儿会形成哭了就有奶吃,吃奶就舒服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过程乃是精神自我矛盾、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贯穿线,黑格尔提出“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后来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倒置版本,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具体来说就是意识的“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这就构成了“自我意识”的基本架构和概念实体。黑格尔就将“自我意识”概念的基础打牢了,从而建立起了一座哲学大厦。

黑格尔个人精神发展的需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3)

“自我意识”概念当然没有文中叙述得这么简单,真正理解把握该概念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和听受专家讲解,才能做到准确把握该哲学概念含义的目标。

,